促銷活動

5U文學(xué)網(wǎng) > 實用文 > 活動方案 > 促銷活動 > 高中文言文文學(xué)常識整理,高中文言文文學(xué)常識整理圖片

高中文言文文學(xué)常識整理,高中文言文文學(xué)常識整理圖片

| admin

文言文常見知識點歸納

1. 高中文言文知識點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文言文知識點是高中學(xué)習(xí)語文時期的主要知識點之一,主要包括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篩選文言文中的信息、歸納文言文的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古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等,以下是各具體知識點總結(jié)的理解和分析。

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實詞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虛詞 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特殊句式 詞類活用 通假字 古今異義字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文言文翻譯 篩選文言文中的信息:篩選信息 歸納文言文的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歸納概括 典故 分析概括作者在古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觀點態(tài)度。

2. 求高考文言文常識總結(jié)

文學(xué)常識不得記混記雜,要時刻注意辨析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如記清一些不同流派的文學(xué)主張和代表人物等等;名句名篇的背誦最終要通過默寫落實在卷面上,在復(fù)習(xí)中,一定要背默結(jié)合,默寫時還要細(xì)心,不要出現(xiàn)錯字、漏字、前后顛倒等錯誤,此外,還應(yīng)注意標(biāo)點和語氣。

【考點達(dá)標(biāo)】⒈."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dāng)年呵壁,湘流應(yīng)識九歌心"這副對聯(lián),說的是( ) A.賈誼 B.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答案:C(對聯(lián)中嵌有屈原詩歌《招魂》《九歌》名,屈原的詩中以芳草自喻品質(zhì)的高潔。屈原被放逐在湘江、沅江。

從內(nèi)容上看,與屈原事相合;從感情上看,表達(dá)了惋惜、同情的心意。)⒉下列作品、作家、國別(或朝代)對應(yīng)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西游記》-吳承恩-明代 《神曲》-但丁-德國 B.《鏡花緣》-李汝珍-明代 《湯姆?索亞歷險記》-馬克?吐溫-美國 C.《西廂記》-王實甫-元代 《唐璜》-拜倫-英國 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 《紅與黑》-莫泊桑-法國 答案:C(A.《神曲》的作者但丁是意大利人,不是德國人;B.《鏡花緣》的作者李汝珍是清代人,不是明代人;D.《紅與黑》的作者是法國的司湯達(dá),不是莫泊桑。

) ⒊"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這首詩中的"三父子"的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蘇洵、蘇軾、蘇轍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鶴 答案:B(題干中的一首詩是朱德同志為四川三蘇祠而題的,正確答案應(yīng)該是B項。

A項中,曹操、曹丕、曹植雖是三父子,也都是大文豪,而且也都有詩賦流傳于今,但他們不符合詩中“峨眉共比高”這一內(nèi)容。C項中,班彪、班固、班超雖為三父子,其中班彪、班固均以史學(xué)著稱,而班超有是名將,所以與詩中“都是大文豪”內(nèi)容不符。

D項中杜甫、杜牧、杜荀鶴不是父子關(guān)系,因此更不符合詩意了。)。

3. 初中語文常見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總結(jié) (有實例)

1、昂首觀之,向為之強(qiáng)。 強(qiáng),通“僵”,僵硬的意思?!锻ぁ?/p>

2、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說,通“悅”,愉快,高興?!墩撜Z十則》

3、誨女知之乎? 女,通“汝”,人稱代詞,你?!墩撜Z十則》

4、既而風(fēng)定天清,一切烏有。 烏,通“無”,沒有?!渡绞小?/p>

5、客問元方:“尊君在不?” 不,通“否”,表疑問?!蛾愄鹋c期》

2.走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跑 走

3 再 一股作氣,再而衰 第二次 又

4 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護(hù)城河 水池

5 次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 停駐 質(zhì)量差;次數(shù)

6 戾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暴戾

7 令 何患令名不彰耶 美好的 命令

8 尋 未裹,尋病終 不久 尋找

9 獄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 案件 監(jiān)獄

10 坐 停車坐愛楓林晚 因為 坐下

11 渠 問渠哪得清如許 它(他) 水渠

12 微 微斯人,吾誰與歸 沒有 微小

13 遷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官吏調(diào)職 遷移

14 形 無案牘之勞形 身體 形狀

15 鄙 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 目光短淺 卑鄙

16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下 品質(zhì)低下

17 犧牲 犧牲玉帛,弗敢專也 祭祀用的物品 為正義事業(yè)而奉獻(xiàn)

18 親戚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父母兄弟等 姻緣親屬

19 交通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交錯相通 交通運輸

20 妻子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兒女 男性的配偶

21 絕境 同上 與世隔絕的地方 山窮水盡的地步

22 無論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更不必說 條件關(guān)系連詞

23 幾何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多少 數(shù)學(xué)學(xué)科之

忽啼求之(啼,哭著,動詞作狀語。)

②.父異焉(異,對。。。。。感到奇怪,形容詞作動詞。)

③.賓客其父(賓客,名詞作動詞。以賓客之禮相待。)

④.父利其然(作動詞。認(rèn)為…….有利可圖)

⑤.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日,每天,作狀語;環(huán)謁,四處拜訪。)

⑸.重點詞語翻譯:

①.世隸耕(隸,屬于。) ②. 不至:沒有達(dá)到(要求)。

③.稱前時之聞(稱,相當(dāng)。) ④.通悟:通達(dá)聰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guān)系,;收,聚、團(tuán)結(jié)。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賢于材人:勝過有才能的人;賢,超過;材人,有才能的人。

《木蘭詩》

詞語活用:

①.“何”疑問代詞作動詞,是什么。問女何所思。

②.“策”名詞作動詞,登記。策勛十二轉(zhuǎn)

③.“騎”動詞作名詞,戰(zhàn)馬。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口技》

詞語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詞作動詞,擅長;京城中有個擅長口技藝術(shù)的人。)

②.不能名其一處(名,名詞作動詞,說出;不能夠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

②.

會賓客大宴(宴,名詞作動詞,舉行宴會;會,適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擺宴席請客。)

《短文兩篇》——《夸父逐日》、《兩小兒辯日》

詞語活用:

①.孔子?xùn)|游(東,名詞作狀語,到東方。)

孔子到東方游歷。

②.而日中時遠(yuǎn)也(遠(yuǎn),形容詞作動詞,離人遠(yuǎn)的。)

正午時離人遠(yuǎn)。

《狼》詞語活用:

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

②.一屠晚歸(屠,動詞作名詞,指屠戶,一個屠戶傍晚回家。)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詞作動詞,“打洞”的意思。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④.恐前后受其敵(敵,名詞做動詞,攻擊,脅迫的意思)

⑤.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詞作動詞狀語,“鉆洞”的意思,企圖打穿柴草堆鉆過去…)

4. 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點

文言文詞類活用詞類活用 分類 翻譯方法 例子名詞動用 前加動詞 一狼洞其中(打洞) 前加介詞后加動詞 驢不勝怒,蹄之(用蹄子踢) 另外動詞替換 舍于其址(蓋房子)名詞作狀語 表形狀 像…一樣 其一犬坐于前(像犬一樣) 表態(tài)度 像對待…一樣 吾得兄事之(像對待兄長一樣) 表方位 在…,從…,向… 孔子?xùn)|游(向東) 表時間 每…,在… 歲賦其二(每年) 表工具 用…,乘… 輦來于秦(乘車) 表處所 在… 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形容詞作動詞 狀語對譯法 敵人遠(yuǎn)我(遠(yuǎn)離) 補(bǔ)語對譯法 火尚足以明也(照明) 動詞替換法 私我也(偏愛)形容詞作名詞 形容詞+的+名詞 勞師以襲遠(yuǎn)(遠(yuǎn)方的國家)使動 名詞使動 使…成為什么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使…成為王) 動詞使動 讓…做什么 臣活之(使…活下來) 形容詞使動 使…變得怎樣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變得愚蠢)意動 名詞意動 把…當(dāng)作…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把…當(dāng)作賓客) 形容詞意動 認(rèn)為…怎樣 成以其小,劣之(認(rèn)為…不好)文言文翻譯技巧 將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是對文言文閱讀能力的綜合考察。

其翻譯原則主要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達(dá)、雅;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某些詞該怎么解釋就怎么翻譯。

如“商君佐之”的“佐”就按其意義翻譯成“輔佐”即可。 2.解釋和翻譯有相當(dāng)距離,不能簡單地把解釋當(dāng)做翻譯。

這種情況,應(yīng)按這一詞在句中所指的意思來譯。如:“焚百家之言”的“言”當(dāng)釋為“言論”、“學(xué)說”,但這樣的解釋不能作“焚”的賓語,根據(jù)文意,這里應(yīng)譯為“記載言論的著作”。

3.要恰當(dāng)處理一些修辭格。是比喻的,要翻譯成“像……什么”,或直接譯出比喻的本體;是借代,只把所代的事物寫出就可以;是委婉說法的,按現(xiàn)代漢語表達(dá)習(xí)慣來譯就可以了。

4.各類專有名詞和各個領(lǐng)域中的習(xí)慣用語譯時要注意。凡屬專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謚號、廟號、年號、書名等,可不譯。

各種領(lǐng)域中有一系列的習(xí)慣用語,如官場中的“下車”、“視事”、“乞骸骨”等,可按現(xiàn)在的說法譯出。 5.句子一些省略的成分,有時需補(bǔ)出。

如“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不內(nèi)”后省了賓語,可補(bǔ)出。 6.一些文言句子的語序,有時必須改變。

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等句式,翻譯時必須按現(xiàn)代漢語表達(dá)習(xí)慣譯出。 7.有些特殊的句子,譯時需要擴(kuò)充或濃縮。

如“懷敵附遠(yuǎn),何招不至?”就應(yīng)譯為“使敵人降順,讓遠(yuǎn)方的人歸附,招撫誰,誰會不來呢?”這類句子言簡意深,如翻譯時不擴(kuò)充,就難于把意思表達(dá)清楚。有的句子為了某種需要,故意用繁筆,遇到這種情況,只譯出意思即可。

如“(秦)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譯時可凝縮為“秦有并吞天下,統(tǒng)一四海的雄心?!惫盼姆g八法 古文翻譯是對古漢語知識的綜合能力的訓(xùn)練。

近年來,在高考語文試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的主觀題,體現(xiàn)著新的《語文教學(xué)大綱》中“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的要求。如何做好文言文的翻譯呢?準(zhǔn)確、明白、通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述習(xí)慣,沒有語?。荒荏w現(xiàn)原文的語言特色,力求做到文筆優(yōu)美、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是文言文翻譯的標(biāo)準(zhǔn)。

筆者根據(jù)教學(xué)實踐,總結(jié)出以下八種方法。 一、加。

即加字法。在單音節(jié)詞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為雙音節(jié)詞或短語。

(一) 單音節(jié)變雙音節(jié)。如: 1、前辟四窗,垣墻。

(《項脊軒志》) 譯文:前面開辟了四個窗子,障壁圍著院子(或“繞著院子砌上圍墻”)。 2、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譯文:獨自一個人欣賞音樂快樂,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 (二) 同形異義詞取古義。

如:(1)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赤壁之戰(zhàn)》)(2)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

(《桃花源記》)(3)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廉頗藺相如列傳》)(4)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久已疲。

(《赤壁之戰(zhàn)》)上述四例中,(!)“妻子”,今義指男子的配偶,即愛人(女方);古義為妻子和兒女。(2)“絕境”,今義指沒有出路的境地;古義為與外界隔絕的地方。

(3)“宣言”,今義是表示政見的公告或聲明;古義指公開揚言。(4)“不過”,今義為轉(zhuǎn)折連詞,古義是不超過的意思。

二、減。對于“偏義復(fù)詞”,就是一個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gòu)成,其中一個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語素不表示意義,只作陪襯。

翻譯時,要將“陪襯意”去掉。如: (1) 但欲求死,不復(fù)顧利害。

(《指南錄后序》) (2)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 (3) 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孔雀東南飛》) (4) 備盜之出入也。(《鴻門宴》) (5) 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

(《論積貯疏》) (6) 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淺。(《石鐘山記》) (1)“利害”只有“害”的意思,沒有“罰”的意思;(2)“異同”只有“異”的意思;(3)“作息”只有“作”的意思;(4)“出入”在課文中只有“入”的意思;(5)“饑穰”只有“饑”的意。

5. 文言文知識點怎么復(fù)習(xí)

一、文言文復(fù)習(xí)方案1、夯實基礎(chǔ),課本復(fù)習(xí)三遍分析歷年高考試題,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文言文的考查,無論是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文句理解,還是翻譯語段、默寫名篇,無一不是源自于課內(nèi),幾乎歷年的考點設(shè)置,都可以從課本中找到相關(guān)聯(lián)的知識點(這里,我就不再舉例了),尤其是辨析虛詞意義和用法以及名篇默寫,其中例句和考查內(nèi)容,全部都是課文原句。

可見,學(xué)好課本,鞏固基礎(chǔ)知識,是關(guān)鍵。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加強(qiáng)對課本的復(fù)習(xí)。

那么為什么要復(fù)習(xí)三遍呢?這是遵循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規(guī)律而確定的,為了真正做到“溫故而知新”。三遍復(fù)習(xí)法,采取由淺入深、由零散到集中、由個體到群體的方式。

第一步,從高一開始,每學(xué)完一冊書,利用寒暑假,要求學(xué)生將所有要求背誦的篇目(這里也有老師要求的),在假日里,復(fù)習(xí)背誦并且默寫在作業(yè)本上,三年一貫,“學(xué)而時習(xí)之”。這是疏通重點的一步,旨在熟記要點,形成口筆交互效果,增強(qiáng)記憶。

第二步,在高三上半年,利用晨讀,將1---6冊課本所有文言篇目(這時,最好不包括古詩與戲劇,這兩部分單獨復(fù)習(xí),效果會更好),采取5、4、3、2、1、6的先后順序,每周三節(jié)晨讀,一周一個單元,十一周可以復(fù)習(xí)完。要求學(xué)生每篇必讀兩遍,第一遍連注釋一起讀,重點讀注釋,解義;第二遍,通讀全篇,如有背誦,復(fù)習(xí)背誦。

之所以照前面順序安排,是為了提高復(fù)習(xí)的效率(一般高三先講第五冊,大約兩個月后能講到第六冊,如此安排這兩冊就可以及時復(fù)習(xí))。這一步,是以學(xué)生個體的活動為主,教師僅指導(dǎo)而已,目的在于熟悉課文內(nèi)容,在淺表意義上,力圖增強(qiáng)語感和熟悉程度。

第三步,在高三上學(xué)期末,利用一個月的課上時間,師生共同逐篇復(fù)習(xí)課文。這一步,是最關(guān)鍵的一步,尤其是對于第二步的深化與提高。

要求教師必須認(rèn)真?zhèn)湔n,形式上,好象是在串講文言文,而實質(zhì)上,教師一定要對全套教材每篇文言文的知識要點爛熟于胸,在課上復(fù)習(xí)時,要拎出要領(lǐng),觸類旁通,注意知識前后聯(lián)系,總結(jié)規(guī)律,授之以漁。所以,這一復(fù)習(xí)過程中,一定要突出重點,做到每課有得,充分體現(xiàn)知識體系的連續(xù)性相關(guān)性和取法于課內(nèi)、應(yīng)用于課外的精神。

只有如此,才能從量的積累達(dá)到質(zhì)的飛躍,才能從淺表的熟識達(dá)到深層的理解進(jìn)而從容的運用。2、加強(qiáng)針對訓(xùn)練,復(fù)習(xí)穩(wěn)扎穩(wěn)打 前面的三步復(fù)習(xí),如果缺乏有力的督導(dǎo)措施,極容易半途而廢或者事倍功半。

第一步,檢查作業(yè)即可。而對于二、三兩步,則必須加強(qiáng)針對訓(xùn)練。

以考核來促進(jìn)復(fù)習(xí),以成績來檢驗效果。第二步,一單元一測,命題側(cè)重課本中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以及詞類活用和文學(xué)文化常識,加上課文重點句子的翻譯、名句名篇的默寫。

測試時間以一課時為宜。第三步,一冊一測,時間以兩課時為宜。

除了以上內(nèi)容以外,再加入課外考查,翻譯和閱讀一律選自課外(最好選用最近六年來的高考文言文閱讀,翻譯也從中命題,這樣可以一舉兩得,節(jié)約復(fù)習(xí)時間),考查要點要與本冊知識點銜接,體現(xiàn)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轉(zhuǎn)化。這種檢測題,必須教師自己命題,針對課本,針對學(xué)生,針對自己的教學(xué)。

備課組里,幾個老師最好分工合作,根據(jù)具體情況,各分一部分命題任務(wù),便于集體備課腦力資源共享,也避免重復(fù)考查無效勞作。3、演練高考,學(xué)以致用復(fù)習(xí)課本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得心應(yīng)手遷移知識的運用能力。

這種能力具備與否,或者說,能不能有效的發(fā)揮出來,最終體現(xiàn)在對試題的解答上。所以,面對高考,夯實基礎(chǔ)之后,就需要解決學(xué)以致用的問題。

高三下學(xué)期前兩周,在這方面做一下集中訓(xùn)練,以便使學(xué)生能夠有效的把課本知識運用起來,游刃有余的去解決問題。歷年的高考題已經(jīng)通過復(fù)習(xí)課本時的檢測訓(xùn)練全部練過了,這時還不要急于做文言文大閱讀與翻譯的模擬題,先用四課時,將實詞、虛詞、活用與句式分別集中匯總一下,聯(lián)系課文與高考,總結(jié)特點,抓住規(guī)律,使學(xué)生對這部分知識,從感性認(rèn)識上升到理性分析,達(dá)到透徹理解。

然后,采取集中強(qiáng)化訓(xùn)練的方式,選擇優(yōu)秀的模擬試題,做十個文言文大閱讀。最后,在高考前一個月里,應(yīng)當(dāng)要求學(xué)生每天做一個文言文閱讀(包括翻譯),其目的,就是為了保持良好的語感,最好選擇附有答案的習(xí)題,如果需要講解,教師只需在課前用八到十分鐘就足夠了。

二、高考文言文閱讀試題分析縱觀近十幾年的文言文試題,除了在選材方面注重史傳類,文質(zhì)兼美,命題點多,適合高中生閱讀外,還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從考試內(nèi)容看,文言文測試是“言”“文”并重。

這里的“言”,即文言知識,如實詞虛詞理解、古今詞辨析等;“文”主要指對文意的理解。近三年(1999年)以來的文言文試題,題量一般是6道,6道題的測試內(nèi)容分工明確,基本上是前三題注重測試“言”,后三題注重測試“文”,分?jǐn)?shù)“平分秋色”,各占9分。

文言文測試“言文”并重的特點,改變了過去重“言”不重文,實質(zhì)上僅僅是古漢語測試的不良傾向,對中學(xué)文言文教學(xué)起到了積極的導(dǎo)向作用,受到了廣大中學(xué)語文教師的好評。故這一命題特點一直在文言文命題中保留著。

2002年雖然有調(diào)。

6. 逍遙游文言知識歸納并附例句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1、怒而飛 怒:奮發(fā).2、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摶:環(huán)旋著往上飛.扶搖:旋風(fēng).3、背負(fù)青天而莫之夭閼 夭閼(è):阻塞.4、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奚以……為:表反問,哪里用得著……呢?5、朝菌不知晦朔 晦:陰歷每月最后一日.朔:陰歷每月的第一日.6、絕云氣,負(fù)青天 絕:超越.二、通假字1、北冥有魚(通“溟”,大海)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4、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qū)別)5、而征一國者(通“能”,能耐)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返”)7、而御六氣之辯(通“變”,變化)三、一詞多義1、之:①鵬之徙于南冥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②之二蟲又何知?。ù~,這)③窮發(fā)之北(助詞,的)2、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詞,氣息,這里指風(fēng))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3、其:①則其負(fù)大翼也無力(代詞,代鵬)②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連詞,表選擇)③其自視也,亦若此矣(代詞,他們)4、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詞,憑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詞,用)③以八千歲為春(介詞,把)④奚以知其然也(介詞,憑)⑤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介詞,因為)四、詞類活用1、怪:《齊諧》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異之事物)2、南: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名作動,南行)3、致:彼于致福者(使動,使……到來)五、古今異義的詞1、雖然,猶有未樹也 雖然:①古義:雖然這樣.②今義:表轉(zhuǎn)折的連詞.2、腹猶果然 果然:①古義:充實之狀,此處為食飽之狀.②今義: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3、眾人匹之 眾人:①古義:一般人.②今義:多數(shù)人.六、句式1、《齊諧》者,志怪者也.(判斷句)2、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判斷句)3、翱翔(于)蓬蒿之間.(省略句)4、奚以知其然也?(賓語前置句,=以奚知其然也)5、莫之夭閼(è)者(賓語前置,=莫夭閼之)6、彼且奚適也(賓語前置,=彼且適奚也)7、之二蟲又何知(賓語前置,=之二蟲又知何)8、彼且惡(wū)乎待哉(賓語前置,=彼且待惡乎哉)9、覆杯水于坳(āo)堂之上(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于坳堂之上覆杯水)10、翱翔蓬蒿之間(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于蓬蒿之間翱翔)七、難句翻譯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譯:哪用高飛九萬里往南去呢?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譯:所以那些才智能勝任一官之職,善行能聯(lián)合一鄉(xiāng)的人,品德可使一國君主滿意,能力使一國的人信任的人,他們看待自己,也就像斥鴳(yàn)一樣所見甚小啊.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wū)乎待哉?譯:至于那順應(yīng)天地萬物的本性,把握六氣的變化,而在無窮無盡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們還憑借什么呢?4、故曰:圣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譯:所以說:修養(yǎng)極高的人能忘掉自我,修養(yǎng)達(dá)到神化不測境界的神人無意于求功,修養(yǎng)最高的人無意于求取名聲.。

7. 高中文言文知識點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文言文知識點是高中學(xué)習(xí)語文時期的主要知識點之一,主要包括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篩選文言文中的信息、歸納文言文的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古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等,以下是各具體知識點總結(jié)的理解和分析。

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實詞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虛詞

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特殊句式 詞類活用 通假字 古今異義字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翻譯

篩選文言文中的信息:

篩選信息

歸納文言文的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歸納概括 典故

分析概括作者在古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觀點態(tài)度

高中文言文語言知識

1. 高中文言文文學(xué)常識

1、從中國上古到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公元前221年)期間的文學(xué),叫先秦文學(xué)。

2、神話產(chǎn)生在文字發(fā)明以前。神話中充滿了豐富的想象,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源頭。

3、在中國流傳最廣的神話是“女媧補(bǔ)天”、“后羿射日”、“精衛(wèi)填?!?、“嫦娥奔月”等。

4、《尚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xiàn)總集,相傳曾經(jīng)由孔子編選。

5、《詩經(jīng)》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廟樂章共305首。

6、《楚辭》為西漢劉向所輯,收有屈原、宋玉寫的賦,因具楚地方聲,故稱《楚辭》,對后代文學(xué)創(chuàng)作有深遠(yuǎn)影響。

7、屈原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屈原《離騷》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兩類?!蹲髠鳌泛汀稇?zhàn)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墩撜Z》、《孟子》、《墨子》、《莊子》是先秦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歷史著作,在歷史、文學(xué)和語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學(xué)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學(xué)生寫成。這部儒家經(jīng)典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12、“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有朋友從遠(yuǎn)方來是值得高興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應(yīng)該讓別人去做),這是孔子《論語》里的名言。

詳情見:/link?url=vFBR9KHGRycr1U382f_ckEyjBhohjhNCQmz34kpUtLTw_5ZU3pTtfa6DekQpTTszjmOvF3mjCHctcgHaV9WAfiR9Lia7VHuL2WoJHgWD3V_

2. 高中古文基本知識越詳細(xì)越好

高中文言文專題復(fù)習(xí)——18虛詞 一、【而】 (一)用作連詞。

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guān)系。 1、表示并列關(guān)系。

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和”。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xué)》) 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蜀道難》) 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④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解其惑者也。

(《師說》) ⑤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登泰山記》) 2、表示遞進(jìn)關(guān)系。

可譯為“并且”或“而且”。 ①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xì)說。

(《鴻門宴》) ②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阿房宮賦》) ③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勸學(xué)》) ④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⑤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 ⑥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3、表示承接關(guān)系。

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升斗之祿(《祭十二郎文》) 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4、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勺g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勸學(xué)》) ②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勸學(xué)》) ③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④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燭之武退秦師》) 5、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勺g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③子產(chǎn)而死,誰其嗣之。

(《左傳?襄公三十年》) 6、表示修飾關(guān)系,即連接狀語和中心語,譯為“地”“著”或不譯。 ①吾嘗?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xué)》)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 ③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寡人之于國也》) ④夜縋而出(《燭之武退秦師》) ⑤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7、表示因果關(guān)系,可譯成“因此”“因而”。

①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zhàn)》) 8、表示目的關(guān)系,可譯成“以”“以此”“來”。 ①縵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軍驚而壞都舍。

(《察今》) 【而已】復(fù)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制的語氣助詞,相當(dāng)于“罷了”“了”。 ①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shù)十人而已(《虎丘記》) ②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遙游》) 【而后】譯為“才”,“方才”,表示時間的副詞。

①如優(yōu)孟搖頭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柳敬亭傳》) ②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后)出師表》) ③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送東陽馬生序》)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語氣表示更進(jìn)一層之意。 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

而況石乎?。ā妒娚接洝罚?②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ā垛叶〗馀!罚?③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 【既而】一般可譯為“不久”,“一會兒”“后來”。 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 ③既而將訴于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 二、【何】 (一)用作疑問代詞。

1、單獨作謂語,問原因,后面常帶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③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 ④權(quán)曰:“茍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赤壁之戰(zhàn)》) 2、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主要代處所和事物,可譯為“哪里”“什么”。 用于賓語前置句中“何”要后置(疑問句中,若賓語是疑問代詞,這個疑問代詞放在動詞前)。

①問:“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②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③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 ④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zhàn)》)) 3、作定語,可譯為“這”“那““什么”。 ①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琵琶行》) ②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③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孔雀東南飛》) (二)用作疑問副詞。

1、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哪里”。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3. 高中語文文學(xué)常識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從西周到春秋的詩歌305篇,分風(fēng)、雅、頌三部分。

用賦、比、興等表現(xiàn)手法:賦,即敷陳其事而直言之;比,即以彼物比此物;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对娊?jīng)》中的詩多為四言詩,章法多用重疊(疊唱)。

《關(guān)雎》是《詩經(jīng)》中的第一首詩,我們讀過《詩經(jīng)》中的《蒹葭》、《采薇》等詩?!对娊?jīng)》與《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合稱“五經(jīng)”。

《楚辭》是繼《詩經(jīng)》之后又一部詩歌總集,收屈原等人的詩歌作品。屈原是我國第一位愛國主義詩人。

《離騷》是他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魯迅在他的小說集《彷徨》扉頁上題寫了該詩中的名句: “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蔽覀冏x過屈原的詩《國殤》、《涉江》等。

《詩經(jīng)》中的“(國)風(fēng)”與《楚辭》中的“離騷”并稱“ *** ”。它們分別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xué)和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源頭。

先秦歷史散文中,《尚書》是我國第一部散文集,它是商周時期的歷史文告的匯編?!洞呵铩肥俏疫^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它記載我國春秋時期的歷史。

而解釋這本“經(jīng)”書的“傳”《左傳》則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為左丘明所作,我們讀過書中的《曹劌論戰(zhàn)》、《秦晉崤之戰(zhàn)》等?!秶Z》是我國第一部別體史書,它記載我國春秋時期的歷史,我們讀過書中的《邵公諫厲王弭謗》。

《戰(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它記載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我們讀過書中的《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齊王納諫》、《荊軻刺秦王》等。先秦諸子散文中,《論語》、《孟子》、《荀子》等是儒家著作,《老子》、《莊子》、《列子》等是道家著作,《墨子》是墨家著作,《韓非子》是法家著作。

孔子,名丘,字仲尼;孟子,名軻,字子輿;莊子,名周;荀子,名況。依次寫出《論語》、《孟子》、《莊子》、《荀子》中的一篇課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魚我所欲也》、《秋水》、《勸學(xué)》。

《論語》、《孟子》和《禮記》中的《大學(xué)》、《中庸》合稱“四書”。 賈誼是西漢初年政治家、文學(xué)家,代表作品有《過秦論》、《論積貯疏》等。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代3000年歷史,全書分為本紀(jì)、世家、列傳、書和表共五個部分。魯迅贊譽(yù)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的作者是司馬遷,字子長,他是我國西漢歷史家、文學(xué)家。教材中有《史記》的選文《垓下之圍》、《鴻門宴》、《廉頗藺相如列傳》、《李將軍列傳》等。

《史記》和《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后三部書的作者分別是東漢的班固、南朝的范曄、晉朝的陳壽?!皹犯?,原指漢代國家設(shè)立的音樂機(jī)關(guān),負(fù)責(zé)搜集整理民歌。

后來稱這種民歌及文人仿作的詩為“樂府”?!犊兹笘|南飛》是漢代樂府詩發(fā)展的高峰,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這首詩的男女主人公是焦仲卿、劉蘭芝。

它與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合稱“樂府雙壁”。漢代的文人詩是在樂府民歌的影響下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現(xiàn)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詩是班固的《詠史》;所謂“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文人寫作的五言詩,這些詩全為無名氏所作。

曹操,字孟德,東漢建安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他擅長以古題樂府寫時事。

他的詩氣韻沉雄,代表作有《觀滄?!?、《龜雖壽》、《短歌行》、《篙里行》等。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并稱“三曹”;后人稱以“三曹”為核心的文壇所體現(xiàn)的文風(fēng)“建安風(fēng)骨”。

曹丕的《燕歌行》,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七言詩。曹植是當(dāng)時最負(fù)盛名的作家,其代表作有詩《白馬篇》、賦《洛神賦》等。

諸葛亮,字孔明,他的《出師表》是名篇。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人,田園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陶淵明的詩“清新自然”,代表作有《飲酒》、《歸園田居》等,他也有書寫豪情和憤懣的詩,如《讀山海經(jīng)》、《詠荊軻》。

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闡述文學(xué)理論的著作是《文心雕龍》,作者是南朝的劉勰。

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志怪小說”是晉朝干包的《搜神記》,“志人小說”(又叫“逸事小說”)是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初唐“四杰”指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

其中王勃,字子安,駢體文《滕王閣序》和詩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的代表作。在初唐詩壇開一帶詩風(fēng)的詩人是陳子昂,字伯玉,他的《登幽州臺歌》一詩很有名。

此間,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也是名詩。盛唐“邊塞詩人”高適和岑參并稱,他們的代表作分別是《別董大》、《白雪歌頌武判官歸京》;盛唐“邊塞詩人”還有王昌齡、王之渙、崔顥,他們的代表作分別是《芙蓉樓送辛漸》、《涼州詞》、《黃鶴樓》。

盛唐“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和王維并稱,王維,字摩詰,他擅長繪畫,在描寫山水的詩里,創(chuàng)造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境,他的代表作有《終南山》、《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等;孟浩然的代表作有《過故人莊》、《晚泊潯陽望廬山》、《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等。

4. 高中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

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

(一)高中文言文閱讀能力要求

1.應(yīng)達(dá)到的要求

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

(1)理解 B

①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②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

④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2)分析綜合 C

①篩選文中的信息

②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3)鑒賞評價 E

①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dá)技巧

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2.應(yīng)熟練掌握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1)重點掌握常見文言實詞

愛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曾 乘 誠 除 辭 從 殆 當(dāng) 道 得

度 非 復(fù) 負(fù) 蓋 故 顧 固 歸 國

過 何 恨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

假 間 見 解 就 舉 絕 堪 克 類

憐 彌 莫 乃 內(nèi) 期 奇 遷 請 窮

去 勸 卻 如 若 善 少 涉 勝 識

使 是 適 書 孰 屬 數(shù) 率 說 私

素 湯 涕 徒 亡 王 望 惡 微 悉

相 謝 信 興 行 幸 修 徐 許 陽

要 宜 遺 貽 易 陰 右 再 造 知

致 質(zhì) 治 諸 賊 族 卒 走 左 坐

(2)重點掌握常見文言虛詞

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5. 【高中語文文言文該怎樣學(xué)

怎樣巧學(xué)文言文?一、精解字詞,儲備足量的文言知識逐字落實文言文課文中的每一個字的意義和用途,務(wù)必準(zhǔn)確無誤.因為只有積累了一定量的文言字詞,才可能順利地閱讀文言文.二、巧記巧學(xué).讓文言文學(xué)習(xí)的輕松愉快成語,是頗有生命力的古代詞語的遺存,借助成語學(xué)習(xí)文言文,將古代和現(xiàn)代的詞語溝通起來,使得文言文知識不那么枯燥,也不那么嚇人,變得易記而淺顯;還能夠一石而二鳥,文言文和成語的學(xué)習(xí)同時經(jīng)行.相得益彰.這是個輕便而俏皮的巧學(xué)方法.比如.【張】如果理解成語“賬目結(jié)舌”中“張”是“睜開,睜大”意,就不難記住課文《童趣》中“張目結(jié)對日”中“張”的“睜開,睜大”意義.字形,尤其古文字字形,比如甲骨文、金文、篆文,都隱藏著漢字的意義密碼.探員其本字的古代寫法,一眼就能洞察其意義,這樣,即印象深刻有妙趣橫生.這是個直觀而形象的巧學(xué)方法.例如.【于】小篆字形()像兩手相與之形.由此可見“予”本義:授予.給予,給.三、歸納拓展,由“聞一”而“知十”掌握了文言文的規(guī)律,就等于拿到了打開文言文知識的鑰匙.文言文學(xué)習(xí)總是有章可循的,見到“陳勝者,陽城人也”,歸納為“者……也”判斷句,進(jìn)而歸納“乃、必、即、皆”等+謂語判斷句;見到“吾誰與歸”,歸納得出“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的規(guī)律;見到“僵臥孤村不自哀”,歸鈉得出“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的規(guī)律;見到“何陋只有”“唯利是圖”,歸納得出“之是褆賓”的規(guī)律;……這樣,在課本上學(xué)的是“一個”,而你收獲的卻是“一類”,學(xué)起文言文來就游刃有余了.四、知識遷移,由課堂延伸到考場把每一篇文言文課文都當(dāng)成考場上的文言文閱讀的材料,或設(shè)置題目作答,或比對已考過的的考題,即深入理解了課文,又從中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知識遷移能力和考場的應(yīng)變能力.例如,《送東陽馬升序》第二段描寫宋濂成人后求實。

6. 高中語文文學(xué)常識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1898年出生于江蘇東海。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著名的散文 家、詩人、學(xué)者、民主戰(zhàn)士。另有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等。

他的散文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 *** 稱贊他“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 概”。

2.《采蓮賦》:南朝皇帝蕭統(tǒng)著。 3.《西洲曲》:南朝樂府中的詩。

4.周瘦鵑:現(xiàn)代作家,翻譯家,民國時期“鴛鴦蝴蝶派”(文學(xué)流派)代表作家。 5.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現(xiàn)代文學(xué)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無產(chǎn)階級文學(xué)的的主將,現(xiàn)代文學(xué)的奠基人。 “魯迅”是他在1918年發(fā)表我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

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雜文 集《而已集》《二心集》《華蓋集》《且介亭雜文》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皺M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笔瞧湟簧烁窬?的寫照。

6.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自號五柳先生。東晉末年著名詩人,也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代表作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歸園田居》等。“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p>

出自他的《挽歌》。 7.《文心雕龍》:中國古代文學(xué)理論巨著,作者為南朝梁文學(xué)理論批評家劉勰。

8.金圣嘆:名人瑞,字圣嘆,明末清初文學(xué)批評家。曾把《離騷》《莊子》《史記》、杜詩、《水滸傳》與《西廂》合稱“六才子書”,并對后兩種進(jìn)行 批改。

其批改《水滸》,成書于崇禎末期,將七十一回以后關(guān)于受招安、征方臘等內(nèi)容刪去,增入盧俊義夢見梁山頭領(lǐng)全部被殺死情節(jié),以結(jié)束全書。批語中頗有獨 到之見,也表現(xiàn)了反對農(nóng)民起義的立場。

9.顧炎武:號亭林,字寧人,江蘇昆山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學(xué)家,著有《日知錄》。 10.汪曾祺:江蘇高郵人,現(xiàn)當(dāng)代作家,“京派小說”代表。

代表作有小說《受戒》《大淖記事》等。 11.列夫?托爾斯泰:俄國偉大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fù)活》等。

12.喬治?桑:法國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康素愛蘿》、《安吉堡的磨工》。 13.《燭之武退秦師》選自《左傳》。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xì)的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按照魯國國君的 世系紀(jì)年,記載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許多史料。也稱《春秋左氏傳》,又名《左氏春秋》,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是 優(yōu)秀的歷史散文著作。

14.《勾踐滅吳》節(jié)選自《國語》?!秶Z》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記載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貞定王十六年間的史實。

15.《戰(zhàn)國策》是記載西周、東周及各諸侯國歷史的著作,主要記載戰(zhàn)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及有關(guān)的謀議或辭說。經(jīng)西漢劉向整理,共33篇。

16.《論語》是記載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全書共二十篇,內(nèi)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xué)、哲學(xué)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為語錄體。

《論語》是有關(guān)儒家思想的經(jīng)典著作,與《大學(xué)》《中庸》《孟子》,合稱“四書”。 17.孟軻(約前372—前289),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人,儒學(xué)大師,有“亞圣”之稱。

《孟子》是一部記錄孟子言行的書,由孟軻及其弟子編成共七篇,內(nèi)容涉及政治活動、政治學(xué)說以及哲學(xué)、教育、倫理,。孟子的主要主張是仁政、民貴、君輕。

認(rèn)為“人性本善”。(見第五冊) 18.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zhàn)國時趙國人,著名思想家。

主張“法后王”“性惡論”?!盾髯印窞檐髯雍推涞茏铀鳎窍惹厝寮抑匾髌?。

19.莊周(約前369-前286),戰(zhàn)國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學(xué)派代表人之一?!肚f子》為他和其弟子所作,文學(xué)性強(qiáng),多寓言,是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與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合稱“老莊”。 20.賈誼:西漢洛陽人,政治家、文學(xué)家,世稱賈生。

著作有《新書》、《吊屈原賦》等。 21.司馬遷(約前145-約前87),字子長,西漢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和思想家。

著作《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它包括12本紀(jì)(帝王傳 記)、30世家(諸侯傳記)、70列傳(著名人物傳記)、10表、8書,共130篇。它與《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

魯迅稱贊《史記》是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關(guān)于《史記》見第六冊) 22.王羲之:(321~379)字逸少,東晉瑯玡臨沂(現(xiàn)在山東省臨沂)人。

他是古代著名的書法家,其筆勢“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有“書圣” 之稱。王羲之胸懷曠達(dá),喜好自然山水,他的散文疏朗簡凈,韻味悠長,顯示了他的文學(xué)功底。

因他作過右軍將軍,后人又稱他為王右軍?!短m亭集序》即蘭亭會詩 集的序言。

23.《伊索寓言》:相傳為公元前六世紀(jì)古希臘人被釋奴隸伊索所編,搜集有古希臘民間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故事,共三百五十余篇。 24.錢鐘書(1910――1998):現(xiàn)代文學(xué)研究家、作家,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

代表作品有:兩部著名的學(xué)。

7. 高中文言文語法

文言文語法知識點

一、句子成分的劃分

句子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和補(bǔ)語

1、主語和謂語在句子中,陳述的對象和陳述的內(nèi)容都是句子的成分,陳述的對象叫主語,回答“誰”或“什么”的問題,陳述的內(nèi)容叫謂語,回答“怎么樣”的問題。(主謂之間用“”分開)。

例如:①語文老師正在點名 ②今天天氣非常暖和 ③鄰國之民不加少

2、當(dāng)謂語的中心詞是動詞時,在動詞后面被支配的那部分叫賓語。(賓語用“﹏ ﹏”劃起來)。

例:①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

②我們需要創(chuàng)新精神。

③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

④吾師道也。

3、定語:在句子中起修飾限制主語、或賓語中心詞的作用。(定語用()標(biāo)出)。

例:①(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

②(這樣龐大而復(fù)雜)的結(jié)構(gòu),該是(一項多么艱巨)的工程??!

③(秦)東割(膏腴)之地。 ④ 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

4、狀語是修飾、限制用動詞或形容詞充當(dāng)謂語中心語的句子成分。(狀語用“〔 〕”標(biāo)出)。狀語一般在謂語中心語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代時間、地點、范圍、情況等。

例:①〔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眾一萬多人〔在南京路上〕舉行(反帝國主義)大示威。

②吾〔嘗終日〕而思矣。

③(蚓)〔上〕食埃土。

總之,一般的句式是:〔時間或地點狀語〕,(定語)主語〔狀語〕謂語(定語)賓語 二、文言文種特殊句式

(一)、賓語前置句

1、否定句中賓語前置 這類賓前的句子,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末”“毋”“莫”等否定詞表示。

例: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碩鼠》)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

2、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作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

例:①“良問曰:‘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②“而今安在哉?”(《赤壁賦》)

3、介詞賓語前置

現(xiàn)代漢語中,介詞后面跟著賓語,組成介賓結(jié)構(gòu),用來修飾動詞謂語。在文言文中,介詞賓語往往置于介詞之前,形成一種倒置現(xiàn)象。

例:①“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②“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4、普通賓語前置

有時候為了強(qiáng)調(diào)賓語,通過一定語法手段將賓語放在動詞之前,稱之為普通賓語前置。 例:①唯利是圖、惟命是從

②“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保ā稁熣f》)

(二)定語后置句

在現(xiàn)代漢語語法中,定語是修飾主語或賓語的中心詞的,一般放在中心詞前面。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突出主語或賓語中心詞的意思,或是為了使語氣更流暢,把定語放在中心詞的后面,這種現(xiàn)象叫做定語后置。

例:①“人馬燒溺死者甚眾?!保ā冻啾谥畱?zhàn)》)

②“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保ā哆^秦論》)

注意:有時候中心詞語與后置定語之間會用一個“之”字,即“中心詞+之+后置定語”,這時候這個“之”字就是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例: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保ā秳駥W(xué)》)

②“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三)狀語后置句

現(xiàn)代漢語中,狀語會置于謂語之前。在文言文中,狀語若置于謂語之后,就叫做狀語后置。

例:①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赤壁賦》

②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勸學(xué)》

③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鴻門宴》

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寡人之于國也》

高中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點

1. 高一課文文言文知識整理

這么多才給5分,摳! 看你可憐,把促織給你 通假字 (1)手裁舉 通“才” (2)昂其直 通“值” (3)兩股間膿血流離 通“淋漓” (4)而高其直 通“值” (5)蟲躍去尺有咫 通“又” (6)翼日進(jìn)宰 通“翌” 次于當(dāng)天、當(dāng)年 (7)牛羊蹄躈各千計 通“噭” 詞類活用 名詞活用作狀語 (1)歲征民間 每年 (2)得佳者籠養(yǎng)之 用籠子 (3)早出暮歸 在早上、在晚上 (4)取兒藁葬 用草席(裹) (5)日與子弟角 每天 (6)力叮不釋 用力 (7)民日貼婦賣兒 每天 名詞活用作動詞 (1)試使斗而才 有才能 (2)旬余,杖至百 用杖打 (3)大喜,籠歸 用籠子裝 (4)上于盆而養(yǎng)之 裝、放置 (5)兒涕而去 流著淚 (6)自名“蟹殼青” 命名 (7)細(xì)疏其能 陳述 (8)故天子一跬步 走半步一步 (9)裘馬揚揚 穿著皮衣 騎著馬 (10)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 (11)仙及雞犬 成仙 使動用法 (1)昂其直 使…高,抬高 (2)輒傾數(shù)家之產(chǎn) 使…傾盡/竭盡 (3)而高其直 使…高,抬高 意動用法 (1)成然之 認(rèn)為…是對的 (2)成以其小,劣之 認(rèn)為…劣/差 (3)益奇之 認(rèn)為…奇特 詞類活用(其它) 薄產(chǎn)累盡 形作動, 賠盡近撫之 形作動,靠近 蟹白栗黃 形作名,白肉 黃粉 成述其異 形作名,奇特的本領(lǐng) 啼告母 動詞作狀語 同義復(fù)詞(同義連用) (1)里胥猾黠 狡猾 (2)死何裨益 益處 (3)填塞門戶 充滿 門口 (4)唇吻翕辟 嘴唇 (5)急逐趁之 追趕 (6)蟲躍擲徑出 跳躍 (7)不復(fù)聊賴 依賴、寄托 (8)自增慚怍 慚愧 (9)急解令休止/更無休止 停止 (10)僵臥長愁 向后倒下,躺 (11)百計營謀不得脫 謀求 一次多義 責(zé) (1)因責(zé)常供 要求,責(zé)令 (2)令責(zé)之里正 要求,責(zé)令 (3)每責(zé)一頭 索要,索取 (4)以塞官責(zé) 責(zé)任, 差使 (5)受撲責(zé)時 責(zé)罰 靡 (1)靡計不施 無,沒有 (2)蟲盡靡 敗退 顧 (1)成顧蟋蟀籠 回頭看 (2)徘徊四顧 看,環(huán)視 (3)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 只是,但是 發(fā) (1)竊發(fā)盆 打開 (2)探石發(fā)穴 掏 (3)無毫發(fā)爽 古長度單位,十毫為發(fā),極言少 售 (1)久不售 考試中第,考取 (2)亦無售者 買 歲 (1)歲征民間 每年 (2)成有子九歲 年齡 (3)不終歲 年 故 (1)此物故非西產(chǎn) 本來 (2)故天子一跬步 所以 令 (1)令以責(zé)之里正 縣令 (2)急解令休止 使,讓 上 (1)有華陰令欲媚上官 上級 (2)上于盆而養(yǎng)之 放置 益 (1)死何裨益 好處 (2)成益愕 更加 擲 (1)簾內(nèi)擲一紙出 拋,扔 (2)蟲躍擲徑出 騰躍 異 (1)宰以卓異聞 與眾不同 (2)成述其異 奇特本領(lǐng) 過 (1)裘馬過世家 超過 (2)未必不過此已忘 用過 強(qiáng) (1)乃強(qiáng)起扶杖 勉強(qiáng) (2)少年固強(qiáng)之 迫使 中 (1)又劣弱不中于款 符合,適應(yīng) (2)中繪殿閣 當(dāng)中 然 (1)然睹促織 然而 (2)儼然類畫 形容詞詞尾 (3)成然之 認(rèn)為…是對的 課中出現(xiàn)的表示時間短暫的詞語 (1)俄見小蟲躍起 不久,一會兒 (2)旋見雞伸頸擺撲 隨即,跟著 (3)少間,簾內(nèi)擲一紙出 一會兒 (4)斯須就斃 一會兒。

(5)未幾,成歸 沒多久 (6)無何,宰以卓異聞 沒多久 (7)既而得尸于井 不久,隨后 (8)食頃,簾動 吃一頓飯的工夫 特殊句式: (1)定語后置句 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 (2)被動句 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 (3)省略句 又試之雞 多少給點分。

2. 求語文高一文言文知識總結(jié)

高一上學(xué)期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總結(jié) 《勸 學(xué)》 文學(xué)及文體常識: 《勸學(xué)》作者是荀子,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先秦儒家學(xué)派的最后代表。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學(xué)派,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盾髯印范?,為荀子及其門人所著。

寫出下列加點字詞的拼音: 須臾 yú 舟楫 jí 跬步 kuǐ 駑馬nú 鍥而不舍 qiè 金石可鏤 lòu 騏驥 jì古今異義詞: 1.蚓無爪牙之利 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幫兇、走狗。2.金就礪則利 古義:金屬制品,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 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檢查; 今義:探究并領(lǐng)會。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釋義: 輮 以為輪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雖有槁暴 有 通 “又”。 暴 通 曝, 曬干。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 通 “智”, 智慧。 君子生非異也 生 通 “性”, 天賦,資質(zhì)。

活用情況: 木直中繩, 輮以為輪。 輮,使動用法,用煣的工藝。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上,向上;下,向下;名詞作狀語。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 足,名詞作動詞,用腳走。水,名詞作動詞,游泳。

一詞多義: 于:青,取之于藍(lán) ,而青于藍(lán) :比。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比。

善假于物也:對, 向。之:鍥而舍之:代詞。

筋骨之強(qiáng): 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青,取之于藍(lán) :代詞。

蚓無爪牙之利: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的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的。

使之然也 :代詞,木。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主謂之間,取消獨立性。

而:表轉(zhuǎn)折: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絕江河 而青于藍(lán) 而聞?wù)哒?而見者遠(yuǎn) 表修飾:順風(fēng)而呼 登高而招 吾嘗跂而望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 。 表并列: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蟹六跪而二螯 表遞進(jìn):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已 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鍥而不舍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者,代詞。組成名詞的“者字結(jié)構(gòu)”,作“的人”講。

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 使之然也。 者,助詞,表停頓,并提示下文要說的原因。

八、特殊句式 判斷句 1、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風(fēng)吹日曬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這是由于)煣的工藝使它變成這樣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 登上高處招手,手臂并沒有增長,但是遠(yuǎn)處的人能看得見;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資同一般人沒有什么差別,(只是)他們善于借助外物罷了。固定句式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無以…” “沒有用來…的辦法”。

(所以不積累小步,就不能遠(yuǎn)達(dá)千里;不匯聚細(xì)流,就不能成為江海。)定語后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qiáng)的筋骨,(卻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飲地下的泉水,這是因為用心專一的緣故。 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1、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從藍(lán)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藍(lán)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2、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冰,是水凝結(jié)成的,卻比水寒冷。 《師 說》 韓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

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宋代蘇軾稱他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

“說”是古文中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范圍,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說”比“論”隨便些。

初中學(xué)過的《捕蛇者說》、《馬說》等等都屬“說”一類文體。一般為陳述自己對某種事物的見解。

本文闡述的是作者對從師問題的看法。 古今異義詞: (1)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xué)的人。

今義:學(xué)問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古義:用來。

今義: 連詞,表因果關(guān)系。 (3)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古義:小的方面學(xué)習(xí) 今義:初等教育學(xué)校 (4)吾從而師之 古義:從,跟從;而,連詞。

今義:連詞。 (5)今之眾人 古義:一般人。

今義:很多人。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釋義: 傳道受業(yè)解惑 :同 授,傳授。

句讀之不知 : 同 逗,停頓。 或師焉,或不焉:同 否。

活用情況: 吾從而師之:以……為師,意動用法。 而恥學(xué)于師:以------為恥,意動用法。

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低于, 名詞作動詞。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 愚人 形容詞作名詞。

一詞多義: 之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他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些 師道之不復(fù):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獨立性。 句讀之不知 :表示賓語前置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代詞,代“六藝經(jīng)傳” 古之學(xué)者:助詞,的 其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代詞,他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那些 其出人也遠(yuǎn)矣:代詞,指圣人 其皆出于此乎:副詞,大概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詞,指“聞道先乎吾”的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前指士大夫,后為語氣詞。

道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道理 吾師道也: 道理 道相似也: 道德學(xué)問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風(fēng)尚 余嘉其能行古道: 風(fēng)尚 師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老師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專門技藝的人孔子師郯子……: 以---為師 吾師道也: 學(xué)習(xí)、效法或師焉,或不焉:從師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3. 高中古文基本知識越詳細(xì)越好

高中文言文專題復(fù)習(xí)——18虛詞 一、【而】 (一)用作連詞。

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guān)系。 1、表示并列關(guān)系。

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和”。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xué)》) 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蜀道難》) 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④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解其惑者也。

(《師說》) ⑤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登泰山記》) 2、表示遞進(jìn)關(guān)系。

可譯為“并且”或“而且”。 ①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xì)說。

(《鴻門宴》) ②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阿房宮賦》) ③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勸學(xué)》) ④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⑤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 ⑥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3、表示承接關(guān)系。

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升斗之祿(《祭十二郎文》) 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4、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勺g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勸學(xué)》) ②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勸學(xué)》) ③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④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燭之武退秦師》) 5、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勺g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③子產(chǎn)而死,誰其嗣之。

(《左傳?襄公三十年》) 6、表示修飾關(guān)系,即連接狀語和中心語,譯為“地”“著”或不譯。 ①吾嘗?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xué)》)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 ③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寡人之于國也》) ④夜縋而出(《燭之武退秦師》) ⑤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7、表示因果關(guān)系,可譯成“因此”“因而”。

①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zhàn)》) 8、表示目的關(guān)系,可譯成“以”“以此”“來”。 ①縵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軍驚而壞都舍。

(《察今》) 【而已】復(fù)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制的語氣助詞,相當(dāng)于“罷了”“了”。 ①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shù)十人而已(《虎丘記》) ②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遙游》) 【而后】譯為“才”,“方才”,表示時間的副詞。

①如優(yōu)孟搖頭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柳敬亭傳》) ②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后)出師表》) ③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送東陽馬生序》)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語氣表示更進(jìn)一層之意。 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

而況石乎!(《石鐘山記》) ②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ā垛叶〗馀!罚?③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 【既而】一般可譯為“不久”,“一會兒”“后來”。 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 ③既而將訴于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 二、【何】 (一)用作疑問代詞。

1、單獨作謂語,問原因,后面常帶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③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 ④權(quán)曰:“茍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赤壁之戰(zhàn)》) 2、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主要代處所和事物,可譯為“哪里”“什么”。 用于賓語前置句中“何”要后置(疑問句中,若賓語是疑問代詞,這個疑問代詞放在動詞前)。

①問:“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②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③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 ④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zhàn)》)) 3、作定語,可譯為“這”“那““什么”。 ①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琵琶行》) ②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③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孔雀東南飛》) (二)用作疑問副詞。

1、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哪里”。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4. 高中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

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

(一)高中文言文閱讀能力要求

1.應(yīng)達(dá)到的要求

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

(1)理解 B

①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②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

④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2)分析綜合 C

①篩選文中的信息

②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3)鑒賞評價 E

①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dá)技巧

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2.應(yīng)熟練掌握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1)重點掌握常見文言實詞

愛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曾 乘 誠 除 辭 從 殆 當(dāng) 道 得

度 非 復(fù) 負(fù) 蓋 故 顧 固 歸 國

過 何 恨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

假 間 見 解 就 舉 絕 堪 克 類

憐 彌 莫 乃 內(nèi) 期 奇 遷 請 窮

去 勸 卻 如 若 善 少 涉 勝 識

使 是 適 書 孰 屬 數(shù) 率 說 私

素 湯 涕 徒 亡 王 望 惡 微 悉

相 謝 信 興 行 幸 修 徐 許 陽

要 宜 遺 貽 易 陰 右 再 造 知

致 質(zhì) 治 諸 賊 族 卒 走 左 坐

(2)重點掌握常見文言虛詞

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5. 初中語文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

你在看一篇古文時分這么幾個步驟:一、文學(xué)知識 了解古文的出處、作者、背景以及這篇文章的文體二、基礎(chǔ)知識 分為字詞句.字分為字音、字形和字義.把不會的羅列一下,用心積累著.字義可以分為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其他古文聯(lián)系著.三、句子翻譯 一句一句翻譯,一個字也別放過.(不會的常用加字法)四、內(nèi)容理解 就是這篇文章寫了些什么、有什么道理、抒發(fā)了什么感情、某句話有何用意、文章的總體結(jié)構(gòu)怎樣等等.這個要自己慢慢揣摩,結(jié)合你的文學(xué)功底、文章背景、作者的和處境等出探索.五、拓展延伸 關(guān)于文章的某一個小點延伸出文外的知識.如這篇文章是勸學(xué)的,你可以積累一些古人勸學(xué)或?qū)W習(xí)的詩句、名言等.Ps:呼呼,這是我自己學(xué)古文的一些經(jīng)驗,我的語文一直很不錯呦.打字很辛苦,所以,-最后,真心祝愿你能學(xué)好古文。

6. 高中語文基礎(chǔ)知識和語法知識

一、字音、字形橘jú子洲 百舸ɡě爭流 悵寥廓liáo kuò 崢嶸zhēnɡ rónɡ 揮斥方遒qiú 浪遏è飛舟 灰燼jìn 瞳孔tónɡ 阻撓náo 果脯 fǔ 游弋yì 搖曳yè 凝nínɡ露 睫jié毛 曙shǔ光 脊jǐ骨 輕蔑miè 閃爍shuò 花瓣bàn 漿jiānɡ果 戰(zhàn)栗lì 憎恨zēnɡ hèn 棲qī息 蔚wèi藍(lán) 崛jué起 迷惘wǎnɡ 沉湎miǎn 溺nì愛 惆悵chóu chànɡ 抹煞shā 怪癖p? 摭zhí拾 涉shè獵 翱áo翔 枝椏yā 晨曦xī 懊ào悔 溺nì愛 甫fǔ健 引吭hánɡ試啼 磕絆kē bàn 銹鈍xiù dùn 汗流浹背jiā 孕育yùn 焦灼zhuó 時辰chén 干癟 biě 望眼欲穿yù 碾ni?n成 敷演fū 癡心妄想wànɡ 入不敷出fū 冰雹báo 灌漿jiānɡ 落寞mò 鬼迷心竅qiào 炫耀xuàn yào 怨天尤人yóu 恪盡職守kè 妄自菲薄fěi bó 嚙噬niè shì 吮吸shǔn 戰(zhàn)戰(zhàn)兢兢jīnɡ 完美無瑕xiá 斟酌zhēn zhuó 斑斕lán 甄別zhēn 妥帖tuǒ tiē 纖巧xiān 偷覷qū 成坨tuó 忐忑不安tǎn tè 瞠目結(jié)舌chēnɡ 奢侈shē chǐ 商榷què 思忖cǔn 茍延殘喘ɡǒu 墓冢zhǒnɡ 屏窒bǐnɡ zhì 執(zhí)著zhuó 不啻驚雷chì 嫵媚wǔ mèi 犄角jī 偌大ruò 凸現(xiàn)tū 噗噗跳pū 四肢百骸hái 教養(yǎng)jiào 沉溺nì 豐盈fēnɡ yínɡ 慰藉jiè 望洋興嘆xīnɡ 積累lěi 戕害qiānɡ 符箓lù 狹隘ài 跋涉bá 麻痹 bì 給以gěi 恢宏huī 共振zhèn 廿七niàn 黏合nián 什剎海shí chà 菜圃pǔ 空曠kuàng 辜負(fù)ɡū 俊偉jùn 空曠kuànɡ 勻調(diào)yún tiáo 愧殺kuì shā 優(yōu)裕yù 熠熠閃光yì 酥骨sū 靜謐mì 奇詭ɡuǐ 貧瘠jí 矯飾jiǎo 墟場xū 麥穗suì 車謠yáo 無量liànɡ 魂牽夢縈yínɡ 酒闌lán燈灺xiè 怯生生qiè 搭訕shàn 悠邈miǎo 褪色tuìshǎi 崎嶇qíqū 田塍chénɡ 濡染rú 三匝zā 侘傺chà chì 鎩羽shā 寥落liáo 締造dì 遣戍shù 口占zhàn 謫居zhé 欷歔xī xū 安土重遷zhònɡ 根深蒂固dì 慰藉jiè 發(fā)軔rèn 檀香山tán 方興未艾ài 翹首qiáo 桑梓zǐ 蕞爾zuì 翰苑hàn yuàn 休戚相關(guān)qī 濠水háo 遷徙xǐ 襲xí擊 撼動人心hàn 按捺nà不住 憔悴qiáo cuì 顛簸bǒ 惶huánɡ惑 溫馨xīn 坑洼wā 索然無味suǒ 焦躁zào 崔顥hào 蒼涼cānɡ 打夯hānɡ 一縷lǚ 瘸腿qué 煮茗mínɡ 涮shuàn羊肉 蟄zhé居 烏桕jiù 雅yā兒梨 曝背pù 赭zhě色 槎椏chá yā 給予jǐyǔ 銘mínɡ記在心 綠lù林 遠(yuǎn)阜fù 正zhēng月 恣zì意 諦dì聽 豐腴yú 莫mò名其妙 烏篷pénɡ船 閩粵mǐn yuè 湖沼zhǎo 瀕臨bīn lín 誑語kuánɡ 震撼zhèn 瘴zhànɡ氣 霧靄ǎi 羅布淖爾nào 驚駭hài 花剌子模là 黑魆魆xū 蓊郁wěnɡ yù 愜意qiè 直截jié 甬道yǒnɡ 漣漪lián yī 水漉漉lù 深邃suì 一泓清泉hónɡ 嗥叫háo 砰砰聲pēnɡ 嘎啦ɡā 湍急tuān 蜿蜒wān yán 蠕動rú 瞄準(zhǔn)miáo 餓殍piǎo 艾蒿ài hāo掙扎-掙脫zhēnɡ-zhènɡ 沁人心脾-泌尿qìn-mì 漫出-蔓草-曼妙-謾罵màn 寥落-廖姓-紕繆-謬誤liáo-Liào-miù-miù 舸-訶-呵斥-荷花ɡě-hē-hē-hé 漲滿-頭昏腦漲zhǎnɡ-zhànɡ 震顫-顫栗chàn-zhàn 倔強(qiáng)-倔頭倔腦jué-juè崢嶸-猙獰-錚錚鐵骨-掙扎-掙揣 zhēnɡ-zhēnɡ-zhēnɡ-zhēnɡ-zhènɡ 抹殺-轉(zhuǎn)彎抹角-抹布mǒ-mò-mā 洲-州zhōu 相似-似的sì-shì 礦藏-寶藏cánɡ-zànɡ 鮮花-鮮有xiān-x iǎn 剝花生米-剝削bāo-bō 間或-中間jiàn-jiān 月暈-暈頭轉(zhuǎn)向yùn-yūn 泊船-湖泊bó-pō 用不著-著紗衫zháo-zhuó 擱筆—擱不住gé-gē 夾衣-夾克 jiá-jiā 二、成 語、俗 語1. 風(fēng)華正茂2. 揮斥方遒3. 不屈不撓4. 金碧輝煌5. 似水流年6. 廢寢忘食7. 其樂融融8. 容銷金鏡9. 歷歷在目10. 汗流浹背11. 自怨自憐12. 不毛之地13. 望眼欲穿14. 癡心妄想15. 怨天尤人16. 鬼迷心竅17. 恪盡職守18. 妄自菲薄19. 戰(zhàn)戰(zhàn)兢兢20. 完美無瑕21. 不可或缺22. 忐忑不安23. 瞠目結(jié)舌24. 茍延殘喘25. 大兵壓境26. 舉棋不定27. 愁腸百結(jié)28. 不啻驚雷29. 勢不兩立30. 百無聊賴31. 四肢百骸32. 望洋興嘆33. 息息相通34. 舉一反三35. 不計其數(shù)36. 功敗垂成37. 安土重遷38. 方興未艾39. 含辛茹苦40. 休戚相關(guān)41. 身無長物42. 金蟬脫殼43. 老氣橫秋44.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45. 危言危行46. 一揮而就47. 幡(翻)然悔悟48. 軒然 *** 49. 耿耿于懷50. 每況愈下51. 無風(fēng)不起浪,無根不長草52. 狐死首丘53. 一鳴驚人54. 責(zé)無旁貸55. 在劫難逃56. 鼎力相助57. 無獨有偶58. 無可厚非59. 振聾發(fā)聵60. 根深蒂固61. 洛陽紙貴62. 一丘之貉63. 蜚短流長64. 頂禮膜拜65. 數(shù)見不鮮66. 低首下心67. 博聞強(qiáng)記68. 為虎作倀69. 一籌莫展70. 插科打諢71. 言簡意賅72. 長歌當(dāng)哭73. 量體裁衣74. 剛愎自用75. 鷸蚌相爭76. 煥然一新77. 炙手可熱78. 貧嘴薄舌79. 好高騖遠(yuǎn)80. 退避三舍81. 跋山涉水82. 毋庸置疑83. 暴虎馮河84. 畸輕畸重85. 至高無上86. 開門揖盜87. 厲兵秣馬88. 談笑風(fēng)生89. 風(fēng)馳電掣90. 曠日持久91. 尸位素餐92. 空前絕后93. 目無全牛94. 等量齊觀95. 間不容發(fā)96. 鳳毛麟角97. 喜出望外98. 真知灼見99. 甘拜下風(fēng)100. 鬼鬼祟祟101. 美輪美奐102. 走投無路103. 飲鴆止渴104. 竭澤而漁105. 嘔心瀝血106. 萎靡不振107. 出其不意108. 不落窠臼109. 迫不及待110. 一如既往111. 不脛而走112. 罄竹難書113. 食不果腹114. 濫竽充數(shù)115. 信手拈來116. 集腋成裘117. 緊鑼密鼓118.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119. 數(shù)典忘祖120. 耳濡目染121. 良辰美景122. 安步當(dāng)車123. 處心積慮124. 車水馬龍125. 供不應(yīng)求126. 鳩形鵠面127. 杞人憂天128. 震耳欲聾129. 矢志不渝130. 大腹便便131. 恍然大悟132. 少不更事133. 呱呱墜地三、語 病 修 改病句的類型主要有: 語序不當(dāng)、搭配不當(dāng)、成分殘缺或贅余、結(jié)構(gòu)混亂、表意不明、不。

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文言文是 語文學(xué)習(xí) 中的一大難點,也是占分很大的一部分,學(xué)好文言文很重要,為了方便大家學(xué)習(xí),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 高三語文 文言文知識點,歡迎大家閱讀學(xué)習(xí)!

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 總結(jié)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輮以為輪(通“煣”,用火烘木使彎曲)

(2)雖有其槁暴,不復(fù)挺者(通“又”,再;通“曝”,曬)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通“性”,資質(zhì),稟賦)

2.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以為,古義:把……做成;今義:認(rèn)為)

(2)金就礪則利(金,古義:文中指金屬制成的刀劍等;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博學(xué),古義:廣泛地學(xué)習(xí);今義:學(xué)問淵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參:古:驗,檢驗今:參加,參見)

(6)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詞類活用

(1)動詞使動用法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使……彎曲)

(2)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其曲中規(guī)(彎曲的弧度)

(3)名詞作狀語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向上,向下)

(4)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這種 方法 )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數(shù)詞作形容詞:

用心一也(專一)

4、一詞多義

(1)絕

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橫渡)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隔斷)

以為妙絕(到了極點)

佛印絕類彌勒(非常)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終止)

(2)假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憑借,借助)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與真相對,不真,假裝)

(3)聞

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聽見)

博聞強(qiáng)記(見聞、知識)

不能稱前時之聞(聲譽(yù)、名聲)

(4)強(qiáng)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強(qiáng)大,強(qiáng)健)

挽弓當(dāng)挽強(qiáng),用劍當(dāng)用長(有力的弓)

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qiáng)(有余)

乃百強(qiáng)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強(qiáng))

(5)望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向遠(yuǎn)處看)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達(dá)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圓之時,農(nóng)歷每月十五日)

二、文言虛詞

1.而

⑴連詞,表修飾:吾嘗終日而思矣/吾嘗跂而望矣

⑵連詞,表轉(zhuǎn)折: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p>

⑶連詞,表并列: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連詞,表承接: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連詞,表遞進(jìn):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2.于

(1)介詞,從: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2)介詞,比: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3)介詞,表對象,可以不譯: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詞:青,取之于藍(lán)(代靛青)/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

⑶助詞,的: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

⑷助詞,用于定語和中心詞間,無實義: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

4.焉

⑴兼詞,于之,從這里: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⑵句末語氣助詞,了: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斷)

(2)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斷)

(3)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斷)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為輪(分別省動詞、介詞的賓語“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省介詞“于”)

3.倒裝句

(1)青,敢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于藍(lán)取之、于藍(lán)青,介賓后置)

(2)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乎己參省,介賓后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賓后置)

(4)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利之爪牙、強(qiáng)之筋骨,定語后置)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

一、一詞多義

1、見:①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見面,動詞)

②轉(zhuǎn)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被,副詞)

③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我,代詞)

2、相:①兒已薄祿相,幸復(fù)得此婦(命相,名詞)

②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宰相,名詞)

③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復(fù)指你,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

④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互相,副詞)

⑤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輔助,動詞)

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互相,副詞)

⑦朱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輔助,動詞)

⑧勝不敢復(fù)相士(觀察,審察,動詞)

⑨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她,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

⑩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我,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

3、迎:①不久當(dāng)歸還,還必相迎取(迎接,動詞)

②人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迎娶,動詞)

③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迎娶,動詞)

④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迎接,動詞)

⑤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投降,動詞)

⑥公夫人甚愛女,每迎女,婿固不遣(迎接,動詞)

⑦趙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迎接,動詞)

二、古今異義的詞

1、下床:媒人下床去,諾諾復(fù)爾爾。

①古義:從座位上起來。

②今義:離開床

2、多謝: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①古義:多多勸告。

②今義:謝謝。

3、交通: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①古義:交錯相通。

②今義:交通運輸。

4、可憐:可憐體無比,阿母為你求。

①古義:可愛。

②今義:讓人同情。

1、自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

①古義:自作主張。

②今義:沒有束縛,自由自在。

高中文言文知識點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橫”)

景翳翳以將入(景,通“影”,日光)

詞類活用:

瓶無儲粟,生生所資(生生:前“生”,維持;后“生”,動詞用作名詞,生活)

眄庭柯以怡顏(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詞用作名詞,傲然自得的情懷)

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動詞用作名詞,僅能容納雙膝的小屋)

園日涉以成趣(日:名詞作狀語,每日)

樂琴書以消憂(琴,書:名詞用作動詞,彈琴,讀書)

或棹孤舟(棹:槳,這里用作動詞,用槳劃)

一詞多義:

心 --因事順心(心愿) 既自以心為形役(內(nèi)心)

夫 --問征夫以前路(名詞) 樂夫天命復(fù)奚疑(助詞)

故 --故便求之(所以) 親故多勸余為長吏(故交,朋友)

之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到,動詞)

求之靡途(代“為長吏”,代詞)

四方之事(助詞“的”)

奚 --奚惆悵而獨悲(為什么)

樂夫天命復(fù)奚疑(什么)

而 --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表轉(zhuǎn)折)

覺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時矯首而遐觀(表修飾)

鳥倦飛而知還(邊承接)

古今異義:

(1)于時風(fēng)波未靜 風(fēng)波

古義:指戰(zhàn)亂。今義:風(fēng)浪,常用來比喻糾紛或亂子。

(2)嘗從人事 人事

古義:指做官。今義:常用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guān)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diào)配,獎罰等工作。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 尋

古義:不久。 今義:常用義為“尋找”“追尋”等。

(4)悅親戚之情話 親戚

古義:內(nèi)外親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義: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家庭的成員。

(5)幼稚盈室 幼稚

古義:小孩。 今義: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悵然慷慨 慷慨

古義:感慨。今義:指大方的行為。

(7)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義:遺憾。今義:指一種情感,多為“仇恨”之意。

(8)將有事于西疇 有事古義:指耕種之事。 今義:指發(fā)生某事。

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斷)

2 倒裝句

(1)復(fù)駕言兮焉求(疑問句賓語前置?!把汕蟆奔础扒笱伞?,追求什么)

(2)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疑問句賓語前置?!昂沃奔础爸巍保侥睦锶?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4)將有事于西疇(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5)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狀語后置,“以春及告余”)

(6)樂夫天命復(fù)奚疑(賓語前置,“疑奚”)

3 省略句

(1)情在駿奔(省略主語“余”)

(2)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形”與“宇”之間省略介詞“于”)

(3)稚子候門(省略“于”,正常語序應(yīng)為:稚子于門候)

4 被動句

(1)遂見用于小邑(見,被) (2)以心為形役(為,被)

《歸去來兮辭》中有好多包含“以”的 句子 ,這些句子中的“以”有時作介詞,有時作連詞。辨清楚這些“以”到底是介詞還是連詞,對以后的學(xué)習(xí)和做題也是大有裨益的。以下是文中部分包含有“以”的句子及“以”在句中的詞性和含義(作用)。

1、既自以心為形役(介詞,把)

2、舟遙遙以輕飏(連詞,表修飾)

3、問征夫以前路(介詞,往)

4、引壺觴以自酌(介詞,表承接)

5、云無心以出岫(連詞,表修飾)

6、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介詞,把)

7、請息交以絕游(連詞,表并列)

8、樂琴書以消憂(連詞,表目的)

9、木欣欣以向榮(連詞,表修飾)

幾點規(guī)律:

1、“以”作介詞時,后邊往往跟著一個名詞或名詞性 短語 ,而且它常常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這個介賓短語又常常作后置的狀語。

2、“以”作連詞時,表關(guān)聯(lián)作用,也就是說,它有連接前后項的作用,而前后項或者是動詞,或者是形容詞,很少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即便是,也不是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的。更為重要的是,“以”作連詞時,作用相當(dāng)于“而”。也就是說,用作連詞的“以”可以用“而”替換。

3、判定“以”在句中是介詞還是連詞,就要從這兩方面入手:一看“以”后邊是不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它是不是與后邊的名詞或詞性短語組成了介賓短語,而且是不是作狀語的(在文言中“以”常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短語作后置狀語)。二看“以”能不能用“而”替換。如果能,它就是連詞;如果不能,那它就是介詞。上例中的“既自以心為形役”“問征夫以前路”“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中的“以”都與后邊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了介賓短語,又都是作狀語的(其中后兩句是狀語后置的特殊句式),而且又都不能用“而”替換,因而判定它們都是介詞。至于 其它 各句,“以”的前后連接的都是形容詞或動詞,又都能用“而”替換,所以是連詞無疑。

高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相關(guān) 文章 :

★ 2022高考語文必備文學(xué)常識總結(jié)

★ 2022高考語文必考知識點整理大全

★ 高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大全

★ 高考語文必備知識點總結(jié)

★ 高考語文知識點歸納匯總大全

★ 高三語文基礎(chǔ)知識點

★ 2022語文文言文知識點

★ 2022高考語文必背知識點

★ 2022高考語文必考背誦整理大全10篇

★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復(fù)習(xí)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中文言文常知識梳理

1. 求高考文言文常識總結(jié)

文學(xué)常識不得記混記雜,要時刻注意辨析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如記清一些不同流派的文學(xué)主張和代表人物等等;名句名篇的背誦最終要通過默寫落實在卷面上,在復(fù)習(xí)中,一定要背默結(jié)合,默寫時還要細(xì)心,不要出現(xiàn)錯字、漏字、前后顛倒等錯誤,此外,還應(yīng)注意標(biāo)點和語氣。

【考點達(dá)標(biāo)】⒈."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dāng)年呵壁,湘流應(yīng)識九歌心"這副對聯(lián),說的是( ) A.賈誼 B.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答案:C(對聯(lián)中嵌有屈原詩歌《招魂》《九歌》名,屈原的詩中以芳草自喻品質(zhì)的高潔。屈原被放逐在湘江、沅江。

從內(nèi)容上看,與屈原事相合;從感情上看,表達(dá)了惋惜、同情的心意。)⒉下列作品、作家、國別(或朝代)對應(yīng)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西游記》-吳承恩-明代 《神曲》-但丁-德國 B.《鏡花緣》-李汝珍-明代 《湯姆?索亞歷險記》-馬克?吐溫-美國 C.《西廂記》-王實甫-元代 《唐璜》-拜倫-英國 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 《紅與黑》-莫泊桑-法國 答案:C(A.《神曲》的作者但丁是意大利人,不是德國人;B.《鏡花緣》的作者李汝珍是清代人,不是明代人;D.《紅與黑》的作者是法國的司湯達(dá),不是莫泊桑。

) ⒊"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這首詩中的"三父子"的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蘇洵、蘇軾、蘇轍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鶴 答案:B(題干中的一首詩是朱德同志為四川三蘇祠而題的,正確答案應(yīng)該是B項。

A項中,曹操、曹丕、曹植雖是三父子,也都是大文豪,而且也都有詩賦流傳于今,但他們不符合詩中“峨眉共比高”這一內(nèi)容。C項中,班彪、班固、班超雖為三父子,其中班彪、班固均以史學(xué)著稱,而班超有是名將,所以與詩中“都是大文豪”內(nèi)容不符。

D項中杜甫、杜牧、杜荀鶴不是父子關(guān)系,因此更不符合詩意了。)。

2.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高中語文第一冊知識梳理 一、常見常用字的分辨 1. 多音字的分辨 攢 攢射(cuán) 沓 拖沓(tà) 積攢(zǎn) 一沓(dá) 難以數(shù)計(shǔ) 便 便宜(pián) 數(shù) 數(shù)見不鮮(shuò) 方便(biàn) 數(shù)量(shù)芳 菲?。╢ěi) 弄 弄堂(lòng)芳菲(fēi) 弄潮(nòng)給 給予(jǐ) 脈 脈搏(mài)給以(gěi) 脈脈含情(mò)孱 孱頭(càn) 豁 豁然開朗(huò)孱弱(chán) 豁出去(huō)顫 顫抖(chàn) 參加(cān) 顫栗(zhàn) 參 人參(shēn) 參差(cēn) 抹殺(mǒ) 抹 抹布(mā) 倔 倔強(qiáng)(jué) 拐彎抹角(mò) 倔頭倔腦(juè)擂 大吹大擂(léi) 柵 柵極(shān)擂臺(lèi) 柵欄(zhà)倆 倆人(liǎ) 期 不期而遇(qī)伎倆(liǎng) 期年期月(jī)沒 沒齒難忘(mò) 塞 款塞入朝(sài)沒有(méi) 塞?。╯āi) 不塞不流(sè)屏 屏風(fēng)(píng)屏息(bǐng) 單 單于(chán) 姓單(shàn) 處 處罰(chǔ) 騎 胡服騎射(qí) 怔 怔住(zhèng)處所(chù) 鐵騎( jì) 怔忡(zhēng) 2形近字的分辨 蔭庇(bì) 惴惴(zhuì) 瑕疵(cī) 揣摩(chuǎi)端詳(duān) 剛愎自用(bì) 相悖(bèì) 心腹(fù) 脖頸(bó) 崎嶇(qí) 眾口鑠金,矍鑠(shuò) 倚馬可待(yǐ) 閃爍(shuò) 騎兵(qí) 瓦礫(lì) 綺麗(qǐ)一諾千金(nuò) 淆亂乾坤(xiáo) 偌大(ruò) 肴饌(yáo)喏喏連聲(nuò)半晌(shǎng) 不容置喙(huì) 響遏行云(xiǎng) 如椽大筆(chuán)軍餉(xiǎng ) 緣木求魚(yuán) 掾吏(yuàn) 綿亙(gèn)城垣(yuán) 氣餒(něi)永恒(héng) 綏靖(suí)齊桓公(huán)肆無忌憚(dàn) 聳峙(zhì)殫精竭慮(dān) 持久(chí)邯鄲(dān) 侍奉(shì)彈藥(dàn) 恃才傲物(shì)簞食壺漿(dān)長篙(gāo) 汩汩(gǔ)枯槁(gǎo) 汨羅江(mì)縞素(gǎo) 頻頻(pín)稿酬(gǎo) 瀕臨(bīn)詛咒(zǔ) 沮喪(jǔ)狙擊(jū) 咀嚼(jǔ 楔子(xiē) 朗照(lǎng)鍥而不舍(qiè) 瑯瑯(láng)自詡(xǔ) 殘羹冷炙(zhì)栩栩如生(xǔ) 針灸(jiǔ)翌日(yì) 一番(fān) 踱著(duó)藩籬(fān) 忖度(duó)蕃衍(fán)惦念(diàn) 蹩進(jìn)(bié)掂量(diān) 一瞥(piē)踮腳(diǎn) 撇捺(piě)悼詞(dào) 估量(gū)棹槳(zhào) 沽酒(gū)泥淖(nào) 怙惡不悛(hù) 二.常見常用字形的分辨 敞(敞)開 僻(僻靜) 綴(點綴)敝(敝帚自珍) 避(躲避) 輟(輟學(xué))蔽(遮蔽) 啜(啜泣) 弊(針砭時弊) 掇(拾掇)鑠(眾口鑠金) 瀉(傾瀉) 倩(倩影)爍(閃爍) 泄(發(fā)泄) 靖(綏靖)礫(瓦礫). 躁(煩躁) 靚(靚麗) 諧(和諧)燥(枯燥、干燥) 婧(婧女) 楷(正楷)噪(噪音)辨(辨別) 采(神采) 髓(腦髓)辯(辯論) 彩(彩色) 隋(隋朝)蹩(蹩進(jìn)、蹩腳 ) 鏤(鏤空) 晤(晤見)瞥(瞥見) 褸(襤褸) 梧(梧桐)縷(絲縷) 蕪(蕪雜) 嫉(嫉恨) 竟(竟然)憮(憮然) 疾(疾?。?競(競爭)頻(頻繁) 嬉(嬉戲) 嘉(嘉賓)瀕(瀕臨) 嘻(嘻嘻哈哈) 佳(佳麗)驛(驛站) 礪(砥礪) 遐(遐想) 繹(演繹) 厲(嚴(yán)厲) 暇(閑暇)懌(不懌) 寥(寂寥) 藹(和藹) 喋(喋血)廖(姓廖) 靄(暮靄) 諜(間諜) 牒(通牒)污(玷污) 黯(黯然) 囿(苑囿)誣(誣陷) 暗(暗淡) 宥(寬宥)殞(殞命) 弦(弦歌) 怯(怯懦)隕(隕落) 舷(舷窗) 祛(祛除)銷(積毀銷骨) 侍(侍奉) 宵(宵衣旰食)消(消化) 恃(恃才傲物) 霄(霄壤之別)悚(毛骨悚然)竦(竦身一搖) 三.詞語解釋 1. 崢嶸:不平凡,不尋常。

2. 斑斕:色彩錯雜燦爛的樣子。 3. 踟躕:心里遲疑,要走不走的樣子。

4. 佝僂:脊背向前彎曲。 5. 跫音:腳步聲。

6. 如愿以償:像所希望的那樣得到滿足。指愿望實現(xiàn)。

7. 深邃:深的;幽深。 8. 幽僻:形容環(huán)境偏遠(yuǎn)、幽靜。

9. 羞澀:難為情,態(tài)度不自然。 10. 裊娜:形容草木柔軟細(xì)長;形容女子姿態(tài)優(yōu)美。

11. 風(fēng)姿:風(fēng)度、儀態(tài)。一般指美好的姿態(tài)。

12. 倩影:美麗的影子。 13. 蓊蓊郁郁:樹木茂盛的樣子。

14. 婀娜:輕盈柔美貌。 15. 寧謐:安靜,安寧。

16. 滄桑:比喻世事多變,人生無常;或喻世事變化的巨大迅速。 17. 聲名狼藉:形容名聲極壞。

18. 雋永:(言辭、詩文或其他事物)意味深長,引人如勝。 19. 邂逅:不期而遇。

20. 蕪雜:多而雜亂,沒有條理。 21. 嫉恨:憎恨。

22. 誹謗:造謠污蔑,惡意中傷。 23. 詛咒:咒罵。

24. 卓有成效:成績、效果顯著。 25. 豁然開朗:豁然,寬敞的樣子。

形容由昏暗、窄小一變而為明亮寬敞;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個道理。 26. 義憤填膺:由正義而激發(fā)的憤怒充滿心胸。

27. 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或反常的情況等)安然相處,像平常一樣對待。 28. 民不聊生:人民沒法生活。

聊,依賴。 29. 藏蟄(zhé):躲藏,蟄伏。

30. 端倪:①事物的眉目;頭緒。②指推測事物的始末。

31. 永葆生機(jī):永遠(yuǎn)保持生機(jī)。 32. 奚落:譏誚;諷刺。

33. 不名一錢:形容極其貧窮,一個錢也沒有。名,占有。

34. 慰藉:安慰,撫慰。 35. 安土重遷:在一個地方住慣,不肯輕易遷移。

36. 褻瀆:輕慢,冒犯。 37. 殺一儆百:儆,警戒。

殺。

3. 求語文高一文言文知識總結(jié)

高一上學(xué)期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總結(jié)《勸 學(xué)》 文學(xué)及文體常識: 《勸學(xué)》作者是荀子,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先秦儒家學(xué)派的最后代表。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學(xué)派,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盾髯印范恚瑸檐髯蛹捌溟T人所著。

寫出下列加點字詞的拼音: 須臾 yú 舟楫 jí 跬步 kuǐ 駑馬nú 鍥而不舍 qiè 金石可鏤 lòu 騏驥 jì古今異義詞: 1.蚓無爪牙之利 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幫兇、走狗。2.金就礪則利 古義:金屬制品,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 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檢查; 今義:探究并領(lǐng)會。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釋義: 輮 以為輪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雖有槁暴 有 通 “又”。 暴 通 曝, 曬干。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 通 “智”, 智慧。 君子生非異也 生 通 “性”, 天賦,資質(zhì)。

活用情況:木直中繩, 輮以為輪。 輮,使動用法,用煣的工藝。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上,向上;下,向下;名詞作狀語。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 足,名詞作動詞,用腳走。水,名詞作動詞,游泳。

一詞多義: 于:青,取之于藍(lán) ,而青于藍(lán) :比。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比。

善假于物也:對, 向。之:鍥而舍之:代詞。

筋骨之強(qiáng): 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青,取之于藍(lán) :代詞。

蚓無爪牙之利: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的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的。

使之然也 :代詞,木。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主謂之間,取消獨立性。

而:表轉(zhuǎn)折: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絕江河 而青于藍(lán) 而聞?wù)哒?而見者遠(yuǎn)表修飾:順風(fēng)而呼 登高而招 吾嘗跂而望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 。 表并列: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蟹六跪而二螯表遞進(jìn):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已 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鍥而不舍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者,代詞。組成名詞的“者字結(jié)構(gòu)”,作“的人”講。

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 使之然也。 者,助詞,表停頓,并提示下文要說的原因。

八、特殊句式 判斷句 1、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風(fēng)吹日曬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這是由于)煣的工藝使它變成這樣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 登上高處招手,手臂并沒有增長,但是遠(yuǎn)處的人能看得見;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資同一般人沒有什么差別,(只是)他們善于借助外物罷了。固定句式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無以…” “沒有用來…的辦法”。

(所以不積累小步,就不能遠(yuǎn)達(dá)千里;不匯聚細(xì)流,就不能成為江海。)定語后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qiáng)的筋骨,(卻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飲地下的泉水,這是因為用心專一的緣故。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1、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從藍(lán)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藍(lán)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2、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冰,是水凝結(jié)成的,卻比水寒冷?!稁?說》 韓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

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宋代蘇軾稱他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

“說”是古文中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范圍,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罢f”比“論”隨便些。

初中學(xué)過的《捕蛇者說》、《馬說》等等都屬“說”一類文體。一般為陳述自己對某種事物的見解。

本文闡述的是作者對從師問題的看法。 古今異義詞:(1)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xué)的人。

今義:學(xué)問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古義:用來。

今義: 連詞,表因果關(guān)系。 (3)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古義:小的方面學(xué)習(xí) 今義:初等教育學(xué)校(4)吾從而師之 古義:從,跟從;而,連詞。

今義:連詞。(5)今之眾人 古義:一般人。

今義:很多人。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釋義:傳道受業(yè)解惑 :同 授,傳授。

句讀之不知 : 同 逗,停頓。 或師焉,或不焉:同 否。

活用情況:吾從而師之:以……為師,意動用法。 而恥學(xué)于師:以------為恥,意動用法。

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低于, 名詞作動詞。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 愚人 形容詞作名詞。

一詞多義:之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他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些師道之不復(fù):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獨立性。 句讀之不知 :表示賓語前置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代詞,代“六藝經(jīng)傳” 古之學(xué)者:助詞,的 其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代詞,他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那些其出人也遠(yuǎn)矣:代詞,指圣人 其皆出于此乎:副詞,大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詞,指“聞道先乎吾”的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前指士大夫,后為語氣詞。

道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道理 吾師道也: 道理道相似也: 道德學(xué)問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風(fēng)尚余嘉其能行古道: 風(fēng)尚師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老師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專門技藝的人孔子師郯子……: 以---為師 吾師道也: 學(xué)習(xí)、效法或師焉,或不焉:從師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從師吾從而師之:意動用。

4. 高中文言文常識整理

閱讀《小石潭記》,復(fù)習(xí)下列題型 一、文學(xué)常識 本文的作者是___ _,字_________,河?xùn)|人,___ _代文學(xué)家,他和_________一起倡導(dǎo)古文運動,列 之首。本文是《 》中的一篇。 二、注音 清洌( ) 俶( )爾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為坻( ) 嵁( ) 翕( )忽 ( ) 然不動 寂寥( )無人 悄( )愴( ) 幽邃( ) 參( )差( ) 犬牙差( )互 三、重點詞語解釋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下見小潭( ) 隔篁竹( ) 水尤 清冽( )( ) 為坻為嶼為嵁( )( )( )全石以為底( ) 皆若空游無所依( ) 蒙絡(luò)搖綴( )( ) 參差披拂( ) 往來翕忽( )影布石上( ) 其岸勢犬牙差互( ) 佁然不動( ) 俶爾遠(yuǎn)逝( )似與游者相樂( )斗折蛇行( )( ) 凄神寒骨( )( ) 環(huán)合( ) 寂寥無人( ) 悄愴( ) 幽邃( ) 崔氏二小生( ) 記之而去( ) 不可久居( ) 隸而從者( ) 2、①全石以為底( ) ②卷石底以出( ) ③以其境過清( )不以物喜 ①全石以為底( ) ②為坻,為嶼,為堪,為巖。( ) ①水尤清冽 ( ) ②以其境過清( ) ①潭中魚可百許頭( ) ②不可知其源( ) 五、重點語句翻譯 1、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2、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4、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7、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8、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9、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5. 【誰能幫忙整理一下

齊桓晉文之事1、無以,則王乎:以 通 “已 ”,停止 2、然則廢釁鐘與(本文有多處):與 通“ 歟” ,語氣詞,表疑問 3、王說 :說 通“ 悅 ”,高興 4、為長者折枝:“枝”通“肢”,肢體(一說,折枝,就是折樹枝.) 5、刑于寡妻:刑 通 型 ,作榜樣 6、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 通 矣 ,語氣詞,相當(dāng) 了 7、蓋亦反其本矣:蓋 通 盍 ,何不 ;反 通 返 ,回、歸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 通 途 ,道路 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 通 訴 ,控訴、控告 10、無不為已:已 通 矣 ,語氣詞,表示感嘆 11、是罔民也 :罔 通 網(wǎng) ,張開羅網(wǎng)捕捉、陷害 12、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頒 通 斑 ,頭發(fā)花白,常比喻老人 二 古今異義 1、吾何愛一牛 愛:吝嗇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用來推及到 3、至于兄弟 至于:推廣到 4、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妻子:妻子和兒女 5、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中國:指中原一帶 6、然后從而刑之 從而:接著就 三 詞類活用 1、無以,則王乎 王(本文有多處):名詞作動詞,行王道,成王業(yè)(成就王業(yè),取得天下) 2、保民而王 保:愛護(hù),安撫 3、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異:意動,對……感到奇怪 4、是以君子遠(yuǎn)庖廚也 遠(yuǎn):形容詞作動詞,遠(yuǎn)離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形容詞作名詞,視力 6、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 老①:形容詞作動詞,尊敬,愛護(hù) ; 老②:形容詞作名詞,老人 7、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 幼①:形容詞作動詞,愛護(hù) ;幼②:形容詞作名詞,幼兒,孩童 8、刑于寡妻 刑:(通“型”)名詞作動詞,作榜樣 9、為肥甘不足于口與 肥甘:形容詞作名詞,肥美的食物 10、輕暖不足于體與 輕暖:形容詞作名詞,輕暖的衣服 11、危士臣 危:使動,使……受到危害 12、朝秦楚 朝:使動,使……來朝見 13、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 ?。盒稳菰~作名詞,小的國家 ;大:形容詞作名詞大的國家 14、寡固不可以敵眾 寡:形容詞作名詞,人口稀少的國家 ;眾:形容詞作名詞,人口眾多的國家 15、弱固不可以敵強(qiáng) 弱:形容詞作名詞,弱小的國家 ;強(qiáng):形容詞作名詞,強(qiáng)大的國家 16、以一服八 服:使動,使……降服 17、然后從而刑之 刑:名詞作動詞,處罰 18、是罔民也 罔:(通“網(wǎng)”)名詞作動詞,張開羅網(wǎng)捕捉、陷害 19、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名詞作動詞,穿 20、樹之以桑 樹:名詞作動詞,種 四 一詞多義 ⑴道 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談?wù)摚?唯恐道途顯晦,不相通達(dá),致負(fù)誠托,又乖懇愿(道路)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風(fēng)尚) 道芷陽間行(取道)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 ⑵之 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的)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詞,他) 牛何之(往) 臣聞之胡龁曰(助詞,無意義) ⑶舍 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放) 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停止)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建房) ⑷誠 然,誠有百姓者(的確) 是誠何心也(真的) 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真誠) 楚誠能絕齊,秦愿獻(xiàn)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

6. 高二語文所有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一、通假字 1、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 距——拒,抵御,抵抗; 內(nèi)——納,接納; 2、張良出,要項伯: 要——邀,邀請; 3、臣之不敢倍德: 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蚤——早; 5、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隙,隔閡,嫌隙; 6、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參乘——驂乘:坐在車右擔(dān)任侍衛(wèi)的人; 二、詞類活用 1、沛公欲王關(guān)中: 王:大王——稱王; 2、范增數(shù)目: 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陽間行: 道:道路——取道; 4、夜馳之沛公軍;復(fù)夜去: 夜:夜晚——連夜; 5、吾得兄事之: 兄:兄長——向?qū)Υ珠L一樣; 6、常以身翼蔽: 翼:翅膀——像翅膀一樣; 7、頭發(fā)上指: 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將軍至: 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 活:使……活; 10、沛公旦日從百余騎: 從:使……從; 11、素善留侯張良: 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與“遠(yuǎn)”相對——沾染、接觸; 三、一詞多義 (一)虛詞“為” 1、用作動詞 音wéi 表動作:做、作為、充當(dāng)、變成、成為 使子嬰為相 表觀點:認(rèn)為 竊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斷;是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2、用作介詞 表被動;為所/為……所 音wéi 若屬皆且為所虜 表原因、涉及對象 音wèi 慎毋為婦死,貴賤情何薄/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3、用作助詞 句末語氣,表疑問或反問 音wéi 何辭為? (二)虛詞“因” 1、動詞:沿襲、繼續(xù) 蒙故業(yè),因遺策 2、名詞:原因、緣由 于今無會因(到現(xiàn)在沒有相會的機(jī)緣了) 3、連詞:表順承,于是,就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表原因,因為,由于 鼠,子神也,因愛鼠,不蓄貓犬(鼠,是子神啊,因為喜歡老鼠,所以不蓄養(yǎng)貓狗) 4、介詞: 憑借、條件 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著、趁機(jī) 因計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 因為、由于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三)虛詞“而” 1、表目的:來,用來 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2、表轉(zhuǎn)折:但,卻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3、表修飾:(地,著) 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 4、表修飾:(地,著) 項王按劍而跽曰 5、表遞進(jìn):并且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6、表并列:而且,或不譯 勞苦而功高如此 7、表順承:然后,接下來 撥劍切而啖之。

7. 人教版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

第一版塊:古詩文閱讀與鑒賞(7題33分)1.名句名篇默寫題與文學(xué)常識題知識范圍:課標(biāo)建議的60個背誦篇目;文學(xué)常識以中國古代作家為主及60個背誦篇目名稱、作家及朝代。

默寫時要注意:(1)今年高考是四選三選默,選擇最有把握的幾句來填寫,千萬不要多默。(2)字跡一定要工整清楚,嚴(yán)禁潦草,切勿賣弄書法。

(建議拿到試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264656236卷就先填寫默寫內(nèi)容)(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寫內(nèi)容印象不深,可先記得幾個字默幾個字,后面想起來了再默。

注意詩歌中有固定含義的意象:⒈離別類:雙鯉、尺素(遠(yuǎn)方來信),月亮(思鄉(xiāng)或團(tuán)圓),鴻雁(游子思鄉(xiāng)懷親或羈旅傷感),寒蟬(悲涼),柳(喻離別留念或代故鄉(xiāng)),芳草(離愁別恨),鷓鴣鳥(叫聲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艱辛或離愁別緒),南浦(送別之地),芭蕉(離情別緒),燕(惜春或戀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變遷,或傳書敘離情或游子漂泊),關(guān)山(思家),長亭短亭(送別),陽關(guān)曲(送別的歌聲)。⒉情愛類:蓮(音同“憐”表達(dá)愛情),紅豆(男女愛情或友誼),紅葉(傳情之物)。

⒊人格類: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殘敢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潔),松(傲霜斗雪堅守節(jié)操),⒋悲情類:梧桐(象征悲涼),烏鴉(衰敗荒涼),杜鵑鳥或子規(guī)(象征凄涼哀傷或思家思?xì)w),⒌其它類:昆山玉(人才),折桂(科舉及第),采薇(隱居生活),南冠(囚犯),柳營(軍營)。東籬(高雅,潔身自好)■第二種類型:分析意境類(意境=意象+情感)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dá)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懷?A. 意境(氛圍)特點術(shù)語有: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恬靜安謐,雄奇優(yōu)美生機(jī)勃勃,富麗堂皇,肅殺荒寒瑰麗雄壯,虛幻飄渺凄寒蕭條繁華熱鬧等。

B. 思想感情術(shù)語: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第三種類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義)詩歌就題材(內(nèi)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類,據(jù)此可了解詩歌主旨:⑴詠史懷古詩:憑吊古跡古人來借古諷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樣建功立業(yè)。

(寫古跡古人,多用典故)⑵托物言志詩: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運用比喻象征擬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⑶邊塞征戰(zhàn)詩:或抒寫報國立功壯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qū)﹂_邊拓土窮兵黷武的統(tǒng)治者的諷刺和規(guī)勸。

⑷羈旅思鄉(xiāng)詩:寫游子漂泊的羈旅愁苦;或所見所聞所感觸發(fā)的思念故鄉(xiāng)的鄉(xiāng)愁。(常有月、柳、雁、書信及夢境幻覺的描寫⑸送別留念詩:或表達(dá)別時留戀;或表達(dá)別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達(dá)彼此勉勵。

⑹田園山水詩:借寫山林田園的閑適美好,表達(dá)對世俗與現(xiàn)實的不滿、向往寧靜平和的歸隱思想,或表達(dá)自己遺世獨立,保持節(jié)操品性的情懷。⑺即事感懷詩:或憂國憂民;或反映離亂;或渴望建功立業(yè);或仕途失意閨中懷人;或謳歌河山。

⑻閨怨閨愁詩:或表達(dá)對戍邊丈夫的思念,或?qū)懘汗猓ㄇ啻海┮资?,光陰不再的感傷,或表達(dá)對戰(zhàn)爭的厭惡。(我們認(rèn)為不會考,但是課本中有,我們還是要了解一點。)

■第四種類型:表達(dá)技巧類(著眼于全篇整體或局部)常式問:這首詩歌采用了何種寫作手法?變式問: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shù)手法(技巧)?或:詩人是怎樣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寫作手法(技巧)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類:第一種:描寫景物的方法: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側(cè)面描寫,虛寫(想象聯(lián)想)與實寫;⒉運用修辭手法:比喻對比夸張比擬)(高考??迹┙璐p關(guān)反問設(shè)問、反問、互文;3.運用表現(xiàn)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鋪陳,白描。4.從景物的動靜角度來寫:動景靜景結(jié)合,或以動寫靜,以靜寫動;(高考??迹?.從觀察的層次來寫:遠(yuǎn)看與近觀結(jié)合,仰視平視與俯視結(jié)合;空間的上下結(jié)合,高低結(jié)合。

⒍從調(diào)動感覺的角度來寫:視覺(形和色),聽覺(聲),嗅覺(氣味),味覺,觸覺;或通感。第二種:描寫人物的方法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側(cè)面描寫,虛寫(想象聯(lián)想)與實寫;2.運用具體描寫手段: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細(xì)節(jié)描寫⒊運用修辭手法來寫人:比喻對比夸張比擬借代雙關(guān)反問設(shè)問、反問、反語;⒋運用表現(xiàn)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象征、鋪陳,白描。

第三種: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直接運用抒情與議論的表達(dá)方式來抒 *** 感2、間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諷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迹┑谒姆N:結(jié)構(gòu)(構(gòu)篇)方式對比,前后照應(yīng),問與答,卒章顯志,總分,虛實結(jié)合,(高考常考)過渡,詳略,人稱,設(shè)置懸念,欲揚先抑、■第五種類型:語言煉字類常式問: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變式問:某。

高中文言文課本注解的文化常識

1. 高中文言文文學(xué)常識

1、從中國上古到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公元前221年)期間的文學(xué),叫先秦文學(xué)。

2、神話產(chǎn)生在文字發(fā)明以前。神話中充滿了豐富的想象,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源頭。

3、在中國流傳最廣的神話是“女媧補(bǔ)天”、“后羿射日”、“精衛(wèi)填?!?、“嫦娥奔月”等。

4、《尚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xiàn)總集,相傳曾經(jīng)由孔子編選。

5、《詩經(jīng)》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廟樂章共305首。

6、《楚辭》為西漢劉向所輯,收有屈原、宋玉寫的賦,因具楚地方聲,故稱《楚辭》,對后代文學(xué)創(chuàng)作有深遠(yuǎn)影響。

7、屈原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屈原《離騷》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兩類。《左傳》和《戰(zhàn)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論語》、《孟子》、《墨子》、《莊子》是先秦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歷史著作,在歷史、文學(xué)和語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學(xué)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學(xué)生寫成。這部儒家經(jīng)典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12、“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有朋友從遠(yuǎn)方來是值得高興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應(yīng)該讓別人去做),這是孔子《論語》里的名言。

詳情見:/link?url=vFBR9KHGRycr1U382f_ckEyjBhohjhNCQmz34kpUtLTw_5ZU3pTtfa6DekQpTTszjmOvF3mjCHctcgHaV9WAfiR9Lia7VHuL2WoJHgWD3V_

2. 在文言文中有哪些古文化常識

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識 文章來源:網(wǎng)友提供 點擊數(shù):441 更新時間:2008-7-6 16:14:29 一、科舉制度 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舉人-----------貢士---------------進(jìn)士 解元-----------會元---------------狀元(榜眼、探花) 二、地理 1、中國:九州、華夏、四海、神州 2、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3、陰陽:古時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 4、南京:建康、金陵 5、揚州:廣陵 6、蘇州:姑蘇 7、成都:錦官城 三、官職任免 拜:授給官職;除:免除舊職任新職;授:授給官職;擢:提撥;遷:調(diào)職,一般指升官;左遷:降職調(diào)動;罷:免職停職;免:免除官職;黜:廢黜,貶退;謫:降職并調(diào)動 四、時間 旦:早晨(夙) 中午:(日中、亭午、晌午) 傍晚:暝 朔:農(nóng)歷初一 望:農(nóng)歷十五 既望:農(nóng)歷十六 晦:農(nóng)歷每月最后一天 五、并稱 1、王孟: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 2、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3、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轍、蘇軾、王安石、曾鞏、歐陽修 4、韓柳:韓愈、柳宗元 5、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林、駱賓王 6、蘇辛:蘇軾、辛棄疾 7、孔孟:孔子、孟子 8、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莫泊桑、契訶夫、歐.亨利 9、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但丁、莎士比亞 10、三曹 :曹操、曹植、曹丕 11、三蘇:蘇軾、蘇轍、蘇洵 12、蘇黃:蘇軾、黃庭堅 13、元曲四大家:關(guān)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yuǎn) 14、四大文學(xué)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 15、四書:《大學(xué)》《中庸》《孟子》《論語》 16、歲寒三友:松竹梅 17、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8、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9、 *** :《詩經(jīng)》中的《國風(fēng)》和《楚辭》中的《離騷》 20、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木蘭詩》 21、三吏三別: 六、代稱 1、學(xué)生:桃李 2、婦女:巾幗 3、弟兄:手足 4、詩人:騷人 5、菊花:黃花 6、杜鵑:子規(guī) 7、家鄉(xiāng):桑梓 8、國家:社稷 9、史冊:汗青 10、平民:布衣 11、戰(zhàn)爭:烽煙 12、音樂:絲竹 13、文學(xué)才華: *** 14、自己的作品:拙作 七、人物別稱 李白:詩仙 青蓮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蘇軾:東坡居士 蒲松林:柳泉居士 世稱聊齋先生 杜甫:詩圣 詩史 陶淵明:靖節(jié)先生 歐陽修:醉翁 六一居士 李清照:易安居士 陸游:放翁 辛棄疾:稼軒 孟子:亞圣 名、字、號 古人幼年時取名,成年時取字。

名字均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

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長輩稱字表禮貌和尊敬。

號,又叫別號、表號,由自己取號,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fā)某種情感。 八、年齡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成年加冠 九、計時 年號記年 天干地支紀(jì)年 十、集本命名方式 籍貫:《柳河?xùn)|集》 書室:《聊齋志異》 表字:《李太白全集》 別號:《稼軒長短句》 謚號:《歐陽文忠公文集》 官職:《杜工部集》 年號:《白氏長慶集》 十一、名著人物與事件 盤古開天辟地、女媧煉石補(bǔ)天、精衛(wèi)銜石填海、伏羲發(fā)明八卦、夸父追日 十二、專著 《詩經(jīng)》:第一部詩歌總集 《水經(jīng)》:第一部記述河道水系的專書 《史記》: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 《論語》 《孟子》 《左傳》: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水滸》:第一部反映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小說 《紅樓夢》:我國古代小說中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 《儒林外史》: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 《三國演義》:我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章回體小說。

3. 所有高中的必修文言文

蘭亭集序 王羲之

赤壁賦 蘇 軾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王 維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詩經(jīng)》兩首

采薇

離騷 屈 原

孔雀東南飛 并序

詩三首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曹 操

歸國田居(其一)陶淵明

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荊軻刺秦王 《戰(zhàn)國策》

鴻門宴 司馬遷

召公諫厲王弭謗《國語》

林黛玉進(jìn)賈府 曹雪芹

蜀道難 李 白

杜甫詩三首

秋興八首(其一)

詠懷古跡(其三)

登高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李商隱詩兩首

錦瑟

馬嵬(其二)

寡人之于國也《孟子》

勸學(xué) 《荀子》

過秦論 賈 誼

師說 韓 愈

竇娥冤 關(guān)漢卿

長亭送別 王實甫

柳永詞兩首

望海潮(東南形勝)

雨霖鈴(寒蟬凄切

蘇軾詞兩首

念奴嬌 赤壁懷古

定風(fēng)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辛棄疾詞兩首

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李清照詞兩首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聲聲慢(尋尋覓覓)

廉頗藺相如列傳 司馬遷

蘇武傳 班 固

張衡傳 范 曄

李賀小傳 李商隱

林教頭風(fēng)雪山神廟 施耐庵

歸去來兮辭 并序 陶淵明

滕王閣序 王 勃

逍遙游 莊 周

陳情表 李 密

對著找吧

4. 高中的文言文常識有哪些

1. 表被任以官職的:征、辟、察、舉、召、薦、進(jìn)、稱、補(bǔ)、作、表、為、就

2. 表官職變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遷

3)表調(diào)動的:調(diào)、徙、轉(zhuǎn)、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職的:左遷、遷謫、謫、逐、貶、詘(黜)

5)表罷免的:奪、黜、罷、免、去、廢、蠲

6)表恢復(fù)的:復(fù)、還

7)表辭去的:辭、致政、告退、退、歸故里

3. 跟俸祿有關(guān)的:俸、祿、秩、餉

4. 表主管的:知、典、主

5. .表社會狀態(tài)的:治、亂、興、盛、衰

6. 表少數(shù)民族的:蠻、夷、戎、狄

7. 表人物地位:貴、賤、卑、官紳、豪

8. 表人物個性的:

梗、鯁、耿、耿介、剛耿、骨鯁、梗直、正直、剛毅、

(仁)厚、(仁)矜、愷悌、寬厚、靜愨、慎微、雅正、雅度

剴切、周密、謹(jǐn)厚、謹(jǐn)肅、恭恪、聰、慧、敏、木訥、

奸、佞、詐、譎、狡猾、狡(佼)黠、危坐(儼然)、阿諛、獻(xiàn)媚、諂、讒

9. 表人物品行的:行、行檢、行業(yè)、德、操、節(jié)、清(廉)、淫(靡)、貪(濁)

10. 跟科舉考試有關(guān)的:貢舉、第、登第、中第、狀元、解元、鄉(xiāng)試

11. 表受到誣陷的:中、譖、誣

12. .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13. .表贊揚的:多、嘉、稱、譽(yù)、與、許、嘆

14. .表內(nèi)心嫉恨的:惡、厭、憎、貶、銜、怨、患、疾、恨、怒、詛

15. 表責(zé)備的:過、責(zé)、咎、誅、讓、譴、尤、折

16. 表寬容的:容、貸、恕、寬

17. 表喜樂的:樂、欣(然)、悅(說)、歡、蹈舞

18. 表哀怒的:怒、憤、惱、忿恚、涕泣、切厲、罵、責(zé)、罹、戾、詬、謾

19. 表刑罰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仗、流、赭衣、械、

20. 表監(jiān)獄的:囹圄、獄

21. 表學(xué)校有關(guān)的:庠、序、太學(xué)、博士、太傅

22. 表布匹的:布、麻、匹、絲、絹、錦、練、綾、綃、縑、綢、羅、緞、綺、紗、絳、縑、繒、蠶、桑、

23. .表桌床的:案、幾、床、塌

24. 表走的:步、趨、走、遁、亡、逃、徙、匿

25. 表違背的:牾、忤、逆、倍(背)

26. 表說話的:曰、云、謂、詔、誥、告、敕、白、陳、對、語、諭、喻、渝、曉、辯、問、謝、折、詰、訴、咨(諮)

27. 表勸說的:說、勸、規(guī)、諷、譏、謗、諫、

28. 跟馬有關(guān)的:馬、駒、廄、策、羈、縻、轡、逸、馭、御、駕、轅、轍

29. 表害怕的:畏、懼、憚、駭、患、遽

30. 表揭發(fā)的:劾、訐、揭

31. 跟皇帝有關(guān)的:上、帝、祚、踐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詔、召、誥、(駕)幸、膳、對策、輪對、奏、表、疏、

32. 表朝見的:朝、覲

33. 表死亡的:(駕)崩、山陵崩、薨、卒、不祿、死、沒(歿)、終、圓寂

34. 跟京城有關(guān)的:禁、闕、畿、京、京畿、

35. 表到往某地的:如、過、詣、幸、往、經(jīng)

36. 表離開某地的:去、遷、徙

37. 表拜訪的:造、過、訪、謁(見)、顧

38. 表告別的:辭、別、謝

39. 表暗中的:陰、間、密

40. 表穿戴的:紈绔、布衣、結(jié)、履、印、綬、冠、冕、巾、弁、弱冠、笄禮、免冠、帶

41. 表房舍的:宇、舍、館、宅、第、邸、廡、屋

42. .跟水利有關(guān)的:堤、決、潰、溢、漲、灌溉、澇、旱、堰、蕪穢

43. 跟糧食有關(guān)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穡、耕耘、稔、熟、刈、糴、糶、廩、稟、府、荒、欠收、

44. 表糧食豐收的:豐、饒、贍、足、給、佚、

45. 表食物的:糗、饌、肴、膳、羞(饈)、蔬、果、脂膏

46. 表飽饑的:飽、饑、餓、餒、饉

47. 表容器的:石、斛、觴、樽

5. 必修三文言文重點知識整理和古代文化常識

高中語文必修3文言知識歸納 《寡人之于國也》文言知識歸納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過。)

2.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通“毋”,不要。) 3.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也(頒,通“斑”,斑白。)

4.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異義詞 ①寡人之于國也(寡人,古代國君稱自己的謙詞。

今用于形影孤單的人。) ②河內(nèi)兇(河,黃河,今泛指河流。

兇,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腸狠。) ③請以戰(zhàn)喻(請,請允許我。

今常用于對方。例如:“請坐”,讓對方坐下;“請指導(dǎo)”,讓對方做指導(dǎo)。)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憑借。今常連用,表示同意,認(rèn)可。)

⑤棄甲曳兵而走(走,跑,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詞。今常用于選擇復(fù)句中的選擇詞。

)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則,那么。

今常用于代詞,當(dāng)“這”“此”講,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供養(yǎng)活著的人;今常用義是保養(yǎng)身體。)

⑨王無罪歲(無罪,不要歸咎;今常用義是沒有犯罪) 三、一詞多義 1.數(shù) ①愿令得補(bǔ)黑衣之?dāng)?shù)(《觸龍說趙太后》) (名詞,數(shù)目、數(shù)量) ②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寡人之于國也》)(數(shù)詞,幾、若干) ③則勝負(fù)之?dāng)?shù),存亡之理,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名詞,命運) ④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副詞,shuò,屢次) ⑤數(shù)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國也》)(形容詞,cù,密、細(xì)密) ⑥蒙沖斗艦?zāi)艘郧?shù)(《赤壁之戰(zhàn)》)(動詞,shǔ,計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愛蓮說》)(形容詞,與“曲”相對,不彎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國也》)(副詞,僅、只) ③系向牛頭充炭直(《賣炭翁》)(名詞,通“值”,價值) ④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后序》)(副詞,徑直、直接) 3.發(fā) ①百發(fā)百中(成語)(動詞,發(fā)射) ②發(fā)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動詞,征發(fā)、派遣) 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寡人之于國也》)(動詞,打開糧倉,賑濟(jì)災(zāi)民) ④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醉翁亭記》)(動詞,花開) ⑤主人忘歸客不發(fā)(《琵琶行》)(動詞,出發(fā)) ⑥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以猝發(fā)(《五人墓碑記》)(動詞,實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動詞,發(fā)出、抒發(fā))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國也》)(名詞,兵器) ②窮兵黷武(成語)(名詞,戰(zhàn)爭) ③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名詞,軍隊) ④草木皆兵(成語)(名詞,士兵) 5.勝 ①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動詞,承受) ②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寡人之于國也》)(副詞,盡) ③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形容詞,勝利) ④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憶江南》)(動詞,超過) ⑤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樓記》)(形容詞,優(yōu)美的) 6.于 ①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介詞,比) ②寡人之于國也(介詞,對) ③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介詞,在) ④移其民于河?xùn)|(介詞,到) ⑤移其粟于河內(nèi)(介詞,從) ⑥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介詞,與,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動詞,為王,讀“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詞,君王,讀“wáng”) 8.以 ①請以戰(zhàn)喻(介詞,用、拿) ②可以無饑矣(介詞,憑借,此處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義) ③以時入山林(介詞,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義(介詞,把) 9.食 狗彘食(動詞,吃)人食(名詞,食物)而不知檢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節(jié)助詞,沒有意義的襯字) ②王道之始也(結(jié)構(gòu)助詞,“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義(復(fù)指代詞,代“孝悌之義”。或為兼詞“于之”,向他們) ④寡人之于國也(結(jié)構(gòu)助詞,起舒緩語氣的作用) ⑤無如寡人之用心者(結(jié)構(gòu)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⑥雞豚狗彘之畜(結(jié)構(gòu)助詞,提賓的標(biāo)志。

或作復(fù)指代詞,指代“雞豚狗彘”)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動詞 ①填然鼓之(鼓,名詞用作動詞,“敲起鼓”“擊鼓”。一說,非活用,用本意) ②樹之以桑(樹,名詞用作動詞,“種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詞用作動詞,“穿上”) ④王無罪歲(罪,名詞用作動詞,“歸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詞用作動詞,“為王“稱王”“統(tǒng)一天下”) 2.名詞的為動用法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喪,名詞的為動用法,“為……辦喪事”) (二)動詞的活用 1.動詞當(dāng)名詞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生:活著的人;死:死去的人) 2.動詞的使動用法 則移其民于河?xùn)|,移其粟于河內(nèi)(移,使……遷移,使動用法)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動詞 謹(jǐn)庠序之教(謹(jǐn),形容詞作動詞,“認(rèn)真從事”“認(rèn)真辦好”) 五、古漢語句式 (一)判斷句 ① 非我也,歲也(……也,表判斷) 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斷) 是亦走也(……也,表判斷)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也,表判斷) ② 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也,表。

22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