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銷活動

5U文學網(wǎng) > 實用文 > 活動方案 > 促銷活動 > 六年級語文文學常識教案,六年級語文文學常識教案人教版

六年級語文文學常識教案,六年級語文文學常識教案人教版

| admin

小學六年級語文《為學》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為學》教案模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六年級語文《為學》教案模板1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在學習中掌握重點文言實詞的含義。

2、理解文中說明的道理,理解以事喻理的論證方法。

能力目標

1、加強誦讀,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2、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

德育目標

使學生認識到“人之為學”,關鍵在“為”,只要樹立志向并堅定去實踐,就可以化難為易達到預定目標。

美育目標

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結構緊湊,對比鮮明,句式整飭的創(chuàng)作美以及故事所揭示的意蘊美。

二、學法引導

1、以學生自讀為主,借助工具書自行解決文中字詞的音、形、義,教師抽查鞏固。

2、可將文中故事改編成小說劇表演,也可用復述的方式加以理解??蓪@個故事的思想內容進行討論,討論一下可從哪些方法得出不同的理解。

3、理情文章的結構層次,體會作者安排材料的妙處,理解對比手法的作用。可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去掉,看看文章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由學生從寫作和內容的角度加以認識和體會。

4、可以根據(jù)文章結構層次,將本文化整為零,逐段背誦,背熟后再合零為整體背誦。默寫。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掌握文言實詞的含義,及重點虛詞的用法,準確翻譯文章。可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文章,根據(jù)注解直譯文章,教師答疑并講析重點詞語,讓學生明確,鞏固重點。

2、難點

理解以事喻理的論證方法。

解決辦法

教師適時恰當引導學生思考。

3、疑點

開篇由兩個設問句組成,這種寫法有什么效果?(增強語言的感染力與思辨力)。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課文朗讀磁帶及錄音機。

2、投影儀及文學常識、重點詞句評析、隨堂練習的膠片。

3、學生制作生字新詞及重點的卡片,課堂交流。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指導學生熟記文言實詞的含義和虛詞的用法,強化誦讀練習。

2、準確直譯文章。

3、理清文章結構,明確主旨。

第一課時

導語

同學們步入學校的大門已近七、八個年頭了,下面我想請一位同學談一談學習知識時的感受,特別是升入中學以來在求知過程中的感受。(學生自由發(fā)言),同學們說得很好,每個人接受新知識都要有一個由繁到簡,由難到易的過程,怎樣才能完成這個過渡呢?用我們中國的一句古訓來說,即“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边@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明確目標

l、文學常識及字詞讀音。

2、準確直譯文章,掌握重點實詞。

3、學習本課以事喻理的論證方法。

4、把握文章主旨。

(二)整體感知

1、簡介作家作品情況(見文下注解)并解題《為學》

為——做 學——學問。

2、教師范讀文章,并指導學生朗讀,讀準下列讀音;并掌握其意思

速 怠 迄 屏 鄙 恃 缽 語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學生對照課后注釋翻譯文章,以段為單位,每個學生講一段,其他學生補充。

2、教師出示投影,將重點詞句及難句對學生再次進行訓練。(亦——也,逮——及,趕得上,怠——懶散,迄——等到,屏——摒,常——常規(guī),語——對……說,缽——和尚用的碗,之——到……去,恃——憑借,猶——仍然,還,鄙——邊境)

3、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由學生來概述段意

第一段 提出全文的主要觀點,說明為學難易的轉化,即“學則易,不學則難。”

第二段 講道理說明持之以恒可令昏庸與聰敏置換。

第三段 用蜀鄙二僧的故事做論據(jù)說明主觀努力的重要性,有志者事竟成。

第四段 以立志為學收束全文,深化文章論點。

(四)總結、擴展

初讀文言文,同學們要加強誦讀,培養(yǎng)語感,要在理解詞語意思的基礎上讀準字音,注意文言實詞的積累。

(五)布置作業(yè)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檢查學生朗讀背誦。

(—)明確目標

1、體會文章語言運用,及在語氣上的特點,理解文言中常用的語氣詞“乎,矣,也,

焉,哉”所表達的語氣。

2、理解文章以事喻理的論證方法。

(二)整體感知

1、復習文學常識。

2、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請一位學生把“蜀之僧去南海”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鞏固文言基礎知識(訂正課后練習二,并出示投影,請學生把下列這些詞語譯成現(xiàn)

代漢語)

①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②以告富者③富者有慚色④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

2、語言特色

學生朗讀第一段,并分析排比句的藝術效果。

(第一個設問句開篇泛論天下事之難易,關鍵在“為”,第二個設問句進而引申論述“人之為學”。由概括到具體,使論述的道理逐步深人,引起人們的深入思考,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思辨力量。)

朗讀第三自然段,有錢的和尚兩次說“子何恃而往”,語氣有何不同?(第一次屬于通常發(fā)問,第二次是以蔑視的語氣出現(xiàn)的,在富和尚看來,窮和尚只憑一瓶一缽前往南海,是不可思議的,“我”(富和尚)尚未成功,“你”(窮)豈不是癡人說夢。)

語氣詞 乎、哉——疑問,也、焉——判斷,矣——陳述

3、把握文章主旨

提問,兩個和尚同時面對著困難,“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是何道理?

(貧僧立志而行,在困難面前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努力去為,而富和尚只強調客觀條件,不立志而行。)

4、請學生通過學習本文,另舉兩個例子來說明“因為有決心而成功的,沒有決心而失

敗的?!保?lián)系實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思想認識。)

(四)總結、擴展

蜀鄙之僧尚知“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學過本課后能有所啟迪。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為學》。

小學六年級語文《為學》教案模板2

一、教學目標:

1、理解為學由難向易轉化的關鍵是“事在人為”。

2、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為”、“鄙”“語”“恃”“去”“顧”等詞的意思。

3、理解“人之為學”關鍵在于“立志去為”的道理,激發(fā)學生樹立志向,大膽實踐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人物對話不同語氣和感情,并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人物不同語氣和情感,并背誦課文。

2、理解“人之為學”關鍵在于“立志去為”的道理。

三、教學方法:閱讀式、討論式。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我們大家在學習中一定都遇到過困難,誰能說一說在學習中你都遇到了那些困難,又是怎樣做的呢?(學生談),看來面對學習中的困難,我們大家對待的方式和態(tài)度各有不同。今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面對困難古人是怎么做的吧。今天我們來學習13課——為學。(師板題)

(二)教師解題、介紹作者

①簡介作者。(首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作者彭端淑)

②解題:為學即求學、做學問的意思。原題為《為學一首示子侄》,是彭端淑寫給子侄們的一封信,這封信很有名,他不但鼓舞和激勵了彭家的子侄,而且也鼓舞和激勵了后來的許多青年人。那么究竟作者在這篇文章當中都講述了些什么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文章當中去看一看,請同學們把書打到105頁。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停頓和長句子的斷句,邊聽邊標注不認識的生字讀音。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文言文呢?現(xiàn)代漢語與古文言文是血脈相承的,文言文為現(xiàn)代漢語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直到今天它還在影響著現(xiàn)代漢語的發(fā)展、與此同時呢,文言文是一種"雅語",歷經(jīng)千百年的錘煉,它已發(fā)展成為一種最為精練的語言。所以,為了繼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提高我們的語文素養(yǎng),我們很有學習并學好文言文的必要。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文言文的魅力!因為這篇文言文不太好讀,再加上這是我們初次接觸和學習文言文,所以就由老師先來范讀一下課文,同學們在聽的時候要注意停頓和個別句子的斷句,并標注好不認識的字的讀音。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3、同學們,在這篇課文當中,有些字比較生疏,不太好讀,老師把他們找出來了,誰能試著來讀讀。

4、下面請你在課文中找到這些生字,并把它圈畫好。然后再小聲地將課文讀一讀。

5、指名讀課文,讀的時候要努力做到三不:不加字,不丟字,不錯字,力求準確。其他同學要注意聽,共同幫助他糾正錯誤。

6、男女生互讀、全班齊讀

(四)翻譯全文、研讀領悟

1、同學們,文章我們已經(jīng)讀通了,那么這篇文言文講的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文言文中,很多字詞古義與今義是不一樣的,還有的字詞呢一詞多義,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字詞在本文中是什么意思?課件出示重點字詞,學生理解意思:為、亦、鄙、語、恃、之、去、顧

2、學生自主翻譯全文

理解了這些重點字詞的意思,下面請你們對照原文,結合書中譯文和手中的工具書來翻譯一下這篇課文。而后自由的組合成學習小組,在組內練說一下。

3、逐段翻譯講解(這篇文章共有三個自然段,我們逐段來理解)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指名翻譯第一自然段,學生思考:作者對“為學”是怎樣看的?也就是說他提出了一個怎樣的觀點呢?(“人之為學……不學,則易者亦難矣?!保閷W難易的轉化關鍵在于是否“為”。本文說的主要是關于做學問的道理,為什么開頭卻從“天下事”寫起?(因為“為學”是“天下事”之一,這是從一般到具體的說明事物道理的方法)。(作者的觀點正確嗎?有何為證呢?接下來讓我們來學習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2)指名翻譯第二自然段,學生思考:

①蜀之鄙去南海容易嗎?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明確:不容易?!安恢獛浊Ю镆病保拔釘?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等詞句看出。)

②請你想象一下,在去南海的路途中,窮和尚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③是啊,西蜀去南海一路上如此困難重重,那么窮和尚去南海為什么還能成功呢?是因為條件充足嗎?從哪些詞句上看出?(明確:憑著他堅強的信念,主觀的努力,“為之”的結果。從“貧”“還”等詞中體現(xiàn)。)

④對貧者去南海之事富者前后態(tài)度有哪些變化?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明確:開始是疑問:“子何侍而往?”中間是輕視:“子何恃而往!”最后是慚愧:“富者有慚色”。)

⑤分角色朗讀第二自然段,

(3)齊讀第三自然段,指名翻譯,學生思考:

文章光寫一個窮和尚也能證明論點,文章卻寫了一窮一富兩個和尚,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呢? (明確:寫一窮一富兩個和尚是通過一正一反鮮明地對比,更能證明論點:事在人為。條件差只要肯努力,事情會成功;反之條件好,不付諸行動只是空想,到頭來一事無成。)

(五)拓展延伸、深化中心

本文作者為了證明人貴立志、事在人為的為學觀點,舉了蜀之鄙二僧的故事,請你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還有哪些事例可以證明這一觀點?

(六)總結收獲、結束全文

1、學了本文,你有哪些收獲?或者你有哪些感受?(學生談)

2、是啊,同學們,人貴有志,事在人為,讓我們從現(xiàn)在起,立志吧,“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百學須先立志”, “少年志則國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古人的叮嚀仍不絕于耳,讓我們共同立下遠大志向,為著我們美好的人生、為著祖國的繁榮昌盛策馬揚鞭、奮發(fā)圖強!最后讓我們再次齊頌《為學》一篇,來結束我們本節(jié)課的學習吧!

小學六年級語文《為學》教案模板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結合注釋理解“為”“鄙”“語”“恃”“去”“顧”等詞在文中的意思。

2、借助教師范讀、原文與譯文對照,能讀通課文,理解意思,背誦課文,初步培養(yǎng)喜愛古文的感情。

3、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能讀出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和情感,能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講述故事。

4、立足“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的原因體悟,理解“人之為學”關鍵在于“立志去為”的道理,激發(fā)學生樹立志向,大膽實踐的精神。

5、認識“鄙、曰、恃”3個字,正確書寫“乎、鄙、僧”等6個字。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和情感,并背誦課文。

2、理解“人之為學”,關鍵在于“立志去為”的道理。

教學時間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故事導入,揭題釋義

1、教師講故事: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個廟,廟里有兩個和尚,一個和尚窮,一個和尚挺有錢。有一天……(“蜀鄙二僧”故事部分)

知道這個故事出自哪里嗎?(板書課題:為學)齊讀課題,注意“為”讀第二聲。知道“為”是什么意思呢?“學”又指什么呢?(做學問,求學)。

2、簡介作者,了解背景。此文的原題目是《為學一首示子侄》,是作者彭端淑寫給子侄們看的。讓我們來看看作者的相關資料。

屏幕出示:彭端淑是清代四川的文學家,他的文章筆力剛勁,氣勢渾厚,激昂奮進,常給人以鼓舞和教益。彭端淑一生著述較多,其中《白鶴堂文集》最為有名。本文是《白鶴堂文集》中極具影響力的一篇,意在教育晚輩們樹立遠大志向,勤奮學習,有所建樹。

【通過教師講故事的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然后自然地引入課文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p>

二、初讀古文,讀準字音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想知道原文中是怎樣寫這個故事的'嗎?請你自由地讀讀課文,借助后面的注釋和字典,爭取把課文讀通順。然后看看課文哪一個自然段是在寫這個故事,請你在自然段前面做個標記。

2、同桌互讀,呈現(xiàn)難點。

兩個學生一組,一個讀,一個聽,糾正字音,意見不一致時,記下此字,留待解決。教師巡視,相機把難讀字詞寫在黑板上。交流正音。

預設:缽、語、蜀之鄙、子何恃而往、亦易矣。

3、指名朗讀,掌握學情。

請學生再次放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特別是剛才交流過的幾個字。然后指名請學生試讀,其他同學認真聽,注意糾正同學錯誤的讀音。

【通過同桌互讀,指名試讀,呈現(xiàn)難讀字詞,集中解決,為接下來把課文讀通順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探究停頓,讀通課文

1、細聽范讀,邊聽邊畫,展示矛盾。

聽著同學的朗讀,老師也想來讀讀。請同學們認真聽,邊聽邊把與你讀得不一樣的地方畫下來。(學生交流不同之處,教師隨機在投影儀下畫出)

2、借助注釋,探究停頓,讀通課文。

同學們,有些句子讀得不一樣,就是停頓或者讀音有所不同,老師建議大家結合譯文,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到底該怎么讀。

預設:

天下事/有難易乎?(讀出問句的語氣。)

蜀之鄙/有二僧(結合注釋知道“蜀”是四川簡稱,“鄙”是邊境的意思。)

貧者/語于/富者曰(“語”讀第四聲,告訴的意思,“曰”是說的意思。整個句子的大概意思:窮和尚告訴富和尚說。)

吾/欲之/南海,何如?(“吾”,我的意思,課文中指窮和尚?!坝?,打算;“之”,到、去的意思)我們還學過類似意思的句子嗎?(送孟浩然之廣陵)“蜀之鄙有二僧”中的“之”是否也是這個意思?(的)

子/何恃而往?(“子”,你;“恃”,憑著、依靠的意思。整句話大概意思:你憑著什么去呢?)

吾/一瓶一缽/足矣。(“缽”,古代盛飯、菜等的陶制器具。整句大概意思:我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整句大概意思: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了。)

3、再讀課文,理解意思,講述大意。

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相信你一定會讀得更加通順。

剛開始老師講的故事就是原文的第2自然段,你能看著原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大概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嗎?先自己試試,然后指名交流。

【通過借助注釋、結合譯文能正確斷句,讀出古文特有的味道。在讀通順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大意,初步體會文章的故事梗概。】

四、教師小結,布置作業(yè)

1、教師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試著讀通了課文,并借助注釋和譯文學習了“蜀鄙二僧”的故事,至于為什么貧和尚能夠到達南海,而富和尚卻不可以到,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

2、作業(yè):

(1)認讀本課要求識寫的生字;

(2)完成課后習題2;

(3)把課文多讀幾遍,要求讀通順,能準確斷句。

第2課時

一、復習課文,師生互譯

1、老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不看書,邊聽邊想每句話的意思。

2、老師一句一句說譯文,指名學生說對應原文。

3、師生一起說故事。

【運用教師范讀,師生互譯等不同的方式,讀好文言文的停頓和節(jié)奏,同時引導學生積累文本,為接下來的探究打好基礎。】

二、品讀對話,明確其義

1、定格對話,品味原因。

導語:讓我們把目光停留在兩個和尚身上,想想他們之間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1)分角色讀貧者和富者的話,你體會到了什么?

(2)集體交流:

條件不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決心不同:富者過分依賴物質條件,“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貧者“吾一瓶一缽足矣?!保ǜF和尚很有信心,非常有勇氣。)

討論:窮和尚這一路會有哪些困難?(路途遙遠。地圖展示四川和南海普陀山的距離;合理想象窮和尚一路上會遇到哪些實際問題?風餐露宿,舟車勞頓等)

態(tài)度也不一樣:抓住兩個“子何恃而往?”

想當初富和尚也向往南海,計劃著買船出行,但至今未能如愿。窮和尚憑著這一瓶一缽竟然敢去。這兩個句子該怎么讀?學生談理解后有感情朗讀。第一個是普通的疑問句,第二個是反問句,也可讀出感嘆的語氣來。

結果也不一樣。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小練筆:貧者會告訴富者什么呢?富者心里又會想些什么?展開豐富的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完成后,指名讀一讀寫的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把自己體會到的讀出來。

3、試著背誦這段話。

【在品讀貧和尚和富和尚之間的對話中,初步讀懂兩個和尚之間的明顯不同之處,通過想象說話,嘗試練筆等方式體會貧和尚的堅強意志,并通過朗讀把自己體會到的意思表達出來。】

三、品文涉理,悟出文道

1、學習第1自然段。

作者由這個故事還想到了我們做學問,他在一開頭就提出:那就是(師說)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生接)則難者亦易矣;(師說)不為,(生接著讀)則易者亦難矣。(下句話同上。)

(1)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一自然段每句話的意思。

(2)小結:看來做學問難易轉換的關鍵就在于是否“為”,作者都是先用一個設問句提出問題,然后從正反兩方面作答。這樣,對比鮮明,突出了“為”對“學”的作用,說明了“難”與“易”的關系。

(3)體會文言文句子的精美。這段話中一共有4句話,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呢?(近似于對偶,讀起來瑯瑯上口)

(4)練習背誦。

2、“貧僧自南海還”“富者有慚色”的故事結尾說明了什么?它與作者的看法有什么關系?(說明“事在人為”,這個故事是一個例證,作者用它來生動形象地證明自己看法的正確。)

3、學習第3自然段。

(1)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這句話什么意思?為什么會是這樣的?

(去:距,距離;之:在這里沒有實在意義。)

(2)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顧:副詞。反而,卻。)

(3)小結: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知道了貧者能到的原因是在于能夠立志,富者不能到的原因是不能立志。把這種反問的語氣讀出來。

(4)從這一自然段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人貴有志,事在人為。)

(5)練習背誦。

【讀懂作者通過對比方式亮出自己觀點的行文特色,體會文言文精練的語言特色,明白“人貴有志,事在人為”的深刻內涵?!?/p>

四、落實識字,積累內化

1、認讀要求會認和會寫的字。

2、學生獨立書寫要求會寫的字,教師提示:

(1)注意“曰”與“日”的區(qū)別。

(2)“鄙”字左邊的寫法,下面是“回”字。

3、試著把全文連起來背誦;背給同桌聽。

4、拓展作業(yè):

(1)把蜀鄙之僧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2)收集有關勤奮學習的名人名言或故事,豐富課外知識。

文學常識六年級

1.六年級上冊的語文書文學常識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文學常識復習(北師大版)

1、《一夜的工作》是一篇典型的以敘事為主的(記敘)文,該文的作者是(何其芳),他是(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其主要作品有詩集(《夜歌》),散文集(《星火集》)。

2、《窮人》是一篇以刻畫人物心理活動為主的(小說),作者是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他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復活)、(安娜·卡列尼娜)、(戰(zhàn)爭與和平)等;他的自傳體三部曲是(童年)、(少年)、(青年)。

3、《白樺林的低語》是一篇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口吻寫作的(抒情散文),該文作者是(劉心武)。

4、《楊震暮夜卻金》的作者是南朝人(范曄)。

5、《東施效顰》選自(《莊子》),《楚王好細腰》選自(《墨子》),二者的體裁都是(寓言)。

6、莊子名(周),他是(戰(zhàn)國)時期(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肚f子》收入(莊周及其弟子)的作品。

7、墨子名(翟),他是(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思想)家、(政治)家,他是(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赌印芬粫牵ㄋ牡茏雍秃笕耍└鶕?jù)他的主張寫的。

8、《丑公主》一文的體裁是(戲?。?,這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

9、《長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詩),作者是(胡宏偉),全篇采用了第(二)人稱的寫法,縱情謳歌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

10、《三峽之秋》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是(方紀),他原名(馮冀),是(現(xiàn)當代)作家。

11、王之渙是(唐)代著名詩人,我們學過他的(《涼州詞》)和(《登鸛雀樓》)。

12、劉禹錫是(唐)代文學家,我們學過他的(《浪淘沙》),該詩采用了(浪漫主義)手法描繪了黃河的雄偉瑰麗。

13、《體育頌》的作者是(法)國人(顧拜旦),他是(教育家)家,(近)代奧林匹克運動創(chuàng)始人。1892年他呼吁復興(奧林匹克運動)。他對奧林匹克運動作出了偉大的貢獻,被譽為(“奧林匹克之父”)。該文通篇使用第(二)人稱,便于作者直接抒情。

14、《把掌聲分給她一半》選自( 魯光)的《中國姑娘》,這是一篇(報告文學)。

15、《學羿》選自(《孟子》)。

16、孟子,名(軻),字(子輿),他是(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他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尊稱為(亞圣)?!睹献印芬粫敲献拥难哉搮R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

17、《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作者是(周曄)。

18、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著有(《吶喊》)、(《彷徨》)、(《朝花夕拾》)等多部作品,都收在《魯迅全集》中。

19、《花臉》的作者是(馮驥才),他是當代(作家)、(學者),著有(《神鞭》)、(《雕花煙斗》)等小說,他對美術、音樂、民俗也很有研究。

20、《荷塘舊事》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敘事)散文。

21、《報紙的故事》作者是(孫犁)。

22、《別擠啦》是一首給人以心靈上教化的(詩歌),它的作者是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多部長篇小說和中短篇小說以及詩歌,他的代表作品有(《雙城記》)、(《艱難時代》)等。

23、《十五從軍征》是一首漢(樂府)詩,選自(《樂府詩集》)。

24、王昌齡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尤擅長(七絕),我們學過他的(《出塞》)。

25、《小英雄雨來》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詞作家(管樺)。

26、《螳螂捕蟬》選自(《說苑》)。

27、《墨竹圖題詩》作者是(清)朝著名詩詞書畫家(鄭燮),他字(克柔),號板橋,為“揚州八怪”之一。

28、《蒼松怪石圖題詩》作者是清代詩畫家(李方膺)。

29、《墨梅圖題詩》是(元)朝詩人、畫家、書法家(王冕)。

2.小學5下語文文學常識最好有答案

五年級下冊文學常識1、絲綢之路是古代橫貫亞歐的通道。

它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_______(今陜西____),往西一直延伸到________。在通過這條漫漫長路進行貿易的貨物中,以產(chǎn)自我國的_______最具代表性,“__________”因此得名。

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__________,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友好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__________。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_____,投筆從戎的_____,西天取經(jīng)的_____,他們的一些故事都與這條道路有關。

2、《冬陽。童年。

駱駝隊》是小說__________的序言。這是一部_________小說,它以樸實、純真的筆調描繪了20世紀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經(jīng)歷的童年往事,向我們展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說作者________,小名________。3、《將相和》是根據(jù)《_____________________》改編。

《史記》是用______________的形式來反映歷史,成功描寫了眾多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人物。如,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________,偉大詩人________,西楚霸王________。

它既是一部很有價值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又是一部杰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被魯迅先生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代的________。 4、《草船借箭》是根據(jù)我國著名長篇歷史小說《_____________》第______回改編。

這部小說寫的是三國時期____、_____、____的故事,書中塑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物形象,家喻戶曉。 書中的許多故事,如,“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廣為流傳。

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5、景陽岡選自我國著名古代長篇小說《 》,寫的是____________以________為首的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起義的故事,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全過程。

作者是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你知道這部小說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西游記》是一部體現(xiàn)中華民族豐富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__________________。 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個性鮮明的神話人物形象。

7、小嘎子是作家________的兒童小說《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8、嚴監(jiān)生是我國古典______小說《__________》中的一個人物。

9、“鳳辣子”就是王熙鳳,她是古典文學名著《________》中的一個主要人物。作家_______嘔心瀝血,用了十年時間寫成了這部長篇小說。

書中以______和________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展現(xiàn)了封建大家族_____________的歷史,刻畫了眾多性格鮮明的人物。 10、《金錢的魔力》選自___國著名作家__________的寫的短篇小說____________。

本冊課文中《 》也是他寫的。

3.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文學常識

語文復習 三八、熟讀精思 1、譯文:大致地讀書先要熟讀,讓書中的語句都好像是出自自己的嘴。

接著認真思考,讓書中的道理都好像是來自于我心中的,然后就可以有收獲。對于文中的道理有疑問,大家理解的紛繁錯雜,應該虛心冷靜地思考,不要匆忙在大家的說法中做選擇,做放棄。

先假定一種說法是正確的,就順著它的思路去想,來驗正它是通暢的還是堵塞的,如果沒有道理,用不著和其他說法比較就會自動屈服。再讓那些說法互相詰問反駁,考察穩(wěn)妥的說法,來考查它是對是錯,看上去是對的而事實上是錯的,也將被公眾承認的說法所否定,不能成立。

大致慢慢地走,處于寧靜狀態(tài)看動向,就像工堅硬的木頭,先加工容易的再加工它的節(jié)骨眼,關鍵之處,就像纏在一起的繩子,有不通順的地方姑且放在一邊慢慢理它。 2、文學常識:這兩段文字分別選自《朱子大全》和《童蒙須知》。

朱熹,南宋哲學家,教育家。 3、加點字注解: 紛錯:紛繁錯雜。

遽:急速、匆忙。 之所之:到所要去的地方。

通塞:指思路的暢通和堵塞。 自屈:自動屈服。

詰難:詰問反駁。 安:穩(wěn)妥。

無以立:不能成立。 大抵:大概。

急:急需,急迫。 奪于公論:被公眾承認的說法所否定。

奪,失去。 大率:大致,一般情況下。

節(jié)目:節(jié)骨眼兒,即關鍵之處。 徐行卻立:徐行,慢慢走。

卻立,退去。 姑:姑且,暫且。

正:使……端正。 詳:安詳。

牽強:勉強。 誦:讀出聲音。

見:同“現(xiàn)”。 四一、答謝中書書 一、譯文: 二、中心:作者充滿了知音難覓的感慨。

本文由形態(tài)、色態(tài)和聲音進行描寫。 三、加點字注解: 頹:墜落。

沉鱗:潛游水中的魚。 書:書信。

共:共同。 交:相互。

俱:都。 竟:比賽。

欲界之仙都:即人間仙境。欲界,拂家語,意即人世間。

康樂:即謝靈運,封康樂公,是南朝晉宋間山水詩人。 與:參與。

四、文學常識:選自《陶隱居集》。陶弘景,南宋齊梁間文學家。

語文: 一、默寫: 1. 《答謝中書書》、第三十九課《古詩四首》 2. 每周一詩 (9) (10) (11) (12) (13)(14)(15)(16)(17)(18) 二、加點字解釋、句子翻譯、文學常識、內容理解。 《為學》、《熟讀精思》、《答謝中書書》 (注意:加點字解釋為課文下面的注解和課后的積累)。

4.語文六年級文學常識

文學常識填空 一、《學弈》選自( ),孟子是( )、( )家,名( )字( )( )時( )國人。

《兩小兒辯日》選自( ),孔子名( )字( ),( )時( )國人。( )、( )、( )家。

他的( )編成( )一書。 二、《學弈》告訴我們( )。

《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孩子( ),孔子( )。 三、《匆匆》作者是( ),代表作有( )。

*** 稱贊他的( ),說他( ),寧可( )不領( )。 四、《桃花心木》作者( ),( )人,代表作有( )。

五、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 ),會( )出一顆( )的心。 六、《頂碗少年》作者( ),文中少年( )次頂碗。

七、《手指》作者( ),名( )字( )代表作有( )。 八、五根手指名稱為( ),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 ),各具不同的( )各有( ),各有( )。

九、《北京的春節(jié)》,作者( ),原名( ),字( ),代表作有( ),選自小學課本的有( )。 十、文中提到的重要日子有哪七個( ) 十一、《和田的 *** 爾》中 *** 爾人是( )的。

十二、《十六年前的回憶》作者( ),是( )的女兒,他死于( )日,因作者寫于( )年,在( )寫的,正值父親逝世( )周年,文中父親的精神是( )的,最大的寫法是( )。文中分為( )四部分。

十三、《燈光》作者( ),代表作有( ),文中的主人公是( ),文中的線索是( )和( ) 十四、《為人民服務》中張思德( )年參加紅軍,( )日因( )而犧牲。九月八日為他舉行了( ),( )作了演講( )。

文中( )提出了精兵簡政。含義是( ),司馬遷的名言是( )。

司馬遷( )人,是( )三家?!妒酚洝肥堑谝徊浚?)。

這句話的含義是( ),固( ),或( ),于( ),泰山( )鴻毛( )。完全的含義是( ),徹底的含義是( )。

十五、《一夜的工作》作者( ),文中寫了周總理的( )和( )。 十六、《賣火柴的小女孩》作者( ),( )人,代表作有( )。

文中小女孩五次幻想到了( ),小女孩現(xiàn)實中是( )的,她渴望( )。兩個幸福的含義分別是( )。

十七、《凡卡》作者( )國的( ),本文以( )結尾,含義是( )。 十八、《跨越百的的美麗》中居里夫人是( )國的( )家,在文中寫了她的( )美和( )美。

十九、《真理誕生于一百問號之后》,中?的含義是( ),!的含義是( )。見微知著的含義是( )。

二十、《我最好的老師》中的老師是( ),他是一人很有( )的人,教學方法( ),常常有( )的舉動。 二十一、《難忘的啟蒙》作者( ),教導我們要( )要( ),要做一個( )的人。

文中的四件事是( )。 二十二、《養(yǎng)花》作者( ),文中最后一句,也是點明中心的一句是( )。

二十三、《獄中聯(lián)歡》中的順序是( ),( )、( )、( )。 二十四、《名碑薈萃》的碑林在( )市,是一座( )。

文中的四位書法家是( )。 二十五、默寫詩并詩意。

《七步詩》《鳥鳴澗》《芙蓉樓送辛漸》《江畔獨步尋花》《石灰吟》《竹石》《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已亥雜詩》《浣溪沙》《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二十六、《各具特色的民居》主要講了( )和( )民居。 二十七、《千里夢圓在今朝》中神五發(fā)射時間( ),飛行員( )。

神六發(fā)射時間( ),飛行員( )。

5.小升初文學常識(精簡一點,不要太復雜,但是盡量是最重要的)

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小升初的文學常識一般考的是初中名著的理解和經(jīng)典詩句的背誦。

所以,所有的文學常識都能從作品中找出它的出處。

百度知道兒童文學團隊提供

一、常見借代詞語:

桑梓:家鄉(xiāng)

桃李:學生

南冠:囚犯

同窗:同學

烽煙:戰(zhàn)爭

巾幗:婦女

絲竹:音樂

須眉:男子

嬋娟、嫦娥:月亮

手足:兄弟

汗青:史冊

白丁、布衣:百姓

桑麻:農事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記憶方法】韓柳(寒流)來襲,三蘇的房子壞了。誰來修(歐陽修),怎么修(“增”加“鞏”固)[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拓展】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2.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并稱“蘇辛”;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3、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4、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5、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xiàn)實,被稱為“詩史”,杜甫也因此被尊為“詩圣”,有著名的“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6、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7、《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yōu)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傲凝S”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敘,“異”是奇怪的事情。

8、書法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fǔ)

9、邊塞詩人代表:高適、岑參、王昌齡

10、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趙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漢武:漢武帝劉徹

11、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陶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

三、文化常識:

1、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chuàng)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后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xiàn)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紅學”,“紅學”現(xiàn)已成為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9、魯迅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

10、歲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4、四庫全書:經(jīng)、史、子、集。

15、“四書”“五經(jīng)”是儒家的主要經(jīng)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jīng)”指《詩》《書》《禮》《易》《春秋》。

6.【急】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文學常識

是孔子之孫孔彶的再傳弟子,拉

繳: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聽奕秋講:系在箭上的生絲繩,孟子的地位才逐漸提升。

在孟子生活的時代。孟子師承子思(一說是師承自子思的學生):了

于、散文家、薛:天鵝

援:下棋

秋,游說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孟子(約前372-前289),專心致志和思想老開小差,全國擅長下棋的人,鄒(現(xiàn)在山東鄒城市)人:讓

誨。

這則故事說明了學習態(tài)度的重要性。后人稱之為孟母三遷,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地學。是因為后一個人不如前一個人嗎:只聽奕秋的(教導)

鴻鵠。

孟子周游齊:人名。孟子維護并發(fā)展了儒家思想;語氣詞

者,只聽弈秋的教導。

孟子遠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之前一個人

曰,堅持以“人”為本,作《孟子》7篇,幾乎沒有人采納他的治國思想,學習效果是很不相同的。:引、宋、滕;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弈秋的教導,而另一人雖然也在聽,百家爭鳴。自韓愈的《原道》將孟子列為先秦儒家中唯一繼承孔子“道統(tǒng)”的人物開始。北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但由于當時諸侯各國忙于戰(zhàn)爭、“三斷機杼”,孟母將其撫養(yǎng)成人、魯、教育家:不是這樣的,以后就稱為“亞圣”,母親為了給他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三歲喪父,從魯國遷居到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他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于事情”,之后《孟子》一書升格為儒家經(jīng)典,提出了“仁政”學說和“性善”論觀點、梁列國:句末疑問語氣詞。孟子站在儒家立場加以激烈抨擊,想拿弓箭去射它,不認真聽的人卻學得不如前一個,地位僅次于孔子,所以稱為弈秋

通國:全國

之(1),出現(xiàn)了一個孟子的“升格運動”、政治家。孟母教子甚嚴。其思想與孔子思想合稱為“孔孟之道”、晉,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

【注釋】 弈:不是

然,《三字經(jīng)》里有“昔孟母:一起

弗若:這樣

也。

作者簡介。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射鳥用

俱?

答。的人

雖與之俱學:不如

矣,“楊朱,后來家道衰微,字子輿、墨翟之言盈天下”:因為

之(2),弗若之矣的原因是?我說,孟子被加封為“亞圣公”,其“遷地教子”。歸而與弟子講學著書:說

非。

他的思想對后世影響很大,因他善于下棋,而3次搬家。南宋朱熹將其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的

使。中國古代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元朝至順元年(1330年),擇鄰處”之說。

弈秋:他,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一。雖然他們是一起學習的:教導

惟奕秋之為聽。但他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思想,相當于“嗎”

為,《孟子》一書首次被列為科舉考試科目之一,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在孟子小的時候這篇課文選自《孟子》的《告子篇》,但心想的是射鴻鵠的事,成為千古美談,名軻,是孟子談到學習態(tài)度和聰明不聰明的問題時舉的一個例子。他的理論對宋代影響很大

7.六年級上冊的語文書文學常識

第八單元1、背誦默寫三首古詩,理解詩意,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齋 疑 些小 曹 歲 迥 乾坤2、理解每首詩所表達的作者的感情。3、歲寒三友象征著怎樣的精神?4、聽寫拓展閱讀中的詞語。

第七單元《古詩二首》1、背誦默寫古詩,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明白詩意。君 冢 竇 雉 舂 羹 貽 但使 飛將 不教2、知道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3、你還知道那些關于戰(zhàn)爭的古詩?默寫出來?!兑国L之歌》1、聽寫詞語。

2、重點問題:課文為什么以“夜鶯之歌”為題?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從哪里看出來?重點句子:孩子學夜鶯叫, 孩子踢松果,說“野獸來了”等?!缎∮⑿塾陙怼?、概括小標題。

2、文中的幾處景色描寫有社么作用?3、“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在文中出現(xiàn)幾次?有什么作用?4、聽寫本課詞語,關鍵是一些象聲詞的使用。5、像雨來這樣的小英雄你還知道有誰?《狼牙山五壯士》1、聽寫詞語。

2、概括幾個部分的小標題。3、狼牙山五壯士的“壯”有何含義?《螳螂捕蟬》1、熟讀背誦,明白文章大意。

2、這篇文章說明了什么道理?第六單元《期盼世界和平的孩子》1、聽寫詞語。2、本文講了雷棣的幾件事情?3、激勵他自強不息的動力是什么?4、你想對雷棣說什么?(贊揚 鼓勵)《 黑孩子羅伯特》1、聽寫詞語。

2、羅伯特是一個怎樣的孩子?3、在他捐錢的過程中, 描寫了一些列的動作,從這些動詞里你看出什么?4、在麗莎爸爸的懷里,羅伯特為什么哭了?他想到些什么? 麗莎爸爸又會想到什么?5、課文幾次提到玫瑰花?都有什么作用?《別擠啦》1、怎樣理解詩中所說的“擠”?作者為什么一再呼吁人們不要擠?2、讀到這首詩,你想到了那些“擠”的行為?《瑞恩的井》1、瑞恩是一個怎樣的孩子?2、課文重點寫了他攢錢的過程,為什么這樣安排?3、“我希望,非洲每個孩子都喝上干凈的水”這句話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有什么作用?《陽光皮膚》1、你怎樣理解陽光皮膚?2、假如讓你來介紹自己的國家,你會怎樣說?第五單元《我的伯父魯迅先生》1、聽寫詞語。2、概括小標題。

3、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碰壁拉車的為什么光腳在路上跑?魯迅先生給拉車的處理完以后為什么變得嚴肅?4、魯迅先生為什么收到那么多人的愛戴?5、你還知道魯迅的哪些作品?《花臉》1、聽寫詞語。

2、本文講了與花臉有關的幾件事情?3、從花臉事件中,我悟出了什么經(jīng)驗?你有過類似的經(jīng)驗嗎?《荷塘舊事》1、聽寫詞語。2、課文中的景色描寫有什么作用?3、作者為什么時時懷念那荷塘?《報紙的故事?1、重點詞語。

2、作者失業(yè)在家,卻要堅持訂報,你怎樣評價這件事情?《 母親的純凈水》1、重點詞語。2、你怎樣理解文中出現(xiàn)的“窮” 字?本單元作文:往事本單元幾篇課文的作者,都要記住。

第四單元《體育頌》1、聽寫詞語。2、背誦課文。

3、你所理解的體育精神是什么?《把掌聲分給她一半》1、聽寫詞語。2、孫晉芳有什么樣的美好品質?3、理解文中一些重點詞語的意思。

4、理解文中比喻句的作用?!秾W奕》1、背誦默寫本文。

2、文中的兩個人有什么不同?3、從本文中你收到什么啟發(fā)?本單元作文:介紹自己喜歡的運動,并且寫出你在活動中的收獲。第三單元《長江之歌》1、背誦詩歌。

2、本文用了哪幾種修辭?找出有關句子,并且體會這樣寫的好處。擬人 對偶 比喻3、關于長江黃河的一些基本常識,判斷錯對。

《三峽之秋》1、聽寫生字詞語。2、課文按什么順順序寫三峽?每個時間段的三峽有什么不同特點?3、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 知道把什么比做什么,體會這樣寫好處,并且仿寫句子。

4、關于三峽的基本常識。三峽為于長江上游,西起奉節(jié)縣白帝城,東至宜昌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

《古詩二首》1、默寫背誦古詩。2、明白詩意,知道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涼州詞》表達邊關將士的豁達樂觀、保家衛(wèi)國的思想, 表達了世人對戍邊 將士的同情?!独颂陨场繁磉_了詩人奮發(fā)有為和豪邁浪漫的氣魄。

《黃河之水天上來》1、聽寫詞語。2、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體會其含義。

3、為什么那黃河稱為 母親河?《 最后的琪琪》1、聽寫詞語。2、本文運用了那些寫作方法?舉例說明。

第二單元一、聽寫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和易錯詞語。二、明白兩篇古文的意思,會翻譯重點句子。

明白寓言的寓意。三、理解課文的含義和表達的感情。

四、根據(jù)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回答問題。第一單元一、聽寫詞語。

二、明白課文的內容, 理解中的句段的含義?!兑灰沟墓ぷ鳌?中總理的品格, 課文最后一段表達的作者的感情,細節(jié)之中感受到什么。

《窮人》中省略號的用法,桑娜心理活動,為什么課文以“窮人”為題,桑拿一家有怎樣的品質?《白樺林的低語》中,守林人有著怎樣的品質?《楊震暮夜卻金》中,楊震的偉大表現(xiàn)在何處?你尊敬怎樣的人?。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1

一般常態(tài)教學目標:

通過“讀—述—析 ”的形式,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個故事,理解本文的寫作特色,學習先作分析再下結論的說理方法。

基礎知識積累目標:

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 器、用、惡、妖等),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閱讀需要突破的核心問題設計:

荀子是怎樣一步一步分析“言”和“行”的關系?他認為“言”和“行”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

口語訓練的設計:

有感情的朗讀,背誦。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行”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寫作訓練的設計:

把本文改寫成一篇現(xiàn)代漢語的議論文。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讓學生交流其預習作業(yè):查找關于荀子的資料。

二、 自讀課文:

1、 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讀課文。

2、 交流互答自讀中的困難、

3、 梳理積累重要的實詞。

三、 復述課文:

請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話來復述本文(先小組講述再抽選講述)。

請學生思考、討論 :(1) 作者將“言”和“行”的表現(xiàn)分成了幾類?(明確:四類)

一、 能言、能行

二、 不能言、不能行

三、 能言、不能行

四、 言善、行惡

(2)對這四種情況作者分別是什么態(tài)度?(請分別用一個字概括)

明確:敬、愛、任、除

(3)我們很容易看出作者對“能言、能行”者的贊美和“言善、行惡”者的厭惡,那么另外兩種人作者是否全盤肯定或者全盤否定呢?為什么?從中你明白了什么?(學生討論交流)(明確:辨證的看事物,取長補短)

五、口語訓練:說說荀子認為“言”和“行”應該是怎樣的關系?你如何認為?

結合日常生活:說說文章中的道理。

六、熟讀、背誦本文:品味本文“先分析再下結論”的說理方法。

七、作業(yè):

推薦閱讀荀子的其它文章:《勸學》體會荀子議論性文章的嚴密結構和有力論證。

完成“抄、釋、譯”作業(yè)和練習冊。

附:電子課文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荀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谀苎灾?,身不能行,國用也??谘陨?,身行惡,國妖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2

教學目標:

通過朗讀,了解課文大意,理解天時、地利、人和之間的關系。

了解課文層層遞進的寫法。

教學重點:

積累字詞,正確理解作者觀點。

一、導入課文

我們剛學了《論語》八則,了解到孔子是我國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被稱為“圣人”。后來孟子繼承并發(fā)展了儒家思想,被稱為“亞圣”,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主張“仁政”。我們今天要學的《天時不如地利》也體現(xiàn)了這種精神。

二、散讀、齊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

2、注意斷句、標點符號停頓要讀出來

3、說說文章主要闡述了什么觀點

三、借助注釋了解大意

1、學生借助注釋疏通文意,并且圈劃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字詞或句子的翻譯。

2、質疑解疑與歸納補充

班級討論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

3、積累幾個實詞和虛詞

之:三里之成,七里之郭:的

環(huán)而攻之:指城郭

而: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前,表承接;后,表轉接。

夫:發(fā)語詞,表示下面要發(fā)表議論

然而不勝者,……:這樣卻

親戚畔之:內外親屬

去:委而去之 放棄

域:限制,名詞作動詞。

畔:通”叛”。

4、掌握幾個句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的時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環(huán)境,有利的地理環(huán)境比不上人心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擁有仁義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缺少仁義道德的人就會很少人幫助。

四、理解課文結構及孟子思想

1、本文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還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明確: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一段:提出論點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三段:分析論點

從第二、三段看,涉及的主要內容是有關戰(zhàn)爭方面的。第二段從攻城方的角度寫,雖然攻打的是個小城,也選擇了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但是沒有選擇有利于進攻的良好的地理形勢,所以“不勝”而返,從而強有力地證明了“天時不如地利”的觀點。第三段從守城方的角度寫,守城者據(jù)守著“高城”“深池”,擁有堅利的兵革、豐盛的米粟,卻棄城而逃,顯然是因為“地利不如人和”

第四段:總結論點,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結論。

第四段的主要內容,涉及到“封疆”、“固國”、“兵革”、“畔之”、“攻”、“戰(zhàn)必勝”,這些都是描寫戰(zhàn)爭的詞語,可見本文的主要篇幅都是寫有關戰(zhàn)爭方面的內容,但作者的態(tài)度不是鼓吹戰(zhàn)爭制勝,而是反對不義戰(zhàn)爭,反對以“兵革之利”威震天下,甚至他認為即使有“封疆之界”、“山溪之險”、“兵革之利”,也不一定能取得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那戰(zhàn)爭靠什么制勝呢?作者就此自然而然地提出自己的主張:得道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順之。由此引申出的結論就是: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即使要打,也一定是打勝仗。從這段看,作者只是以戰(zhàn)爭為例,落腳點是要談治國之道,具體來說就是“人和之道”,“仁政之道”。由此明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以作為本文的中心論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本文的主旨。

2、關于孟子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并稱為“孔孟”。

五、作業(yè)

1、 背誦

2、分類積累詞句

3、拓展:結合學習生活實際,理解名言警句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3

教學目標:

掌握孟子的文學常識及其政治主張,準確把握文章的寫作意圖推行孟子心中的仁政。

理清論證思路,掌握通過類比論證、正反論證、舉例論證的方法證明觀點的方法。

體會論證過程中雙重否定句、排比句的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掌握通過類比論證、正反論證、舉例論證的方法證明觀點的方法。

教學難點:準確把握文章的寫作意圖,掌握通過類比論證、正反論證、舉例論證的方法證明觀點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復習: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誰?

儒家學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你認為什么叫做“仁”?

2、孔子處于春秋末期,春秋之后就進入了戰(zhàn)國時代,“戰(zhàn)國”二字體現(xiàn)了當時怎樣的時代特點?你認為戰(zhàn)國的國君最關心的是什么?

3、身處戰(zhàn)國的孟子是繼孔子之后儒家的又一位代表人物,面對一心只想通過戰(zhàn)爭征服他國的戰(zhàn)國君王們,智慧又擅長辯論的孟子會用什么辦法來推行儒家“行仁政,愛百姓”的政治主張呢?他是怎么把齊桓公、晉文公、梁惠王、滕文公等各國君主 “騙”得一愣一愣的呢?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與其叫《天時不如地利》,不如叫做“狡猾的孟子”

二、初讀課文、翻譯疏通

1、自讀課文,讀出孟子向君王游說說理時的自信。

2、集體朗讀,讀出說理的氣勢,注意排比句的朗讀方法。

3、同學互譯,圈劃不理解的字詞句,互助解答

4、指名翻譯,重點強調。

城、郭、是、池、環(huán)、兵、委、去、域、親戚、至、順

畔、夫

三、把握中心

1、你認為孟子寫這篇文章的真實目的是什么?(是為了教君王如何攻擊別的國家嗎?)從文章中哪些句子可以讀出孟子的真正想法?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道”的本意是“道路”,后來引申為“方法、法則”的意思。結合孟子的政治主張,你認為孟子這里談到的“人和”之“道”具體指什么?

施仁政、民貴君輕——愛百姓

這是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yè)的“道”

3、本文的論證中心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合”,要表達的道理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寫作的意圖是規(guī)勸當時的統(tǒng)治者施行仁政。

4、作為一篇議論文,一般會有提出論點、分析論證、得出結論的議論過程。本文孟子是如何提出論點、分析論證、得出結論的?再讀文章。

四、論證過程

1、在戰(zhàn)亂不止,各國之間你死我活的戰(zhàn)國時代,如果說施行仁政的大道理,君王會不會采納呢?善辯又有些“狡猾”的孟子采用了什么辦法?

通過軍事引起君王的興趣,再通過層層說理慢慢將君王引入自己設下的“仁政”的“圈套”。

2、孟子是如何從軍事角度說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第二小節(jié)、第三小節(jié)與第一小節(jié)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舉出事實論據(jù),分別舉例論證: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第二小節(jié)與第三小節(jié)論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孟子在這里使用雙重否定句想要起到怎樣的表達效果?

正反論證,加強說服力。 雙重否定句增強語氣。

4、你認為為什么在天時、地利、人和這三者中,人和的作用?

內因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依據(jù),外因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條件。 內因決定外因。

有了“人和”,其他問題能夠通過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迎刃而解。

5、孟子講完軍事之后,將“人和”最重要的道理類比到了治國的領域之中,在第四小節(jié)作者主要采用了講道理的方法,屬于道理論證。文中的排比句起到怎樣的表達效果?

道理論證;增強語勢,更有說服力

6、那么孟子認為怎樣才能“人和”呢?孟子又是如何進一步論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的?

正反論證。

7、至此你認為孟子的道理說清楚了嗎?請理出孟子的論證過程。

8、“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這句話是主張打仗的還是不主張打仗的,為什么?

看似教君王怎么打仗,其實文字背后的意思是說,真正的君子是不會隨隨便便打仗的,君子愛好和平,只有萬不得已才打仗,如果君王熱衷于打仗,那你就不是君子——可見孟子的“狡猾”

五、復習總結

1、請同學們回顧以下,孟子是怎樣從吸引君王的興趣開始一步一步引導君王,最終把君王引向孟子實行“仁政”的政治主張的?

君王聽說孟子要談論打仗的辦法,一定認真聆聽,經(jīng)過孟子從正反兩個方面舉例論證,以及從軍事類比到治國方略,便會被孟子嚴密的論證牽著鼻子走,打心底里認為要打勝仗,治理好國家確實需要“人和”。這時,落入孟子事先布置好的圈套的君王自然而然就要追問“人和”的方法到底是什么了。孟子提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并從正反兩個方面加以論述。

2、通過這篇文章,你學到了哪些論證自己觀點的方法?

3、聯(lián)系實際生活,談談你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獲得了哪些啟示?

22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