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銷活動

5U文學網(wǎng) > 實用文 > 活動方案 > 促銷活動 > 文學作品鑒賞論文3000字,文學作品鑒賞論文3000字范文

文學作品鑒賞論文3000字,文學作品鑒賞論文3000字范文

| admin

求賞析《哈姆雷特》的論文或讀后感。3000字!!

莎翁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經典的代表作.這本書在表面情節(jié)上與歷史的傳說并沒

有多大的區(qū)別,講的還是丹麥王子為父報仇的故事,其中充滿了血腥暴力和死亡.正如

劇中人霍拉旭所說:" 你們可以聽到奸淫殘殺,反常修理的行為,冥冥中的判決,意外

的屠戮,借手殺人的狡計,以及陷入自害的結局." 曲折選宕的情節(jié),緊緊圍繞著復仇

而展開.哈姆雷特從德國的威登堡匆匆趕回國內,是來參加他父親的葬禮的,使他不能

接受的是,他未趕上父親的葬禮,卻目睹了母親與叔叔克勞迪斯的婚禮,這已使哈姆萊

特疑竇在心,加之夜晚在王宮城堡的露臺上與父親的亡魂相見,亡魂哀訴,這樁暴行是

哈姆雷特的叔叔所為,并要他為父報仇.至此,他開始了艱難的復仇歷程,與克勞迪斯

展開了你死我活的較量.最終,向克勞迪斯發(fā)出了復仇之劍.

哈姆雷特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者的典型。雖然他在劇中一出場就是一個身著黑衣、一臉肅穆的憂郁王子,但“劇前期”的哈姆雷特可是一個在人文主義思想策源地的威登堡大學學習的快樂王子,他對人類充滿了理性的信念:“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能力!多么優(yōu)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可是世界倏然改觀:哈姆雷特心目中理想化的君主——老哈姆雷特突然亡故,猥瑣而卑鄙的叔父克勞狄斯卻踐登王位;父母親的愛情理想又為改嫁的母親所玷污;盛大的結婚笙樂使哈姆雷特看到了本民族的致命缺陷,而老臣新貴們紛紛向新王獻媚邀寵更使哈姆雷特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世態(tài)的炎涼。僅僅這些生活的不幸、人世的苦難就已經使哈姆雷特深深地陷入悲涼、憂郁中,誰知還有更加殘酷的謀殺陰謀,使哈姆雷特的信念受到致命一擊,巨大的震驚和憤怒,使憂郁的王子從個人的痛苦中轉到了更加深廣的范圍,使他意識到了“這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在嚴峻的現(xiàn)實中,他自覺地擔負起自己的歷史責任:“唉,倒霉的我,卻要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他所要擔負起的責任太大太重,遠不是那個暴烈如火的王子小福丁布拉斯,目標狹隘、不計后果地一會兒攻打丹麥,一會兒攻打波蘭;也不是那個簡單莽撞,一心復仇,糾集一群烏合之眾攻打王宮,又被國王幾句花言巧語所哄騙和利用,愚蠢地充當了國王的槍手的雷歐提斯。哈姆雷特的復仇,不僅僅是遵照父命去殺死國王克勞狄斯的肉體,而是要消滅克勞狄斯所代表的黑暗社會:黑白顛倒,是非混淆,到處充滿著專制腐敗、陰謀詭計、阿諛奉承以及“人世的鞭撻和譏嘲,壓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輕蔑的愛情的慘痛,法律的遷延,官吏的橫暴,和微賤者費盡辛勤所換來的鄙視”?!拜d負萬物的大地,這一座美好的框架,只是一個不毛的荒岬;覆蓋眾生的蒼穹,這一頂壯麗的帳幕,這一個點綴著金黃色的火球的莊嚴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濁的瘴氣的集合。”而這一大堆污濁的瘴氣,克勞狄斯是罪魁禍首,但老臣波洛涅斯、同學羅森克蘭茲、吉爾德斯特恩等等,出于自己的私利,無不成為國王的幫兇。就是母親和情人奧菲麗雅也由于軟弱無知,無意中被黑暗勢力所利用,并成為犧牲品。敵對勢力是廣大之陣,又是隱蔽很深的無物之陣。哈姆雷特的認識更加深廣,但卻陷入到思考的怪圈中。在一個和自己的理想信念相背謬的社會里,“生存還是毀滅”,這真是一個難以抉擇的人生命題。這也是人文主義理想者所面臨的無奈和不幸。時代社會的顛倒混亂,是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所造成的必然的陣痛。君主理想已然破滅,君臣禮儀不復存在,綱紀敗壞,倫常崩潰,世風日下。而封建堡壘卻更加頑固。新興的第三等級勢力僅僅處于萌芽階段,還不為人文主義者所認識。歷史的反復和螺旋狀態(tài),是人文主義理想者們不期然而然的規(guī)律。人文主義者們不是政治家,而是理想家,他們胸懷遠大,目標純正,堅持理想信念,意志堅定。絕非為了一己的目標而不擇手段。在哈姆雷特機智地以“戲中戲”的方式證明這一駭人聽聞的罪惡時;本可以毫不猶豫的復仇。但在克勞狄斯慌亂地向上帝祈禱時,哈姆雷特不是趁機殺死他,而是想到要在敵人罪惡昭彰時,再舉起正義的劍懲罰邪惡。這不能僅僅歸結為哈姆雷特的宗教情結,更不能怪罪哈姆雷特的優(yōu)柔寡斷,這是一個光明磊落的人文主義理想者的必然行動,而不再是宮廷權利的血腥爭斗。最后哈姆雷特讓他的好友霍拉旭好好活著把他“行事的始末根由昭告世人”就說明了這一點。?

求藝術鑒賞論文一篇。3000字以上。

寫作思路:真情實感的表達,結合實際情況描寫,正文: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往往是形容我國古代藝術文化、悠久歷史的最佳詞匯。一個線條,一個輪廓,一抹色彩,看似簡簡單單的幾筆,畫家卻能夠用遠近呼應、以動襯靜等手法將人物、山水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唯妙唯俏,這就是我們中國古代繪畫的精髓所在!

從遠古的陶瓷繪畫,到魏晉的墓室彩繪磚,再到隋唐的壁畫,個人感覺,相比較于西方油畫的死板,我們中國美術講究的是形散神聚,畫家們舉手投足之間一揮筆墨,就能表達自己對人物、事物的態(tài)度與看法——不論是一種巫術,還是諷刺官僚、表現(xiàn)民生疾苦,抑或是細致刻畫某種動物等等。

通過這幾次選修課,我覺得古代的畫家不僅僅是畫家,他們往往能夠用筆墨批判現(xiàn)實或者是表達某種愿望或抱負,總之,繪畫的目的已經遠遠超越了欣賞,我們能夠從眾多的繪畫之中感受到它們所帶來的內涵美、意境美,這也是值得我們去欣賞、去研究的地方!

在美術鑒賞這門課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顧愷之大師。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顧愷之博學有才氣,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于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癡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

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老師上課細心地講述了洛神賦的故事,《洛神賦》是古代有名的詩人曹植用神話隱喻著失落了愛情的感傷的詩篇《洛神賦》,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篇重要作品。

曹植所愛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親曹操的決定下,為他的哥哥曹丕奪去。甄氏在曹丕那里,沒有得到穩(wěn)固的愛情死得很慘,她死后,曹丕把甄氏遺留的玉鏤金帶枕給了曹植。

曹植在回歸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經過洛水,夜晚夢見了甄氏來會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賦》,塑造了洛神的動人形象,也就是被他美化了情人的形象,甄氏的兒子曹睿將它改名為《洛神賦》。

愷之知識淵博而有才氣,擅長詩賦、書法,尤其精通繪畫。工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當時有“才絕、畫絕、癡絕”之稱。他的畫師法衛(wèi)協(xié)而又有所變化,他的畫有敷染容貌,以濃色微加點綴,不求暈飾;

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春云浮空的特點。史有以曹不興、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精通畫論,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對我國傳統(tǒng)繪畫的發(fā)展,影響很大。

而在我國古代鼎盛的唐朝唐太宗時期,也不乏優(yōu)秀的作品出現(xiàn)。比如在《步輦圖》中,唐太宗被一群宮女所環(huán)繞、包圍起來,并且就連座椅都是宮女們抬起來的,這些許表現(xiàn)了閻立本對當時唐太宗、當時整個唐朝的不滿與諷刺;

但同時,從來使的衣著與恭敬地神情以及唐太宗面龐的豐潤、目光深邃、神態(tài)威儀而不失和藹也能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風范、一種神圣不可侵犯的威嚴所在??芍^是既表現(xiàn)了對吐蕃的蔑視,又在表現(xiàn)唐太宗風貌的同時表達了自己對唐朝不敢與吐蕃對抗的看法和諷刺。

古代繪畫給我留下無窮的回味,而當代大師的作品亦能展現(xiàn)出中華民族的靈魂所在。

“癡于繪畫,能書。偶為辭章,頗抒己懷。好讀書由,略通古今之變。”一代書畫名家范曾用這二十四個字評價自己。

《鬼才范曾》封底上的那幅《鐘馗雅趣圖》,正是范老“鬼才”的一個集中表現(xiàn)。范老擅作寫意人物潑墨人物,力追古代梁楷、法常諸人,筆墨渾厚,造型生動。

他繼承了南宋梁楷以來簡筆潑墨的手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其人物作品之傳神,固出于其才氣之敏悟與博學好思之修養(yǎng),至于其筆墨之能得其神,則應出于其鍥而不舍的勤奮和努力。這幅《鐘馗雅趣圖》

筆法洗練、形象生動豪放。簡單幾筆構型有狀,神采豪放,線條有樣,生動鮮活。鐘馗的坦胸開衫的簡潔筆法將健碩灑脫的形象描繪得入木三分。臥蠶雙眉,紅臉多髯,使鐘馗的戾氣漸隱,英氣伶伶俐俐的流露出一點點,不可謂不惟妙惟肖。頸肩與手部的'洗練線條使人物更具質感,躍然紙上。

用墨有方,濃淡變化得體,則墨色活潑精神,有光彩,妙趣橫生。前人論畫謂“氣韻生動”,常以用墨佳劣為主要衡量標準不是沒有道理的。當然,一幅畫是否達到“氣韻生動”,還包括畫體的內在精神刻畫,作者情感的傳遞,以及用筆能否恰如其分地再現(xiàn)主客體的諧調一致。所有這些最終還是要靠墨色的變幻來體現(xiàn)的。

這幅《鐘馗雅趣圖》用墨也是十分精巧。墨色豐富,“墨分五色”既有變化又有統(tǒng)一。鐘馗的衣衫以淺淡與中度墨色為主,將白衫的褶皺與光影差別以不同于西方素描的寫意手法行云流水般的表現(xiàn)出來。

而濃密的髯發(fā)更是展現(xiàn)出范老用墨的不俗功底,糾結濃密卻不凌亂,恣意張揚卻不繁雜,漸變與層次感以一種特有的手法顯露,下筆猶如閑庭信步一氣呵成。最可賞的便是范老整個人物的筆觸與構圖,人物有骨有肉,多利豐筋,形象飽滿。

構思精巧,構圖簡潔爽利,人物神態(tài)傳神,別有妙趣。范老多畫鐘馗,這幅卻備受矚目,這和此幅鐘馗的“與眾不同”大有干系,是范老的“鬼氣”賦予了此畫別樣的感受。范老打破傳統(tǒng),一改鐘馗兇神惡煞的民間形象,以雅趣為旨,將鐘馗塑造成一位氣質介于文人與武將之間的另類,使人頓感新意。

而右肩上的小鬼不再抱頭鼠竄而是站在肩頭搔弄。舊往打鬼擒妖的鬼判官鐘馗,在畫中以這些情態(tài)出現(xiàn),詫異者有之,不解者有之,無奈者有之,最終卻化作一笑,獨品出另一味道。這種超脫出傳統(tǒng)拘泥的作品,不愧為鬼才的畫作。

其實,個人認為,我覺得中國繪畫是最能彰顯我國文化特色的歷史產物,我國擁有著五千年的深厚底蘊,這不僅僅包括歷史,更囊括著我國五千年來的文化積淀。

面對文化,我們要有一種使命感,維護我國文化積淀、傳承我國文化瑰寶;面對藝術,我們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tài),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感受來自于藝術的強大力量;面對美術,我們要有一個欣賞的思想,發(fā)現(xiàn)生活的不同、感受來自美術的無限魅力。

求一篇兩千字文學作品鑒賞論文 鑒賞作品不限

論文-《西廂記.長亭送別》借景抒情藝術賞析

[摘要]本文從《長亭送別》的景物描寫入手,以文本細讀的鑒賞方式,深入細致的探討了景物描寫的特點和作用,總結了中國古典戲曲中借景寫情的成功經驗。

[關鍵詞]借景抒情 情境交輝 樂景寫哀 化腐朽為神奇 過渡、引起情節(jié)

引子 借景抒情或曰借景寫情是中國古典詩詞中常用的手法。然而在中國古典戲曲中借景抒情也十分常見。以《西廂記》為例,曲詞中就有景物描寫的唱詞。雖然不多,但卻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具體探討《長亭送別》中幾處寫景的作用。

《西廂記》是古典戲曲中情境交輝的最好的典范,尤以《長亭送別》為最。寫情而能“沁人心脾”方為最佳。情因景生、境因情現(xiàn),二者不能割裂。其寫景雖少,卻對表“情”起著重要的作用??傮w看來,這出戲中的景物主要是造境,它把鶯鶯的離愁別情放在四種不同的環(huán)境(即下文談到的景一、景二、景三、景四)中作了境異情殊的描寫,為角色的喜怒哀樂創(chuàng)設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的確立主要作用是使情與境融合,避免了刻意寫情產生的浮泛。從而使人物具有生活的具體性和真實感?!堕L亭送別》總是在情節(jié)轉折之處,用秋景顯現(xiàn)環(huán)境。

景一:這是赴長亭前之景。這樣就把鶯鶯在途中的離情別緒,包籠在一徑秋光之境中了,形成了情與境的交融。

景二:這里寫得是秋郊長亭的離筵。不是小庭深院的團聚,所以首先渲染出暮秋凄苦之情,把整個離筵用秋的蕭條氣氛籠罩起來,使秋境和離情統(tǒng)一,愈顯悲苦。

景三:這一景語,把上面全部形象都包容在蒼山落照的秋境之中了。金圣嘆評之為“筆力雄大”。

景四:此又一境,又一情。景隨人遠,情隨恨長,情境關合,絲絲入扣。

《長亭送別》是一首真摯的抒情詩,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是一支撩人的離歌,給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凄艷動人。

景一:十里長亭路,相思慢慢行

[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這支曲詞是歷來公認的寫景名句。相傳王實甫寫完此句后,思慮殫盡,撲地而死(暈厥)。曲子寫的是秋景,傳統(tǒng)觀點一般認為是通過蕭瑟的景物烘托了人物悲涼的心情,這值得商榷。我認為這幅秋景的基調不是悲涼蕭瑟的,此曲所本的范仲淹的《蘇幕遮》詞為“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這里,碧云,黃葉,綠波,翠煙,構成一幅的美麗畫面。最能代表秋之蕭瑟的“黃葉”在范仲淹的筆下尚且不悲,何況是色彩更加絢麗的“黃花”呢?因此,“碧云天,黃花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現(xiàn)了際天極地的蒼莽秋景。再加上漫山的紅葉,真是“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是一幅由藍、黃、紅構成的立體感極強的絢爛秋光圖。

那么,怎樣理解此處景物在表現(xiàn)人物心情方面的作用呢?其實,范仲淹的詞上闋的景物雖然色彩斑斕,但還是為了表現(xiàn)的悲涼的思緒,這是以樂景寫哀情。此手法在古典詩歌中是很常見的。如杜甫《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抒發(fā)了傷感的思鄉(xiāng)之情,而前兩句卻勾畫了一幅幅濃麗的春日畫面,極言春光融洽。這是以樂景寫哀情?!岸苏谩鼻~用的也是這種手法。曲詞中的一個“曉”字告訴我們,長亭送別是從早晨開始的?!氨淘铺?,黃花地,雁南飛,霜林醉”正是剛走出家門的崔鶯鶯去長亭的路上看到的景色。坐在車里,看到這大好的秋光,鶯鶯無限惆悵。自然的美景和人生的美景從此都不會屬于她?!氨毖隳巷w”,那南飛的大雁,是要回到自己溫暖的家的,而她崔鶯鶯的家呢,那是一個沒有自由、講求門第、熱衷功名的深宅府第。況且此時她是客居途中,喪父的悲傷尚在。和張生“腿兒相挨,臉兒相偎,手兒相攜”的溫存稍稍使自己的心情得到些許寬慰,沒想到……她甚至更會想到,假如張生此時不是上京趕考,而是與她去郊外游玩,那該是何等的愜意和幸福??!沒想到母親卻對張生說:“俺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朝取應去。”“母親啊,你為什么要逼張生求取功名,世人啊,你們?yōu)槭裁粗乩p情?”這是此時此刻崔鶯鶯在心里的吶喊。由此,在她的眼中,那楓林自然就灑滿了離人的紅淚。這幅畫面,色彩熱烈。熱烈的色彩下,一對兒戀人躑躅于即將分手的路上。自然景境與人物心境形成強大的反差,這是以美的意境營造悲的氣氛。

正因為他們的“馬兒迍迍的行”,因此,快到長亭時,已是“疏林掛著斜暉”了?!岸苏谩焙汀皾L繡球”這兩支曲子一個早上,一個晚上,時間跨度如此之大,作者用心良苦。十里長亭路,這對兒小夫妻從早晨走到了晚上,足見難舍之情。當然這里面包含了夸張的成分。

景二:短暫餞行宴,有言難表白

[脫布衫]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

這是第二幅畫面:西風,黃葉,寒煙,衰草。夕陽西下,西風漸緊,“黃葉紛飛”,葉子落得又多又急,不是“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的溫柔狀態(tài),而是肅殺的,是秋風掃落葉,一股冷嗖嗖的感覺襲上身來。再籠以寒煙、綴以衰草,一動一靜,愈覺凄冷。餞行之宴就在這樣一個冷風冷色的場景中開始了。

這是通過鶯鶯眼看到的秋景。這是一場沉默的晚餐,除了幾個人物應酬性的對話外。在即將分別的筵席上,二人有多少知心寬慰的話要向對方表白啊,可是一切都是沉默,只剩下兩個人的嘆息聲。這沉默和嘆息埋藏著鶯鶯心中無限的“怨”。目睹眼前瑟瑟的西風、黃葉、寒煙和衰草,鶯鶯的怨情滾滾涌出。

“幺篇”曲詞怨張生“輕別離”“情薄”,甚至不希望他進京趕考?!皾M庭芳”曲詞怨母親“供食太急”,在本已很短暫的餞行宴上居然還不肯回避,弄得鶯鶯和張生不能溫存話別,只能“暗送秋波”?!俺熳印鼻~中鶯鶯痛斥世人追逐名利的心態(tài),充分表現(xiàn)了她珍視愛情、鄙視功名利祿的思想。極目是黃葉紛飛,眼前老夫人面沉似水。西風瑟瑟之中一片沉寂?!皩淼木乒彩常瑖L著似土和泥”,“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這恰恰是鶯鶯怨極產生的幻覺。

“霎時間”言筵席時間很短,可是讀者卻同曲中二人一樣感到這場沉默的餞行宴是那樣地漫長。而他們在赴長亭的路上,走了一天卻顯得時間那么短,這也許就是情人心中的時間辨證法。

景三:把酒相告別,情殷意切切

[四邊靜]兩意徘徊,落日山橫翠。

[四煞]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宴席結束,余人散去,唯有一對戀人和紅娘?!皟梢馀腔病毖远艘缿匐y舍,但“落日山橫翠”,又不得不分手了??吹窖矍暗臋M山,又心里不禁一沉,因為沒有山的阻擋,分手之后,還能以目相送片刻,使思念之情得到慰藉。

鶯鶯再也無法沉默了,剛才筵席上被壓抑的情感此時一下子釋放了出來——用淚。鶯鶯“把酒”向張生告別。她有太多的話想說,卻又不能在這即將分別的瞬間全部傾吐出來,一時語塞的鶯鶯有的就是淚。一個“哭”字確實勝過千言萬語?!翱蕖敝猩踔劣行┙^望的成分,“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夢也難尋覓。”鶯鶯覺得自己剩下的只有夢,她寄希望在夢中與張生相見。果然,下一折戲(第四折)就寫了鶯鶯做夢追張生到草橋店要與其一起上京的情節(jié)。然而,一貫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對即將遠行的丈夫,確實是不能“一個'哭'字了得”,如此豈不太“低俗”了。所以當鶯鶯心情平靜下來時便有殷殷的囑托。尤其“五煞”曲詞的囑托,說得多么一往情深!情意切切,讓人不忍卒讀。此時的鶯鶯,她是那么地軟弱、孤獨、無助、溫柔又傷感,讓人揮之不去。

而當她鶯鶯連夢也沒有的時候,或曰夢也不能圓她見張生一面的時候,她就只有望眼欲穿了。于是便有了“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的描寫。這個場景說不上新穎別致,在古典詩詞中很常見??捎迷谶@里卻化腐朽為神奇,十分真切地表現(xiàn)了鶯鶯的孤獨思念之情,這是鶯鶯的大痛苦和大悲涼,也是中國古代婦女的大痛苦和大悲涼。

一個女子,西樓獨倚,悵望古道衰柳,心上人遲遲不歸。這個形象很使人想起古代的棄婦。從而自然帶出“二煞”曲詞中鶯鶯對張生些許的請求,或曰乞求。鶯鶯害怕自己傾心的愛全部付出后被玩弄?!皟汕槿羰蔷瞄L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出身名門的崔鶯鶯未必不懂得這個道理,張崔的“兩情”,在鶯鶯看來,就怕不是“久長時”,那么她就更要在乎朝朝暮暮。中國古代婦女的命運悲劇可見一斑。

景四:獨自長徘徊,心愁車難載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

這是后兩只曲子。這個場景寫鶯鶯送別張生后,遲遲不肯歸去,悵然若失、徘徊反側的情景。精彩之處是情景交融,細膩地刻畫了鶯鶯幾起幾伏的思念之情。

“青山”三句寫鶯鶯剛剛送走張生后,始終目送他漸行漸遠。直到張生轉過一片山,山、樹和暮藹淹沒了張生。此時鶯鶯轉過眼睛,西風之下,她看到的是夕陽古道,只剩自己孤獨地站著?!盁o人語”有二說,一是古道無人,寂靜荒涼;一說張生已去,再無人與鶯鶯知心相談??傊@句是寫鶯鶯思念的心情開始漸漸平緩下去了,就要回家了??删驮谶@時,她卻突然聽到了一聲“馬嘶”。這馬嘶無疑告訴鶯鶯她的心上人此時就在路上,這使她已經平靜了的心驟然又涌動起離別的悲苦之情。她又不忍心馬上回家了,這才有了“懶上車兒”的想法。這是“一伏一起”。

隨著馬嘶聲的漸漸遠去,鶯鶯的心情又開始慢慢平靜下來。再加上紅娘在一旁的催促,鶯鶯要動身走了。當她就要抬腳登上車子時,下意識地再一次環(huán)顧四周,也許她在尋找什么,而她看到的只是四面暮藹沉沉的青山。她也下意識地望了一下張生離去的遠方,那里是一輪如血的殘陽即將沒入山巔。而突然間,“一鞭殘照里”,這是鶯鶯萬萬想不到的。殘陽的余暉中瞬間出現(xiàn)了一個黑色的起馬人的剪影。他正躍馬揚鞭,他是誰?是張生。鶯鶯兩度平靜下去的心情再一次空前地激蕩不已。這是“再伏再起”。本已相思之極的她此時真是“遍人間煩惱填胸臆”,眼前的車子是如何也載不起的了。

關于“一鞭殘照里”,也有二解。一說寫實,即如上文所言;一說寫虛,即鶯鶯幻覺。二說均可,幻覺亦表明鶯鶯的思念之切?;蛟S,被鶯鶯誤看成的殘照中的“一鞭”,就是一頭暮歸的牛呢!

結論:以景造境,情境交輝

《長亭送別》中的景物描寫不是零散孤立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共同構成一個整體——這就是秋景。從時間上說是從“曉來”之晨到“疏林掛著斜暉”,再到“落日”,最后至“殘照”;就空間而言是起于“長亭路”,繼而是長亭外的近景,然后是亭外遠山、古道、田野,最后終于“殘照”的天邊。正因為景物之間具有縱的和橫的關聯(lián),所以既獨立又作為整體一部分的幾幅清秋圖便構成了秋的整體意境,又兼過渡、引起情節(jié)的作用。

《長亭送別》中的景物描寫,又圍繞著一個“情”字展開,以景造境,情境交輝,反復烘托渲染人物心理,十分生動細膩地刻畫了崔張二人尤其是鶯鶯依戀、哀傷、悲苦、關切、憂慮、孤獨等復雜的心理。這折戲把男女之情寫到了極致,崔張二人就是在長亭這樣的意境時空下“話別”,從而演繹了一曲“兩情若是久長時,也在朝朝暮暮”的情愛戀歌

有關古代文學論文范文

中國是一個古代文學發(fā)展相當興盛的國度,對于古代文學的探索從未停止過。我國對于古代文學的重視程度,造就了古代文學教學的高要求,不僅僅要求學生們能夠掌握到足夠的古代文學知識,還要有足夠的文學素養(yǎng)。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古代文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有關古代文學論文范文一:古代文學中教育思想論文

摘要: 孔子在《為政》一書中曾這樣說過“: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學,三十而立?!边@句話也充分講述了他培養(yǎng)的學生所具備的素質。

關鍵詞:古代文學;教育思想

一、溫故而知新

在孔子的名言中,我想大家都應該對“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很熟悉,對于孔子這句話的理解可以分為幾個層面來分析和理解,首先,溫故而知新中的“故”通“古”,也就是暗指過去的政治、歷史、文化知識等;“新”也就是指今,通俗地講就是指現(xiàn)代社會中所存在的實際問題,孔子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想讓他的學生不僅要掌握過去的文化知識,更要了解當時社會的文化知識,這種文化要求來自各個方面。孔子在《季氏》中還提到了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君子有九種考慮:看的時候,考慮看明白了沒有;聽的時候,考慮聽更清楚了沒有;臉上的顏色,考慮溫和么;容貌態(tài)度,考慮莊矜么;說得言語,考慮忠誠老實么;對待工作考慮嚴肅認真么;遇到疑問;考慮怎樣向大家請教;將發(fā)怒了,考慮有什么后果;看見可得的,考慮我是否應該得到。孔子主張他的學生們要善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就是做別人所沒有做的,想別人所沒有想的??鬃釉浅Vt虛地說自己無所作為,但實際上他對我國的貢獻是非常大的,他編寫的《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樂經》和《春秋》,都是非常寶貴的著作,為我國的古代文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學而優(yōu)則仕

孔子一直認為學習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他的這種觀點也在《子路》中這樣寫道:“一言可以興邦?!彼凇蛾栘洝分羞@樣寫道“: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边@句話也就是說言為心聲,知言才能知人心。這些都充分地說出了學習的重要性,孔子編制的六經適合所有的人群,在六經中他教人們去學習,教人們如何能夠更好地去發(fā)現(xiàn)與思考,教導人們要學會孝順父母,善于觀察周圍的事物,充分地去思考,去領悟其中的真理。為當時的朝廷培養(yǎng)出了大量的人才。那么對于孔子的培養(yǎng)目標,我認為可以分為三點來進行闡述和理解。

(一)孔子倡導言語上的溫文爾雅

孔子的這種觀點在《左傳》中也進行了特別概括“: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边@句話的意思是,言語如果沒有文采,那么它就流傳不遠。這也就充分表明講話要有所講究,要講究方法。他還曾在《顏淵》中這樣說過:“文猶質也,質猶文也?;⒈A,猶犬羊之鞟?!边@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文采和內容同樣重要,這就好比豹子和狗羊去掉了身上的花紋和色彩之后的毛,這兩類皮革的價值就發(fā)生了變化。這些語句都證明了一點,孔子在教育弟子,要求他們在說話的時候要講究方法,講究文雅。在《論語》的書中充分地體現(xiàn)出了孔子與弟子們之間的對話,這些對話表現(xiàn)為各種形式,哪怕人物的形態(tài)也表現(xiàn)得極為生動形象,也正說明孔子要求其弟子在講話的時候要講究藝術、發(fā)揮文采。

(二)孔子倡導誠信

在《憲問》一書中,孔子曾這樣說過“: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從這句話中也充分地說出了言和德之間的重要關系??鬃右簧恢痹诔珜А叭省?、“禮”,這也是孔子一直以來的主張和他所倡導的精神所在。在一整部《論語》中,涉及到“仁”字的就有58章,其中“仁”字就有百余處,從這些數(shù)量上也可以看出孔子對“仁”極其重視。這也道出了孔子在教育思想中所要達到的目標,即“仁”,要讓更多的人去體會到“仁”的來之不易和其重要性。

(三)孔子倡導德才兼?zhèn)?/p>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笔强鬃拥赖陆逃枷胫械囊痪涿?。意思是說,“憤”則啟,“悱”則發(fā)。朱熹曰“: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薄皢ⅰ?謂之開意“;發(fā)”,未達其辭??鬃釉凇蹲訌垺分羞@樣說過:“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由于孔子一心想要從政,所以他就大力倡導他的弟子們在學成之后要從政。這句話也就是說,做了官的人,除了盡力干好本職的工作外,還須不斷地學習,沒有做官的人,首先要進行學習,在取得了優(yōu)秀的成績之后再做官。這句話也道出了孔子所倡導的學習和仕途是分不開的思想。

三、孔子倡導循循善誘

孔子是我國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倡在教育的過程中要善于利用每個人的優(yōu)勢和劣勢,再去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從循循善誘這種觀點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啟示:

(一)因材施教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對不同情況的弟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鬃釉凇队阂病芬粫羞@樣說:“中人以上,可以悟商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边@句話是說具有中等以上水平的人,給他講授高深的知識;水平不及中等的人,就不要把難于理解的知識傳授給他。

(二)興趣先行

孔子在《為政》一書中曾這樣說過“: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學,三十而立?!边@句話也充分講述了他培養(yǎng)的學生所具備的素質。我們可以從這句話中感受到,孔子強調學生必須有遠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所以他也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的大概意思是說:知道的人趕不上喜好的人,喜好的人追趕不上樂于實行的人??鬃油ㄟ^對他的弟子們灌輸這樣的思想,促進他的學生們能夠真正意義上地樹立人生的遠大目標,努力培養(yǎng)自己學習知識的強烈興趣,并在此基礎上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中去。

(三)多聽多看

《雍也》:“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币嗦?,有懷疑的地方不輕易下判斷;要存疑,把有疑問的地方謹慎地說出來,這樣就能少犯錯誤;要多看,有危險的事情要回避,有把握的事情就去做,這樣就不會后悔。多聞多見,是把話說好、把事做好的一條基本途徑。在《論語》一書中,也曾反復地提到過這些道理,也充分地說明了其中所蘊含道理的重要性和哲理性。我自小對古典文學很摯愛,十年的寒窗苦讀,古代文學的博大精深也再一次呈現(xiàn)在了我們莘莘學子的面前,但我仍感覺只是學了點皮毛,可否建議我們的教學多從古代文學中吸收蘊含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并積極將其投入教學實踐中來,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自身的修養(yǎng),同時也有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中國古代的文史關系──史傳文學概論李少雍文學遺產1996-03-2031

2、中國古代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的文化反思喬以鋼天津社會科學1988-03-0130

有關古代文學論文范文二:古代文學課程實踐分析

摘要:每一次實踐教學完成之后,要進行總結和反思,要看實踐目的、教學目的是否完全實現(xiàn),要看各個環(huán)節(jié)是否順利,有無值得改進的地方,以便于進一步完善實踐的形式和內容,提高實踐的水平,從而提高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古代文學;實踐

宋代的朱熹說:“大抵學問只有兩途,致知力行而已?!?《答呂子約》)清代的王夫之也說:“君子之學,未嘗離行以為知也必矣?!?《尚書引義》)意思就是“離開行必然不能獲得真知?!薄爸笔恰靶小钡慕Y果,對“行”具有指導作用,但必須回到“行”中才能得到檢驗和提高,“行”是“知”的源泉,“知”“行”合一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古代文學教學之所以教學效果不理想,主要就是沒有做到“知”“行”合一,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基本表現(xiàn)就是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重教書輕育人,學生的發(fā)展與所學內容沒有建立起真正的聯(lián)系。近些年來,盡管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開始普遍重視實踐教學,強調教學的實踐性,對于技能性、技術性課程而言,實踐教學不在話下,但是像古代文學這樣的人文類課程如何開展實踐教學,充分發(fā)揮課程的實踐性,論者大多語與不詳。要使古代文學課程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比較清晰,具有可操作性,真正對古代文學教學起到促進作用,還必須對古代文學課程的實踐環(huán)節(jié)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笨疾旃糯膶W的教學目的以及古代文學課程實踐的情況,古代文學教學主要有觀察實踐、閱讀實踐、賞析實踐、表達實踐、教學實踐以及人文實踐等六大環(huán)節(jié)。這些環(huán)節(jié)的共同特點都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古代文學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第一是觀察實踐。觀察是人類最為基礎的學習方式,那些具有突出才能的人都是觀察能力特別強的人。高職院校古代文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就是要善于觀察,向他人學習。

古代文學的觀察實踐主要有以下一些:一是教師課堂上的授課,這種授課具有榜樣示范作用,如何學習古代文學,怎樣分析作家作品,如何將思維的成果用語言表達出來等等,如果是學習的有心人,完全可以從教師的言行當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二是聆聽講座,無論是本系教師、本校教師還是外校專家的講座,必定是講者關于某個主題的研究或者整理的成果,不僅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了講者的學識、水平,而且還能從中窺見講者的研究方法、表達方式、分析方法等等,不清楚的地方還能與講者面對面近距離地對話與交流;三是影視觀摩,這里觀摩的影視都是由古代文學作品改編而來的。影視最大的特點是可視性、形象性,可以讓學生短時間內形象地接觸到部分古代文學作品,但是影視本身已經包含了編劇、導演的理解,學生在觀摩時更多的也是在接受一種現(xiàn)成的結論,不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四是教學觀摩,教學觀摩既可以是把中小學教師請到高校做古代文學作品教學公開課,也可以是學生到中小學去具體觀摩教師的古代文學作品教學,主要是觀察教師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如何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何處理教學突發(fā)事件,如何有效使用教學語言等等。無論何種觀察實踐,教師事先都要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講清觀察的角度,怎樣得出觀察的結論,如何利用觀察的結果等等。第二是閱讀實踐。閱讀是古代文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如果連作品內容都不甚了了,那么古代文學教學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肯定都是在做無用功,更不要說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了。閱讀是古代漢語所學內容的實踐,也是自己多年所學習的閱讀方法的實踐。

就古代文學而言,閱讀實踐一般有三個層次:一是淺層閱讀,追求讀通、讀懂,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個句子的意思要弄清楚,整個作品是什么意思,表達的是什么主題,使用的是什么表達方式要大致知道;二是中層閱讀,追求對作品反復閱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币龑W生讀“情”悟“理”,“涵詠體會”,體驗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獲得情感上的升華;三是深層閱讀,是在對作品深入理解的基礎上,進入“化”的境界,獲得思想智慧的啟迪,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感染,得到語言表達方法、寫作技巧等方面的借鑒,成為自身文學素質的組成部分。對于經典作品,不僅能夠達到讀懂、理解,更重要地是要能夠背誦,做到張口即誦。第三是賞析實踐,主要就是鑒賞分析,鑒賞是一種審美活動,是對文藝理論的具體運用。古代文學中優(yōu)秀作品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對作品的鑒賞就是要發(fā)現(xiàn)和甄別古代文學作品所表現(xiàn)的思想美、情操美、人格美、語言美、藝術美等,而這些美存在于栩栩如生的形象、情景交融的意境、健康向上的情趣、優(yōu)美動人的形式之中[1]。通過對古代文學作品的鑒賞,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文學作品的鑒賞方法,建立真善美和假丑惡的識別標準,引領學生去發(fā)現(xiàn)美、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分析和鑒賞密不可分,鑒賞的過程也是分析的過程,賞析實踐不僅要對作品本省進行鑒賞,還要聯(lián)系作品出現(xiàn)的年代與作者的身世背景、創(chuàng)作理想和創(chuàng)作風格對其進行比較深入的分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進一步的欣賞美文,陶冶性情,撫慰心靈,善待人生。第四是表達實踐。觀察、閱讀是信息的輸入過程,表達是信息的輸出過程。表達實踐分為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實踐。口頭表達實踐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有:故事復述、師生問答、課堂討論、專題辯論、讀書報告會等。

故事復述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抓住故事要點的能力和學生當眾說話的能力,這種實踐形式在教學中應用時間長(小學已經開始),在大學教學中不常用。師生問答是最為基本的口頭表達實踐,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正確回答,或者給出合乎情理地分析,再進一步,學生能夠在師生問答中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問題,并且在教師的幫助下主動尋求問題的答案;課堂討論一般都是分小組進行,有兩種形式:臨時小組討論和正式小組討論,臨時小組討論就是根據(jù)教師或學生提出的問題,臨時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然后每小組推薦代表報告討論結果;而正式小組討論是事先就布置討論的問題,劃分好學生小組,由小組推選出小組長,在小組長的組織下進行資料查閱,課下組織討論,上課由小組代表報告討論結果。專題辯論主要根據(jù)教學需要設定,先根據(jù)辯題把全班分成正反雙方,由學生自己準備材料,推選主持人一名,推薦正反辯手各四名,按辯論賽的組織程序組織辯論,組織專題辯論可以引導學生查找資料,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敏性和團結協(xié)作意識。讀書報告會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定向讀書報告會,由教師事先公布閱讀篇目,規(guī)定好時間,由學生向全班匯報讀書心得;一種是非定向讀書報告會,由學生自行確定閱讀篇目,并在約定的時間向全班匯報讀書心得。這兩種讀書報告會的參與人員最為廣泛,報告人既可以事先確定,也可以臨時確定。書面表達實踐有兩種類型:一是研究論文,包括專題論文、學期論文、學年論文、畢業(yè)論文等;二是創(chuàng)作嘗試,包括詩詞創(chuàng)作嘗試,小說創(chuàng)作嘗試,劇本創(chuàng)作嘗試。

專題小論文一般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安排,如講《三國演義》,要求學生寫統(tǒng)計報告:第一,統(tǒng)計曹操的笑、劉備的哭,寫出具體回目、事件過程;第二,敘述西蜀“五虎上將”的一生事跡,寫出具體回目、主要事件;第三,統(tǒng)計三國主要戰(zhàn)事的謀略、得失關鍵。第五是教學實踐,對于高職院校來說,語文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的基本目標是基礎教育所需要的教育者,教學能力就是合格師范生必備的能力,教學實踐是一種綜合實踐,它基本上可以包括以上所有的實踐。教學實踐可以分為三種形式:一是試講;二是試教;三是實習。試講中,學生面對的是自己大學的老師和同學,這種教學帶有模擬性質,主要是實戰(zhàn)前的演練,其目的是讓老師和同學幫助即將實習的學生在出校門前進一步地查漏補缺。試教就是嘗試教學,是在真實教學環(huán)境中的教學嘗試。實習生到了實習學校,經過一段時間的跟班聽課,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精心的準備,就需要走上講臺,在真實的教育環(huán)境中將自己所有學習和掌握的古代文學的教學技能技巧進行展示和練習。實習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實習生經過指導老師的引領,慢慢地自己逐漸熟悉了各種技能技巧,而且開始得心應手地加以應用。第六是人文素質實踐。人文素質的核心是思想道德素質、情感素質、心理素質。古代文學作品中豐富的人文素質因素,我們通過閱讀實踐、賞析實踐,已經能夠與正確地理解這些素質,并且能夠對這些素質進行恰當?shù)姆治?,也能把這些素質正確地表達出來。但是,即使學生在這個層面上能夠做到盡善盡美,也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些人文素質沒有與學生本人發(fā)生聯(lián)系,沒有對學生有所影響。

思想道德素質要求我們講文明、講道德,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情感素質要求我們心中有愛,愛國家、愛人民、愛家人、愛環(huán)境,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心理素質要求我們積極進取、珍惜時間、善于計劃和安排人生,正確地面對人生不利的局面和人生逆境,知足常樂,時刻保持健康和快樂的心態(tài)。這些都不應該停留在口頭上,而是體現(xiàn)在人們的為人處世的具體細節(jié)之中。其實,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刻,我們都身處人文素質的實踐活動當中,關鍵是要將相關的古代文學課程內容的學習與學習者本人以及當下的社會語境結合起來,感同身受,不斷地從古代文學作品中汲取營養(yǎng),切實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以上這些實踐是古代文學教學的主要實踐環(huán)節(jié),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直觀接觸、現(xiàn)場感悟、開展表述,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課堂上所學的文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讓學生自己動手嘗試理論分析與作品鑒賞的互動?!?/p>

而且這些實踐活動大多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法截然分開的,我們這里將其分開,純粹是為了表述的方便。古代文學教學在開展這些實踐活動的時候一是要考慮實踐的整體性,要做到通盤考慮,合理安排,比如各個實踐環(huán)節(jié)開展的形式、開展的次數(shù)都要考慮進來;二是要注意實踐的層次性,這是由不同層次的學生決定的,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同水平的學生安排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進步,有所發(fā)展;三是每一次實踐教學完成之后,要進行總結和反思,要看實踐目的、教學目的是否完全實現(xiàn),要看各個環(huán)節(jié)是否順利,有無值得改進的地方,以便于進一步完善實踐的形式和內容,提高實踐的水平,從而提高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生命之喻──論中國古代關于文學藝術人化的批評吳承學文學評論1994-01-1543

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論文

現(xiàn)代文學是在中國社會內部發(fā)生歷史性變化的條件下﹐廣泛接受外國文學影響而形成的新的文學。在文學作品中建構出的一系列系統(tǒng)的符號和有意味的空間形式。

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論文篇1

論錢鐘書與朱光潛對《拉奧孔》的解讀異同

摘 要:萊辛《拉奧孔》專論“詩”與“畫”的界限,是西方文藝比較批評的經典之作。

錢鐘書和朱光潛兩位學者從各自的角度對這本專論作了賞析和研究,本文旨在分析兩者鑒賞的方法、視角等方面的異同,提出筆者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拉奧孔;詩畫異質說;朱光潛;錢鐘書

引言

朱光潛與錢鐘書,都是具有豐厚西學背景的中國學者。

兩者對萊辛名著《拉奧孔》進行獨到的評析。

本文選取兩者文論中直接評論《拉奧孔》的兩篇文章——《詩論·詩與畫——評萊辛的詩畫異質說》和《七綴集·讀﹤拉奧孔﹥》——并結合其各自相關的文論作品,對兩者的解讀異同進行辨析,并提出筆者自己的看法。

萊辛《拉奧孔》是專論“詩”與“畫”的一本書。

畫是指造型藝術,詩是指詩歌以及西方古代的史詩。

在肯定萊辛貢獻方面,兩位學者都作出了中肯的評價。

朱光潛的《詩與畫——評萊辛的詩畫異質說》分為四個部分,先重述了萊辛的主要觀點,然后提出自己的見解。

錢鐘書的《讀﹤拉奧孔﹥》前兩節(jié)陳述了鑒賞者自己的研究方法以及對萊辛學說的基本看法。

朱光潛與錢鐘書都深刻地體會到“詩”與“畫”是兩種不同的藝術。

但是,詩與畫既然都是藝術,就應該有共同性。

朱光潛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指出詩畫同為藝術有共同點,詩與畫都是從情趣與意象而出。

錢鐘書在其《管錐編》中指出詩畫“同出心源”,有一致之處,“畫之寫景物,不尚工細,詩之道情事,不貴詳盡,”[1] 詩與畫并非直白地傳達情趣或者意象,在傳達的過程中是留有余地,耐人尋味的。

其次,朱光潛與錢鐘書的評析也有很大的差別。

兩位學者在肯定萊辛巨大貢獻的同時也指出其學說不周之處,并給出了自己的新解和補充,兩者在這一點上卻存在巨大的差異。

朱光潛對《拉奧孔》中的某些觀點多有反駁,且直言不諱。

萊辛認為“美是古代藝術家的法律;他們在表現(xiàn)痛苦中避免丑。

”[2]朱光潛以亞里士多德提出藝術中也含有丑的成分作為有力的證詞,指出萊辛所理解的理想美有偏差;萊辛認為在繪畫中,美比真實的表情更重要,并以拉奧孔雕像為例。

美學家朱光潛對此作出嚴厲的批評。

在文中,朱光潛羅列了眾多萊辛學說的不足之處,比如忽視了歐洲造型藝術中也注重動作的敘述,作品與作者的關系,自然美與藝術美的區(qū)別;并給出自己的體會和解答,提出讀者的二度創(chuàng)作以及詩與藝術的共同特質,都沒有引起萊辛的注意。

并用具體例子來反駁萊辛“詩”只宜于敘述時間中的動作的觀點,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川煙雨,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等,都是詩歌中景物描寫的精辟而恰當?shù)睦印?/p>

朱光潛敏銳地洞察到萊辛的自圓其說中暗含著許多矛盾,因此在此解開了結,使得萊辛的學說更為豐厚周全,得以升華。

在朱光潛看來,萊辛的詩畫批評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具體說來,許多觀點脫離了實際的藝術生活。

錢鐘書《讀〈拉奧孔〉》一文直面萊辛學說中忽視“詩”里有許多“畫”所不能作的地方,得出“詩中有畫,非畫所能表達”[3]的結論。

作者從分析中國古典詩歌入手,舉出例證洋洋大觀,讀之甚是心悅誠服。

萊辛認為詩宜于表達時間里的動作,畫宜于表達空間里的鋪成。

錢鐘書結合中國古典詩詞具體例子指出詩歌不僅宜于表達時間里的動作,同樣還能敘述空間里的并列,且不失意境美。

其最具代表的是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山水詩,完美地詮釋了詩歌描繪靜態(tài)美的極致;詩中有畫,卻不是畫所能表達的,“詩”所能表現(xiàn)的領域比萊辛所想的還要廣闊。

這一點,朱光潛先生沒有涉及,可見是錢先生的一個創(chuàng)見。

錢先生在“詩中有畫,非畫所能表達”的要領之下,具體地論說了繪畫“畫不出” 諸多因素,如內心狀態(tài)、氣氛性景色、顏色字的虛實之分等等,而這些細微之處都是詩歌所能傳達的。

再則,萊辛認為,造型藝術應該選擇動作中達到頂點之前那“最耐人尋味的片刻”作為表達的對象。

錢鐘書指出“富于包孕的片刻”不僅在造型藝術中常用,在文字藝術中也同樣適用。

作者認為這種手法在中外長短篇小說中都屢見不鮮,他注意到這一現(xiàn)象,并將其與萊辛的學說對比分析,可以說又是他的一個創(chuàng)見,使得萊辛的學說得到了更充分的補充。

萊辛《拉奧孔》作為西方美學的經典之作,至今仍值得我們閱讀,但是正如兩位先生所指出的,既然這樣一本經典之作不缺紕漏不足之處,

為什么又如此吸引讀者呢?學者劉若愚在《中國文學理論》中曾提出,我們在分析任何批評見解時,可以提出一系列問題:

他是從作家的觀點還是從讀者的觀點來討論文學?他對藝術的“宇宙”抱有何種概念?他的“宇宙”是否等于物質世界,或人類社會,

或者某種“更高的世界”,或是別的?[4]萊辛是從讀者的觀點來討論詩與藝術,萊辛對藝術的“宇宙”并沒有抱有某種“更高的世界”。

朱光潛說,“他(萊辛)對藝術的見解似乎是一種很粗淺的寫實主義。

”[5]朱光潛先生一針見血的“粗淺的寫實主義”,不是過分之辭。

錢鐘書注重從詩的材料即語言著手去探析“詩”與“畫”的本質區(qū)別。

韋勒克在《文學理論》中說道“文學語言有很多歧義,它是高度內涵的”[6]。

錢鐘書指出這“高度的內涵”是“畫不就”的。

有人說,漢語是詩的語言,因為它具有多義性,是高度內涵的。

萊辛看到了“詩”與造型藝術的材料不同,但并沒有深入分析詩的.材料為詩的創(chuàng)作開拓了一片廣闊的天地,如語言文字在詩中營造的意象、氛圍等等,以及語言文字本身的抽象性(心理狀態(tài)的詞,形容詞,比喻)也非具象的造型藝術所能呈現(xiàn)。

參考文獻:

[1]錢鐘書.管錐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2]萊辛.拉奧孔[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3]錢鐘書.七綴集[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

[4][美]劉若愚,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5]朱光潛.詩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美]勒內·韋勒克,奧斯汀·沃倫著,劉象愚等譯.文學理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

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論文篇2

從《受戒》看汪曾祺小說的藝術特色

摘要:汪曾祺的小說《受戎》雖寫凡人小事,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情節(jié)故事平淡與自然,在文章結構、語言風格等方面處處體現(xiàn)出詩意之美。

是散文化小說的典型代表。

關鍵詞:散文化小說 詩意 和諧

汪曾祺是我所喜歡的一位現(xiàn)當代作家,他可謂大器晚成,1939年入西南聯(lián)大,師從沈從文先生,1940年在文壇初露鋒芒,但隨后的寫作一直是斷斷續(xù)續(xù),直到1980年《受戒》的刊發(fā),他才震動文壇。

隨著《大淖記事》、《異秉》等許多描寫民國時期江南鄉(xiāng)土民情的小說的出版,他開始為廣大讀者所推崇。

《受戒》可是說是他“散文化小說”的代表作,故事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毫無做作,也沒有任何約束,描摹了少年男女情竇初開,蘊含著對生活和人生的熱愛,洋溢著人性和人情的歡歌。

語言自然、活潑;文風清新、質樸;意境優(yōu)雅、唯美。

一.故事情節(jié)的平淡與自然

《受戒》用平淡,自然,用最溫和的調子從從容容地講述一對小兒女朦朧的愛情,小說的開頭“明海出家已經四年了。

求一篇關于紅樓夢的論文 3000字左右

摘要:曹雪芹的《紅樓夢》以委婉有致,從容細膩的筆調,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對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刻畫,無不滲透著曹雪芹大量的心血。寄人籬下的林黛玉有著常人共有的自卑,她無法排解自己是外人的心理,處處謹小慎微,生怕惹出事端,但小女子強烈的自尊心又不能讓她唯唯諾諾,她必竟也曾是名門閨秀。即使是寄人籬下也擺脫不了小姐脾氣,她尖酸刻薄,心胸狹窄。敏感多疑是她復雜的心理體現(xiàn),令人欣慰的是林黛玉的尖酸刻薄也有可愛之處,一方面是小女子任性霸道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恰恰反映出林黛玉的坦率、純真、和不畏強權的個性。

關鍵詞:林黛玉;尖酸刻?。惶孤始冋?;叛逆。

《紅樓夢》代表著中國古代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據(jù)史載曹雪芹寫這部書用了二十年的時間,他先后按閱十載,增刪五次,耗盡了畢生的精力。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紅樓夢》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這個人物形象時,花費了在量的筆墨,傾注了在礙的心血,寄托著自己獨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觀和愛情觀。因此,林黛玉這個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豐滿而成功。讀小說原著時,你時時會感到它獨特的風格和氣質呼之欲出,躍然紙上。

一、尖酸刻薄、心胸狹窄,是林黛玉較突出的個性。

翻開《紅樓夢》一書,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狹窄俯拾皆是。寶玉無心間說寶釵體豐怯熱,黛玉便得意得不得了,幸災樂禍笑嘻嘻地問寶釵剛才看了什么戲,結果被寶釵一頓搶白,碰了一鼻子灰。至于她和寶玉,更是常常無風無波,三天兩頭賭氣,寶玉偶到寶釵處一玩,黛玉便冷言相譏,寶玉不過為自己辯解了一兩句:"只許同你頑,替你解悶兒,不過偶然到他那里一趟,就亂說話"。黛玉便立即以攻為守,賭氣回房,不理寶玉,害得寶玉只得"打疊起千百樣的款語軟言來勸慰"。難怪寶玉被惹急了只能口口聲聲地說:"哪一天我把心掏出來給你看看就明白了"。如果說以上這些是因為愛情是自私的,從而導致林黛玉在與寶玉相戀與寶釵相競過程中的患得患失,猜忌排斥心態(tài),尚屬情有可原的話,那么,黛玉對賈府上上下下許多人刻薄尖酸實屬不該,也許有人說,是孑然一身寄人籬下的身世導致了林黛玉的敏感多慮,處處設防。從進賈府不久,即像一只渾身長刺的刺猬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對寶釵、寶玉含酸挑刺自不必說,就是如大大咧咧活潑的史湘云,常常在貌似打趣之言中寓譏諷之意,惹得史湘云也有一回只好回敬"我自然比不上你,但你也不用見一個打趣一個"黛玉在下人面前表現(xiàn)的小姐脾氣自然也就更多了。周瑞家的送宮花給各位姑娘,迎春、探春等都忙停下手中活計,欠身道謝,而黛玉在看到周瑞家的送花來,也只瞟了一眼周瑞家的手中的花,話里有話地問了句:"單送我一個人的,還是別的姑娘都有呢?"當聽說這是送剩的最后兩朵時,頓時翻了臉,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不給我"。

由于黛玉的聰慧,更由于她寄人籬下的處境,才使她變得非常的敏感。一天晚上,她叫怡紅院的門,晴雯偏偏沒聽出是她的聲音,并說"二爺吩咐的,一概不許放人進來呢!"把個黛玉氣得怔在門外。正要發(fā)作,轉念卻想:"雖說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樣,到底是客邊。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xiàn)在他家依棲,若是認真慪氣,也覺沒趣"。正在傷心垂淚之時,又聽見寶玉寶釵的笑語聲,越發(fā)動了氣,越想越傷感,便也不顧蒼臺露冷,花徑風寒,獨立在墻角邊的花淚之下,悲悲切切,嗚咽起來。一日她臥病在床,聽到園子里的老婆子罵人,實則是罵她的外孫女兒,黛玉卻認為是在罵自己,竟氣得昏厥過去。

林黛玉的尖刻,神經質,使小性兒大多出現(xiàn)在兩種情況下:一是談到金良緣等危及到她和寶玉的愛情時;二是在遇到談論身世、貴賤、引起她悲嘆自己的處境時,這時她才會敏感地觸景生情,借題發(fā)揮。一次,當寶玉聽寶釵說吃冷灑對身體有害而放下灑杯時,不巧雪雁送手爐來,黛玉便一語雙關地說:"誰叫你送來的?難為他費心。雪雁說是紫鵑叫送來的,她馬上又說:"也虧了你暗中摸索他的話!我平時和你說的,全當耳旁風,怎么他說了你就依,比圣旨還快呢!"(諷寶玉)只有聰敏的顰兒,才能把她的妒意表達得如此鋒利而又含蓄,機帶雙調皮而又不漏痕跡。

二、坦率、純真、不畏強權的個性讓她的尖酸多了幾分可愛。

林黛玉的尖刻只是表現(xiàn)在語言上的。這是曹雪芹用來塑造黛玉這個人物形象的率真、多才機敏等側面時能運用一種手法。并不能說明林黛玉就是一個狹隘、自私、內心歹毒的婦人。

首先黛玉挖苦、譏笑、諷刺的對象不是達官貴人,便是溜段拍馬之流。當賈寶玉將北靜王就贈的圣上所賜的一串名貴念珠送給她時,她卻說:"什么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這東西:"周瑞家的送宮花,她首先注意的不是宮花的精巧,而在意是否是別人挑剩下的。她嘲諷寶玉聽戲時"裝瘋",打趣那些有權有勢的人,蔑視世俗人情等敏感、尖刻和孤傲,不僅反映出她的潔身自持,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而且也是對權勢的一種反抗。

其次,林黛玉常常是喜怒愛憎形于色、見于言,"見一個打趣一個",她常以"比刀子還厲害"的語言去挖苦人,處處事事與人計較,固而被看作"刻薄"、"小心眼"。但若仔細考究起來,卻大都是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而已?;蚴且粋€高傲的小女子任性的天性,我們應看重的是她常常一語道出事情的真相,不給那些看風使舵、謅上媚下、欺弱凌貧、心術不正之徒留一點余地。這不僅是她疾惡如仇的品性的自然表現(xiàn),而且還說明她胸懷坦蕩,心有所思、口有所言,常把自己的心靈毫無遮掩地坦露出來。

再次,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標傲世、目無下塵,"其實她是很謙和的她人坦率真,見人以誠。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香菱是寶釵的丫環(huán),向黛玉請教學詩,黛玉卻熱誠相接,并說:"既要作詩,你望洋興嘆拜我為詩。"純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耐心地給香菱講解詩的作法和要點,教香菱品詩,說明她摒棄了"上智下愚,富貴貧賤"的俗見。她把自己的詩集珍本借給香菱,并圈定篇目令其閱讀,批改香菱的習作,堪稱是"誨人不倦",她待人寬厚,從不與人心存介蒂。故史湘云把她稱作戲子傷了她的自尊,她有點不悅??蛇^了一會兒攜了寶玉的"寄生草"四房,便又"與湘云同看",在對待寶釵的態(tài)度上,尤見其天真篤實。本為情敵,無嫌猶猜,但在寶釵略表關懷,予以訓導之后,她便開誠布公,肝膽相照,和薛寶釵掏出心窩子的話,并引咎其責:"你素日待人,固然是好的,然我是個多心的,只當你心里藏奸。從前日你說雜書不好,又努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此后,她對寶釵如親姐姐一般,連寶玉也感到驚奇。這又是何等的寬厚和深厚坦白!

三、皎美的容顏、濃郁的詩人氣質造就了一個內慧外秀的“紅顏”。

《紅樓夢》第三回"接外孫賈母惜孤女"中,黛玉"年貌雖小,卻舉止不俗,身體面龐雖弱不勝衣,卻有一段風流態(tài)度",黛玉之美已見端睨。

作者并未直接著墨描繪黛玉之美,而是巧借鳳姐的嘴及寶玉的眼來突出黛玉的絕世美麗。心直口快的鳳姐一見黛玉即驚嘆"天下竟有這樣標致的人兒,我今日算看見了!"通過"寫虛"的形式給人留下了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再從寶玉眼里看見黛玉的形象"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裊裊婷婷的女兒"、"神仙似的妹妹"。

林黛玉之美,還表現(xiàn)在她才學橫溢和濃郁的詩人氣質。曹雪芹胸中筆下的林黛玉,是一個詩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她愛書,不但讀《四書》,而且喜讀角本雜劇《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等;對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隱、陸游等人的作品,不僅熟讀成誦,且有研究體會;她不僅善鼓琴,且亦識譜。曹雪芹似乎有意將歷代才女如薛濤、李清照、李雙卿等的某些特點,融進林黛玉的性格。但林黛玉又完全區(qū)別于歷代的才女,這就是曹雪芹賦予她悲劇命運和叛逆精神的個性特征。在大觀園里,她與薛寶釵可謂"雙峰對峙,二水分流,"遠遠高也于諸裙釵,在博學多識方面,可能略遜寶釵;但在詩思的敏捷,詩作的新穎別致、風流飄灑方面,林黛玉卻是出類拔萃、孤標獨樹的。詩社每次賽詩,她的詩作往往為眾人所作祟,所激賞,因而不斷奪魁。她的詩之所以寫得好,是由于她有極其敏銳的感受力、豐富奇特的想像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極平凡的事物,她只一觸到,立即就產生豐富的想像;新奇的構思和獨特的感受和見解。尤其可貴的是,她能將自己的靈魂融進客觀景物、通過詠物抒發(fā)自己的痛苦的靈魂和悲劇命運。她的《白海棠》詩,既寫盡了海棠的神韻,亦傾訴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嬌羞默默同誰訴"一句,最為傳神:這既是對海棠神態(tài)的描摹,也是自我心靈的獨白,她有銘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環(huán)境的壓迫和自我封建意識的束縛,就是對同生共命的紫鵑、甚至對知音賈寶玉,也羞于啟齒,只有悶在心里,自己煎熬。這便愈顯其孤獨、寂寞和痛苦。

四、癡情女叛逆者性格決定了她的悲劇人生。

《紅樓夢》中最激動人心、催人淚下的,還是黛玉的叛逆者的性格。在她的身上閃耀著追求個性解放、爭取婚姻自由初步民主主義思想的光輝。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她不僅才學橫溢,學識淵博,而且又是那樣如饑似渴地閱讀"性靈之學"和描寫愛情的角本雜劇,那樣如醉如癡地沉浸在藝術的境界,在竟把《西廂記》、《牡丹亭》中的"淫詞艷曲"引為酒令。對于賈府的"混世魔王"、"禍胎孽根"、貳臣逆子賈寶玉,竟引為知音,結為同心,從思想到行動都對他予以支持。在大觀園里,不勸寶玉走"仕途經濟之道",從不說這些"混帳話"的,只有她一人而已,所以"寶玉深敬黛玉"。林黛玉身上閃爍著詩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滿了叛逆的精神。這是曹雪芹賦予這一形象新的基因,使她從根本上有別于歷代的才女。

從通篇《紅樓夢》來看,林黛玉本就是個悲劇性人物,無論從她身世、性格,還是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上看,都不可能讓黛玉的人生有好結局,因為家庭觀念、封建宗法思想,是不可能容忍她和寶玉的愛情開花結果,一個癡情女子面對無果的愛情、奈何她再博學、再聰慧孤傲,也終將敵不過社會大環(huán)境,悲劇結局自是意料中事。

參考文獻:

[1]《紅樓夢》,曹雪芹著。

[2]《紅樓夢論源》,朱淡文著。

[3]《中國古代文學史》,游國恩著。

[4]《中國古代文學史》,袁行沛著。

22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