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會設(shè)計

5U文學網(wǎng) > 實用文 > 教學資料 > 班會設(shè)計 > 舉例分析文學語言蘊藉性,文學語言的含蓄性和豐富性

舉例分析文學語言蘊藉性,文學語言的含蓄性和豐富性

| admin

談談文學話語的蘊藉性。

一、定義:

“蘊藉”一詞來自中國古代詩學,在古代 又常常寫作“醞藉”或“蘊籍”。 “蘊”原義為積聚、收藏,引申為含義深 奧;“藉”原義為草墊,有依托之義,引 申為含蓄。 ?在古代詩學中“蘊藉”往往被用來指文學 作品中那種意義含蓄有余,蓄積深厚的狀況。

二、文學與話語蘊藉

文學以一定的話語形態(tài)去蘊含多重復雜意義,或把多重復雜意義蘊含在一定的話語形態(tài)之中。 話語蘊藉指文學活動的蘊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長的語言與意義狀況。

文學作為話語蘊藉具有兩層含義:

第一、整個文學活動帶有話語蘊藉屬性。

第二、被創(chuàng)造出來以供閱讀的特定文本帶有話語蘊藉屬性。

這兩層意思在文學中是統(tǒng)一起作用的。

如何理解文學的話語蘊藉性?

話語蘊藉

話語蘊藉是指文學活動的蘊藉深厚(語言文字是含蓄不露的,而意義又是深厚的)而又余味深長(有限中蘊蓄著無限;單一外衍生出多解)的語言與意義狀況,表明文學作為社會化與實踐,蘊含著豐富的意義生成可能性.

進一步看,文學作為話語蘊籍,有兩層含義:

第一,整個文學活動帶著話語蘊籍屬性.第二,在更具體的層次上,被創(chuàng)造出來以供閱讀的特定文本帶有話語蘊籍屬性.

話語蘊藉的典范形態(tài)(兩種典范的文本修辭形態(tài))

1)含蓄:有限的話語中隱含或者蘊蓄仿佛無限的意味 → 小中蓄大

2)含混:看似單義而確定的話語蘊藉多重不確定的意義 → 一中生多

分析文學的話語蘊藉性 以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為例

先看原文: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guān)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簡析:

整片文章充滿著文字的含蓄,內(nèi)斂。對生活的美好追求。

文中首句便表達對明天的幸??释6颂幍摹懊魈臁笔翘撝傅母拍?,表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喂馬、劈柴、糧食和蔬菜等等意象只是現(xiàn)實世界的一個縮影,代表著生活中的物質(zhì)生活。而物質(zhì)與理想本是非常相互矛盾體。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當然是理想,是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含蓄的表達反映現(xiàn)實的骨感,理想的豐滿。

閃電的意象是表達生活中未知的風險與挑戰(zhàn),未來生活的艱辛,然而作者將這些風險和艱難也幻化為是幸福的。從側(cè)面,更加托顯樂觀心態(tài)。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是對美好生活的具體化,以至于這些美好的東西都有了具體的抽象。讓每個事物都和自己有關(guān),生活的本質(zhì)不就是把現(xiàn)實的東西抽象化,把抽象的東西現(xiàn)實表達嗎?作者用比較含蓄的語言表達出一個對生活充滿追求與向往的人。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其中陌生人也是虛指的。陌生的人,也會漸漸變成熟悉的人。而熟悉的人,也會變成陌生人。就這么簡單的話語表達出作者心中的無限感慨與對生活的感悟。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對理想的結(jié)語,對現(xiàn)實世界的總結(jié),這種矛盾是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是自己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掙扎所追求的一種理想而已。反觀現(xiàn)實中的自己,可不是一無所有嗎?這種強烈的對比,顯得生活的殘酷。

什么是話語蘊藉?怎樣理解文學的話語蘊藉屬性?試結(jié)合具體作品加以說明。

整個文學活動都具有話語蘊藉的特性,同時特定的文本也具有話語蘊藉性。話語蘊藉由作者來創(chuàng)造,讓讀者去體味。文學話語不同于日常話語、新聞話語、科技話語、政治話語,因為文學話語具有話語蘊藉性。在特定的文本里,話語蘊藉可以通過一個篇章段落來體現(xiàn),有時還可以是一個句子、一個詞、一個字,甚至可以是人名和地名。 沒有梧桐引不來鳳凰,梧桐樹多的地方自然會有鳳凰的降臨,于是這個地方便取名為落鳳坡。這本是一個十分普通的名字,然而,當它出現(xiàn)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的時候,便具有了一定的話語蘊藉屬性。因為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個和臥龍先生諸葛亮齊名的人物,他就是鳳雛先生龐統(tǒng)龐士元。當我們讀到龐統(tǒng)行軍至落鳳坡,一種不祥的預感便涌上心頭。鳳雛,落鳳。果然,龐統(tǒng)與的盧寶馬一起喪命于亂箭之下。 以上是地名,讓我們再看幾個人名的例子。作為中國文學史上藝術(shù)成就最高的小說,《紅樓夢》就大量的運用了話語蘊藉的手法。在《紅樓夢》的第一回和最后一回,都提到了兩個人物:一個是甄士隱,另一個是賈雨村。這兩個人名具有了一定的話語蘊藉屬性。甄士隱,將真事隱去。賈雨村,假語村言。這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就構(gòu)成了這“滿紙荒唐言”的《紅樓夢》。 在《紅樓夢》的第一回,出現(xiàn)了兩個女人,一個是甄士隱的女兒,甄英蓮;另一個是賈雨村的夫人賈嬌杏。而這兩個女人幾乎代表了整部《紅樓夢》中女人的命運。甄英蓮,真的應該可憐;賈嬌杏,僥幸,但是是假的。 賈府的四個女兒: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連起來念就是原(元)本應(迎)該嘆(探)息(惜)的一群女人。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表現(xiàn)出了《紅樓夢》中女人的命運。 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黛玉葬花,無疑是整部《紅樓夢》中較為出彩的一個情節(jié)。出彩之處就在于,在這個情節(jié)當中,作者運用了雙重的話語蘊藉性。我們形容一個女孩長的漂亮,往往說她長的像一朵花。其實在金陵十二釵中,林黛玉本身就是一朵花。黛玉即花,花即黛玉。這是第一重話語蘊藉性。為什么偏偏要安排黛玉葬花呢?其實作者這是在暗示黛玉悲劇命運的開始?,F(xiàn)在是黛玉葬花,馬上要葬的就是黛玉了,正如剛剛所講,黛玉即花,花即黛玉。這是另一重話語蘊藉性。果然,在接下來的故事中黛玉香銷玉隕。讀罷這一段悲涼凄慘的故事,我們不禁會留下“一把辛酸淚”。此處作者將話語蘊藉運用的爐火純青,發(fā)揮的淋漓盡致,使我們佩服的五體投地,令人鼓掌稱贊,拍案叫絕,太妙了! 在報告文學中,也經(jīng)常運用話語蘊藉的手法。記得在一篇報告文學中有這樣一句話:李金羽打“小門”入網(wǎng)?!靶¢T”在這里就運用了話語蘊藉的手法?!靶¢T”在這里代指對方守門員的褲襠。如果我們說“李金羽射門,球穿檔入網(wǎng)”,這是兩個球迷在談論球賽。而如果我們說“李金羽打小門入網(wǎng)”,這就是文學,這就是報告文學。 以上闡述了文學作品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屬性——話語蘊藉,希望你能夠有所收獲。

2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