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銷活動

5U文學網(wǎng) > 實用文 > 活動方案 > 促銷活動 > 宋代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宋朝三位著名文學家

宋代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宋朝三位著名文學家

| admin

宋朝著名文學家,政治家,簡明事跡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特強,從小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歷二年(1042)登楊鎮(zhèn)榜進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后,隱居,病死于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謚文。

蘇軾

(1037~1101)

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生平

與思想嘉佑元年(1056),蘇軾首次出川赴京應舉,次年與弟轍中同榜進士,深受主考歐陽修賞識。嘉佑六年應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后其父蘇洵于汴京病故,他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初還朝任職。因與王安石的變法主張有許多不同,請求外調(diào),自熙寧四年至元豐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元豐二年(1079)他因所謂以詩文誹謗朝廷的罪行下獄。僥幸被釋后,謫貶黃州。元佑元年(1086),舊黨執(zhí)政。蘇軾被調(diào)回京都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但在罷廢免役法問題上與舊黨發(fā)生分歧。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賈易等人尋隙誣告,蘇軾請求外任,先后被派知潁州、揚州、定州。這期間,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不斷進行某些興革。紹圣元年哲宗親政,新黨得勢,貶斥元佑舊臣,蘇軾被一貶再貶,由英州(今廣東英德)、惠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縣)。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蘇軾在儒學體系的基礎上濡染佛老,他把儒、佛、老三家哲學結(jié)合起來,各家思想對他幾乎都有吸引力。他早年具有儒家輔君治國、經(jīng)世濟民的政治理想,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積習。佛老思想一方面幫助他觀察問題比較通達,在一種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背后,仍然堅持著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主義又有嚴重的逃避現(xiàn)實的消極作用。這種人生思想和生活態(tài)度,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都有明顯的反映。蘇軾在政治道路上是坎坷的。由于他主張改革但不贊成王安石變法,因而既與變法派發(fā)生矛盾,又同維持現(xiàn)狀的保守派有所上蘇軾為人表里澄澈,講究風節(jié)操守,這就使他既不見容于元豐,又不得志于元佑,更受摧折于紹圣。然而這正好有利于他加深閱歷,擴大視野,使他在文學上獲得很大的成功。

歐陽修是什么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歐陽修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綿州(今四川省綿陽市),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歐陽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后累贈太師、楚國公,謚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領導了北宋革新運動,繼承并發(fā)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其散文創(chuàng)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1072年9月22日,歐陽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歲。

北宋著名文學家是誰 北宋名人有哪些

1、北宋著名文學家是蘇軾。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后人稱為蘇東坡。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他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2、北宋名人有哪些

(1)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涿郡人,生于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qū)東關)。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政治家,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

(2)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quán)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后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zhuǎn)世[1],由于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3)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今山西省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后代。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4)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人。北宋時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fā)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什么家?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什么家?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范仲淹是北宋的什么家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今蘇州市)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于應天府書院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yǎng),改回本名。后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刀ㄔ辏?040年),與韓琦共同擔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歷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上疏《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十項改革措施。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jié)操,對后世影響深遠 。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范仲淹,是著名的哪三大家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世稱“范文正公”。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祖籍邠州(今陜西省彬縣),后遷居蘇州吳縣(今江蘇省吳縣)。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shù)度被貶。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終年64歲。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陽東南萬安山,諡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有《范文正公集》傳世,通行有《四部叢刊》影明本,附《年譜》及《言行拾遺事錄》等。

范仲淹是什么朝代

范仲淹是北宋詩人,字希文

求采納

范仲淹是什么朝代的人?

范仲淹:(969 -1052),字希文,吳縣(今屬江蘇)人。宋真宗朝進士。慶歷三年(1穿43)七月,授參知政事,主持慶歷改革,因守舊派阻撓而未果。次年罷政,自請外任,歷知州、鄧州、杭州、青州。卒諡文正。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成就亦杰然可觀。散文《岳陽樓記》為千古名篇

范仲淹字什么什么

范仲淹,字希文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諡文正,亦稱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祖籍邠州(今陜西省彬縣),后遷居蘇州吳縣(今江蘇省吳縣)。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shù)度被貶。他的文學素養(yǎng)很高,著名的《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名句。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1052年6月19日)病逝于徐州,終年63歲。是于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陽東南萬安山,封楚國公、魏國公,有《范文正公集》傳世等。

范仲淹的字是什么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祖籍邠州(今陜西省彬縣),后遷居蘇州吳縣(今江蘇省吳縣)。

范仲淹的內(nèi)容是什么

范仲淹的思想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人物簡介: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yǎng),改回本名,后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屢遭貶斥。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同擔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歷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上疏《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十項改革措施。慶歷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任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四歲,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jié)操,對后世影響深遠。

范仲淹是個什么人?

宋代名臣范仲淹,字希文,989年生于江蘇吳縣,他的生母生父早年亡,繼母謝氏無以為生,便改嫁于青陽縣長山朱文瀚。當時,尚在襁褓之中的范仲淹,也隨繼母育于朱家,不久,朱氏因病而亡,范仲淹全由繼母撫養(yǎng)長大。盡管生活貧苦,但他堅持刻苦讀書。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與滕子京同時進士及第,不久,便邀滕子京來青陽長山,并赴九華山游憩。從此,兩人成為至交。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慶歷三年(1043),仁宗任用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副宰相)。這年9月,他奉詔條上十事,即“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桑農(nóng)”、“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意欲改革時弊、考核官吏、裁減閑冗。但他提出的所謂“新政”,前后只一年時間,便因貴族官僚的攻擊和反對而告失敗。慶歷四年,范仲淹出任陜西河東宣撫使,翌年初又被罷。滕子京中進士后也曾任京官多年,后因被人誣告,于仁宗慶歷四年貶為岳州(岳陽縣)知州。1046年,滕子京重修建于唐初的岳陽樓,并加以擴建,把唐宋人詠岳陽樓的詩賦刻在石上,嵌于樓壁。范仲淹于這年9月15日“作文以記之”。盡管他們當時或被謫貶,或被罷官,但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指出自己的更高抱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正是這樣的思想境界,《岳陽樓記》成了世世代代的名篇。

范仲淹在池州許多地方留下足跡,《建德縣志》卷之九中,載有他的一首題為《堯廟》的詩:“千古如天日,巍巍與善功。禹終平洚水,舜載致薰風。江海生靈外,乾坤揖讓中。鄉(xiāng)人不知此,蕭鼓謝年豐?!睔v史悠久的建德(今東至)縣,素有堯舜之鄉(xiāng)的稱譽。堯廟即位于縣城堯渡鎮(zhèn)北10公里處的歷山。相傳舜帝耕于此山,堯帝千里來訪。所以,歷山及縣城有多處皆以“堯舜”命名。范仲淹游歷山唱堯廟,也許罷官之后游此而作,亦或進士及第所寫,均無從考據(jù)。《堯廟》這首詩是對堯舜功勛的贊頌。

范仲淹卒于1052年,卒諡文正,生前著有《范文正公集》。因其與池州結(jié)下不解之緣,后人對其十分景仰。清代,曾在范仲淹少時居地的長山(今青陽木鎮(zhèn)長山村),建有范文正公祠堂,“為屋十楣,有室以奉遺像,有堂以嚴祭享,有廊以居守祀者”(丁黼:《范文正公祠堂記》)。由此可見,范氏祠堂規(guī)模之大。惜歷經(jīng)兵火,今已無存。

范仲淹都做過什么官?

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宋太宗端拱二年)八月初二,兩歲時,父范墉病故,母謝氏,貧無依靠,改嫁朱文翰(當時任平江府推官),仲淹遂改名朱說。四歲隨繼父北歸長山縣(現(xiàn)鄒平縣長山鎮(zhèn))河南村,年稍長,繼父讓其學習商賈技藝,皆不喜愛,唯愿讀書。因隨母改嫁倍受歧視,加之家境貧寒,范仲淹自幼形成自強不息的性格。1009年(大中祥符二年),范仲淹到長白山醴泉寺借讀,刻苦自律,倍受磨難,每日"畫粥斷齏",篤學不輟。1011年(大中祥符四年),范仲淹得知身世后,前往河南應天府拜戚同文為師,繼續(xù)苦學。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中進士,初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yǎng)。29歲,復范姓, 改名仲淹。后歷任大理寺丞、秘閣校理、太常博士、右司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曾出任陜西宣撫史、陜西四路安撫史,戰(zhàn)功顯赫,又曾做過泰州,楚州、陳州、睦州、饒州、潤州、越州、延州,耀州,彬州、鄧州、青州等地方官。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shù)度被貶。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終年64歲。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陽東南萬安山,諡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北宋代政治家文學家詩歌被稱為半刀體的作家是誰?

“應該是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也被稱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為“唐宋八大家 之一?!?/p>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為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鐘山,享年六十六歲。累贈為太傅、舒王,謚號“文”,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jīng)學,著書立說,創(chuàng)“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jīng)變古學風的形成。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fā)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有《臨川集》等著作存世。

范仲淹是哪里人?

問題一:范仲淹是哪里人 祖籍彬州(今陜西省彬縣),生于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

問題二:范仲淹是哪里人 河北正定人

問題三:范仲淹是哪的人,分別在哪當過官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秋和八年(1015年)春,他通過科舉考試,中榜成為進士。在崇政殿參加御試時,他第一次看見年近五旬的真宗皇帝。后來還榮赴了御賜的宴席。 二月的汴京(今開封市),春花滿目.進士們坐跨駿馬,在鼓樂聲中游街:“長白一寒儒,名登二紀余”。他吟著這樣的詩句,想到自己已經(jīng)二十七歲。比起旁邊的滕宗諒等人,年紀顯得大了許多。不久,他被任命為廣德軍的司理參軍(廣德軍位置在今安徽廣德縣一帶,司理參軍是掌管訟獄、審理案件的官員,從九品)。接著,又調(diào)任為集慶軍節(jié)度推官(集慶軍轄境位置在今安徽亳州一帶,節(jié)度推官是幕職官,從八品)。他把母親接來贍養(yǎng),并正式恢復了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從此開始了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被調(diào)往泰州海陵西溪鎮(zhèn)(今江蘇省東臺縣附近),做鹽倉監(jiān)官――負責監(jiān)督淮鹽貯運轉(zhuǎn)銷.西溪鎮(zhèn)瀕臨黃海之濱,鎮(zhèn)上雖也可偶見牡丹,其荒遠情景畢竟與內(nèi)地不同。乍聽風浪的呼嘯及野鶴的長唳,范仲淹不免略覺惆悵.而倉官既屬于閑差,他便暫以疏懶飲宴采自我解嘲:“卑犧曾未托椅梧,敢議雄心萬里途!蒙叟自當齊黑白,于牟何必怨江湖……一醉一吟疏懶甚,溪人能信解嘲無?” 天圣六年(1028年),經(jīng)過晏殊的推薦,他榮升秘閣校理――負責皇家圖書典籍的??焙驼恚亻w設在京師宮城的崇文殿中.秘閣校理之職,實際上屬于皇上的文學侍從。在此,不但可以經(jīng)常見到皇帝,而且能夠耳聞不少朝廷機密。對一般宋代官僚采說,這乃是難得的騰達捷徑。

問題四:范仲淹是哪里人? 范仲淹生于河北真定府

問題五:范仲淹是哪朝人?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世稱“范文正公”。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祖籍州(今陜西省彬縣),后遷居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埂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shù)度被貶。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終年64歲。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陽東南萬安山,謚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有《范文正公集》傳世,通行有《四部叢刊》影明本,附《年譜》及《言行拾遺事錄》等。

問題六:范仲淹是哪的人,分別在哪當過官 吳縣(今屬江蘇)人,

問題七:范仲淹是什么朝代的人? 范仲淹:(969 -1052),字希文,吳縣(今屬江蘇)人。宋真宗朝進士。慶歷三年(1穿43)七月,授參知政事,主持慶歷改革,因守舊派阻撓而未果。次年罷政,自請外任,歷知州、鄧州、杭州、青州。卒謚文正。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成就亦杰然可觀。散文《岳陽樓記》為千古名篇

問題八:范仲淹是哪國的人? 中國 ,北宋神宗年間參知政事(副宰相),在1043年進行政治改革。

問題九:范仲淹是個什么人? 宋代名臣范仲淹,字希文,989年生于江蘇吳縣,他的生母生父早年亡,繼母謝氏無以為生,便改嫁于青陽縣長山朱文瀚。當時,尚在襁褓之中的范仲淹,也隨繼母育于朱家,不久,朱氏因病而亡,范仲淹全由繼母撫養(yǎng)長大。盡管生活貧苦,但他堅持刻苦讀書。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與滕子京同時進士及第,不久,便邀滕子京來青陽長山,并赴九華山游憩。從此,兩人成為至交。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慶歷三年(1043),仁宗任用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副宰相)。這年9月,他奉詔條上十事,即“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桑農(nóng)”、“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意欲改革時弊、考核官吏、裁減閑冗。但他提出的所謂“新政”,前后只一年時間,便因貴族官僚的攻擊和反對而告失敗。慶歷四年,范仲淹出任陜西河東宣撫使,翌年初又被罷。滕子京中進士后也曾任京官多年,后因被人誣告,于仁宗慶歷四年貶為岳州(岳陽縣)知州。1046年,滕子京重修建于唐初的岳陽樓,并加以擴建,把唐宋人詠岳陽樓的詩賦刻在石上,嵌于樓壁。范仲淹于這年9月15日“作文以記之”。盡管他們當時或被謫貶,或被罷官,但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指出自己的更高抱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正是這樣的思想境界,《岳陽樓記》成了世世代代的名篇。

范仲淹在池州許多地方留下足跡,《建德縣志》卷之九中,載有他的一首題為《堯廟》的詩:“千古如天日,巍巍與善功。禹終平洚水,舜載致熏風。江海生靈外,乾坤揖讓中。鄉(xiāng)人不知此,蕭鼓謝年豐?!睔v史悠久的建德(今東至)縣,素有堯舜之鄉(xiāng)的稱譽。堯廟即位于縣城堯渡鎮(zhèn)北10公里處的歷山。相傳舜帝耕于此山,堯帝千里來訪。所以,歷山及縣城有多處皆以“堯舜”命名。范仲淹游歷山唱堯廟,也許罷官之后游此而作,亦或進士及第所寫,均無從考據(jù)。《堯廟》這首詩是對堯舜功勛的贊頌。

范仲淹卒于1052年,卒謚文正,生前著有《范文正公集》。因其與池州結(jié)下不解之緣,后人對其十分景仰。清代,曾在范仲淹少時居地的長山(今青陽木鎮(zhèn)長山村),建有范文正公祠堂,“為屋十楣,有室以奉遺像,有堂以嚴祭享,有廊以居守祀者”(丁黼:《范文正公祠堂記》)。由此可見,范氏祠堂規(guī)模之大。惜歷經(jīng)兵火,今已無存。

問題十:范仲淹母親是哪的人 百度知道怎么提問 在哪里輸入

224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