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銷活動

5U文學(xué)網(wǎng) > 實用文 > 活動方案 > 促銷活動 > 七年級上冊語文最后四首古詩,七年級上冊語文四首古詩四首

七年級上冊語文最后四首古詩,七年級上冊語文四首古詩四首

| admin

七年級上冊的四首古詩是什么

七年級古詩四首:

收貨了知識!

天凈沙·秋思

元代:馬致遠(yuǎn)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fā)出凄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fēng)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yuǎn)的地方。

錢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譯文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連成一片。

幾只早出的黃鶯爭相飛往向陽的樹木,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筑巢銜泥。

紛繁的花朵漸漸開放使人眼花繚亂,淺淺的青草剛剛夠上遮沒馬蹄。

最愛的湖東美景百游不厭,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一條白沙堤。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

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dá)?歸雁洛陽邊。

譯文

郁郁蔥蔥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綠水之間。

潮水漲滿,兩岸與江水齊平,整個江面十分開闊,帆順著風(fēng)端直高掛。

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

我的家書應(yīng)該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歸雁啊,請給我捎回洛陽那邊!

觀滄海

作者: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和百草一叢一叢的,十分繁茂。

秋風(fēng)吹動樹木發(fā)出悲涼的聲音,海中翻騰著巨大的波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發(fā)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chǎn)生出來的。

慶幸得很哪,就用詩歌來表達(dá)心志吧。

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十五課古詩四首后兩首的翻譯和賞析

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十五課古詩四首后兩首分別是《錢塘湖春行》、《天凈沙 秋思》

《錢塘湖春行》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注釋

選自《白氏長慶集》。錢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陳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間,因與其他山不相接連,所以稱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賈亭:又叫賈公亭。西湖名勝之一,唐朝賈全所筑。唐貞元(公元785~804年)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錢塘潮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漲,水面剛剛平了湖岸。初:副詞,剛剛。云腳低:指云層低垂,看上去同湖面連成一片。點明春游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云腳:接近地面的云氣,多見于降雨或雨初停時。

4、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鸝。鶯:黃鸝,鳴聲婉轉(zhuǎn)動聽。

5、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

6、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

7、啄:銜取。燕子銜泥筑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cè)重禽鳥。

8、暖樹:向陽的樹。

9、亂花:紛繁的花。漸:副詞,漸漸的。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淺草:剛剛長出地面,還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剛夠上。沒: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側(cè)重花草。

10、行不足:百游不厭。

11、陰:同“蔭”,指樹陰。

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筑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一條。人由北而西而南而東,環(huán)湖一周,詩則以湖東綠楊白堤結(jié)束,以“最愛”直抒深情。

13、云腳:接近地面的云氣,多見于將雨或雨初停時。

14、沒(mò):隱沒。

15、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

16、不足:不夠。

全詩以“行”字為線索,從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終。以“春”字為著眼點,寫出了早春美景給游人帶來的喜悅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寫出了自然美景給予人的感受。如不說綠草如茵,而說“淺草才能沒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從結(jié)構(gòu)上看,從描寫孤山寺一帶景色到描寫白沙堤一帶景色,中間的轉(zhuǎn)換不露痕跡,銜接非常自然。

譯文

走在西湖邊。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公亭的西面,湖水漲潮時剛好與堤齊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幾只早出的黃鶯爭著飛上向陽的樹,不知誰家新來的燕子正銜著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繽紛的春花(野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我最愛漫步在西湖東邊欣賞美景,欣賞得不夠,就再去看那綠色楊柳下迷人的斷橋白沙堤。

賞析

《錢塘湖春行》生動地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fēng)光,是一首唱給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贊歌。詩的首聯(lián)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又給讀者以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后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蕩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tài)天容。頷聯(lián)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zhuǎn)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筑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寫出了初春的生機?!皫滋帯倍?,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yīng)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tài)?!罢l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xiàn)出詩人細(xì)膩的心理活動,并使讀者由此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頸聯(lián)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jié),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么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lián)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lián)細(xì)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xiàn)鶯燕新來的動態(tài);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準(zhǔn)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于他寫出了季節(jié)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lián)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lián)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里,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臥碧波之中,堤上騎馬游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余興未闌,集中飽滿的感受給讀者無盡的回味。

中國歷史上,在天堂杭州當(dāng)剌史的可以說是不乏名人,不過,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兩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蘇東坡了。他們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緬懷的政績,而且也流傳下來許多描寫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詩詞文章與傳聞軼事,所以又有人們稱他們?yōu)椤帮L(fēng)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錢塘湖春行》就是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篇,這首詩不但描繪了西湖旖旎駘蕩的春光,以及世間萬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機,而且將詩人本身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中的心態(tài)和盤托出,使人在欣賞了西湖的醉人風(fēng)光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對春天、對生命的滿腔熱情所感染和打動了。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詩歌的第一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yuǎn)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與外湖之間,峰巒疊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觀景,美不勝收。賈亭,又叫賈公亭,據(jù)《唐語林》卷六載,貞元中,賈全任杭州剌史時,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稱其為賈公亭,未五六十年后廢。貞元是唐德宗的年號,從公元780年到805年。白居易寫此詩時,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處名勝。白居易一開始來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賈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見春水蕩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盡收眼底?!俺跗健彼磉_(dá)的是白居易對春日里西湖的一種特有的感受。由于連綿不斷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來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著就要與視線持平了,這種水面與視線持平的感覺只有人面對廣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覺,也是一個對西湖有著深刻了解和喜愛的人才能寫出的感受。此刻,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云幕構(gòu)成了一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而正當(dāng)詩人默默地觀賞西湖那靜如處子的神韻時,耳邊卻傳來了陣陣清脆的鳥鳴聲,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視線從水云交界處收了回來,從而發(fā)現(xiàn)了自己實際上是早已置身于一個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边@四句是白居易此詩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為搶眼的句子,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幾處,是好幾處,甚至也可以是多處的意思。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xiàn)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樹上的黃鶯一大早就忙著搶占最先見到陽光的“暖樹”,生怕一會兒就會趕不上了。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而不知是誰家檐下的燕子,此時也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tài),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黃鶯是公認(rèn)的春天歌唱家,聽著她們那婉轉(zhuǎn)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嫵媚;燕子是候鳥,她們隨著春天一起回到了家鄉(xiāng),忙著重建家園,迎接嶄新的生活,看著她們飛進飛出地搭窩,使人們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在對天空中的小鳥進行了形象的擬人化描寫之后,白居易又把視線轉(zhuǎn)向了腳下的植被,“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也是一聯(lián)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對象的細(xì)致觀察以及準(zhǔn)確把握其特征的能力?;ǘ云鋪y,乃至要亂得迷了賞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詩句中,很少有這種寫法,而這種獨到的感受,卻正是白居易在欣賞西湖景色時切身的體驗,五顏六色的鮮花,漫山野地開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襯下,千姿百態(tài),爭奇斗艷,使得白居易簡直不知把視線投向哪里才好,也無從分辨出個高下優(yōu)劣來,只覺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住了,真是美不勝收,應(yīng)接不暇呀?!皝y花漸欲迷人眼”一句是駐足細(xì)看,而“淺草才能沒馬蹄”,則已經(jīng)是騎馬踏青了,在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的西子湖畔,與二三友人,信馬由韁,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該是一件多么愜意的事情呀,馬兒似乎也體會到了背上主人那輕松閑逸的興致,便不緊不慢地,踩著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長長的白堤。詩人在指點湖山、流連光景的不經(jīng)意間,偶然瞥到了,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時隱時現(xiàn)的情景,覺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將其寫入了詩中,沒想到就是這隨意的一筆,卻為全詩增添了多少活潑情趣和雅致閑情。著名美學(xué)家別林斯基曾說過,“無論在哪一種情況下,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fā)出的。因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絕對的美,這美隱藏在創(chuàng)造或者觀察它們的那個人的靈魂里?!卑拙右椎摹跺X塘湖春行》恰恰說明了這一美學(xué)欣賞真理。整首詩寫出了白居易對西湖的喜愛和贊嘆之情。因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會有不盡人意之處,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無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為他不但善于觀察,而且更善于發(fā)現(xiàn)和體驗。我們現(xiàn)在每每有逛景不如聽景的體會,或是聽朋友介紹,或是在影視風(fēng)光片中,聽說和看到名勝山水美不勝收,心中不由得生起無限向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臨其境,面對真山真水,卻反而覺得遠(yuǎn)沒有預(yù)期的那樣動人美麗。這就是因為我們不能帶著一種發(fā)現(xiàn)欣賞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帶著一種先入為主的過高的甚至是帶有幾分挑剔的眼光去游山玩水的原因呀。試想古往今來,西湖向人們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而又有多少人見證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頭來,我們?nèi)匀恢荒芤髡b幾位大詩家不多的幾首作品,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蘇東坡這樣的大文豪光臨的時候,才像孔雀開屏般地展現(xiàn)她那驚人的美艷?西湖的鳥兒,只有到了大詩人白居易面前,才“爭暖樹”、“啄春泥”不成?其實不論何時何地,西湖都是最美的,我們不是也知道這樣的名句嗎:“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p>

白居易就是因為有著這樣一副難得的美學(xué)家的欣賞眼光,才能在無數(shù)西湖的游客中,獨具慧眼地發(fā)現(xiàn)它的動人之處,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賜予人類的這一人間天堂。白居易并沒有看到很多的“早鶯”和“新燕”,只有“幾處”、只見“誰家”而已,要是我們,說不定還會因為沒有到“處處”聞鶯、“家家”有燕的時節(jié),而感到遺憾,心想要是再晚來十天半個月就好了??墒前拙右讌s不這樣認(rèn)為,少有少的好處,正因為少,才是“早鶯”,才是“新燕”,才有一種感知春天到來的喜悅,如果詩人沒有一種年輕的心態(tài)和熱愛生命與春天的胸懷,恐怕就不會被這為數(shù)不多的報春者所打動,所陶醉,而欣然寫下這動人的詩篇了。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聞花花香,見草草美,為四處點綴的各色野花而心亂神迷,為沒過馬蹄的草地而唏噓感嘆了。仔細(xì)想一想,沒過馬蹄的草地其實是最平常不過的了,觀賞這樣的草坪根本用不著在春天趕到西子湖畔,在我們的街頭綠地就可以了,不過,橫在我們與草坪之間的恐怕有一塊醒目的標(biāo)牌:“請勿踐踏草地”,于是,一切與自然的拉近,也就在剎那間,變成了一句嚴(yán)肅的警告,而今天都市里的人們對自然景觀而非人造景觀的漠視或無動于衷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過,白居易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發(fā)現(xiàn)春天的眼睛,所以他會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連忘返:“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卑咨车?,即白堤,又稱沙堤或斷橋堤,西湖三面環(huán)山,白堤中貫,在湖東一帶,總攬全湖之勝。而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時,也確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過其堤在錢塘門之北,可是后人多誤以白堤為白氏所修之堤了。

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記,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最后,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在楊柳的綠陰底下,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地離去了。耳畔還回響著由世間萬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贊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瀉出一首飽含著自然融合之趣的《錢塘湖春行》的優(yōu)美詩歌來。

事實上,白居易在這首詩中所表達(dá)的那種對于春天或美好事物的敏銳觀察與體驗,在許多古代詩人中都是非常常見的,唯其如此,他們才能像白居易一樣,在春天剛剛來到人間時,就已經(jīng)欣喜地發(fā)現(xiàn),并為之感動不已,激起他們創(chuàng)作的欲望,寫下動人的詩篇,留給后人以豐富的美學(xué)享受。像白居易那樣,并不會因為只有幾只黃鶯在樹上啼唱,只有幾家房檐下燕子在搭窩而感到遺憾,反而會因此感覺到春天的腳步已經(jīng)越來越近,而感到欣喜異常,從而寫出“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這樣動人的詩句的例子是很多的。

《天凈沙 秋思》原文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 

枯藤纏繞的老樹的枝干上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

小橋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飄蕩著炊煙的幾戶人家。

荒涼的古道上,迎著蕭瑟的秋風(fēng),一位騎著瘦馬的游子緩緩前行。

夕陽早已往西沉下來,

漂泊未歸的游子還在極遠(yuǎn)的地方。

賞析

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里的枯藤,老樹給人以凄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閑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fēng)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fēng)蕭瑟蒼涼凄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圖景中。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xiàn)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凄苦的秋風(fēng),信步漫游,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dāng)?shù)乇憩F(xiàn)了主題,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xiàn)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與此曲感情比較相似的還有杜甫一首詩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馬致遠(yuǎn)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蘊深遠(yuǎn),結(jié)構(gòu)精巧,平仄起伏,頓挫有致,音韻鏗鏘,直貫靈心。其四射的藝術(shù)魅力,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騷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絕句妙景”(《人間詞話》),又兼具宋詞清雋疏朗之自然,歷來被推崇為描寫自然的佳作,堪稱"秋思之祖"(《中原音韻》)更被王國維稱贊其秋思為小令之最佳者。它勾畫了一幅浪跡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黃昏時刻孤寂無依的悲涼處境和思念故鄉(xiāng)的愁苦心情。你看: 夕陽下, 烏鴉歸巢, 小橋邊,農(nóng)人回家; 而荒涼古道上, 瑟瑟秋風(fēng)中, 我們的主人公卻是疲人瘦馬,踽踽獨行,夜宿何處, 明日何往?都還不得而知。這又怎不叫他愁腸寸斷、倍思故鄉(xiāng)! 全曲不著一"秋", 卻寫盡深秋荒涼蕭瑟的肅殺景象; 不用一"思", 卻將游子濃重的鄉(xiāng)愁與憂思寫得淋漓盡致。正所謂:“不著一字, 盡得風(fēng)流。” “枯藤老樹昏鴉,” 小令伊始,由近處著筆,“在一株枯藤纏繞的老樹枝頭,幾只烏鴉守在巢邊‘哇哇’怪叫”,就將一幅蕭瑟肅殺的深秋景致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緊緊扣住了讀者的心弦。 “藤”、“樹”、“鴉”,本是郊野司空見慣的景物,并無特別之處,可一旦與“枯”、“老”、“昏”結(jié)合匹配,一股蕭瑟肅殺之氣立即從字里行間油然升起,籠罩在讀者心頭,再加上平仄的轉(zhuǎn)換與音韻的配合,“平平—仄仄—平平—”,兩字一頓,語調(diào)由低轉(zhuǎn)高,再由高轉(zhuǎn)低,“枯、老、昏”依次遞進,緊壓過來,讓人頓感氣息閉塞,真有喘不過氣來的感覺。 “小橋流水人家,”詩人筆鋒一轉(zhuǎn),讀者的視線也跟著帶向遠(yuǎn)方,一組充滿和平安詳生活氣息的圖畫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高度緊張的情緒也因此一緩,長長地吐出一口氣來。這既是對遠(yuǎn)處風(fēng)景的詩意描繪,也表現(xiàn)了漂泊的詩人對悠閑恬靜的田園生活的向往與渴望。在平仄的運用上,采用了“仄平—平仄—平平—”的組合方式,語調(diào)也因平仄的轉(zhuǎn)換而顯得歡快與和緩起來。“小橋流水人家”也因此而成為描寫詩意的田園生活的千古絕句。 “古道西風(fēng)瘦馬?!痹娙斯P鋒一收,又將我們從美好的憧憬與向往中拉回到無奈的現(xiàn)實里來:古道蕭索、西風(fēng)凋零、瘦馬宛然,無論情愿不情愿,喜歡不喜歡,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浪跡天涯的孤行苦旅還得繼續(xù)?!柏曝啤狡健曝啤?,音聲一變,氣息也由舒緩再次轉(zhuǎn)為短促,顯示出詩人的激憤的情緒,我們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跟著緊張起來。 “夕陽西下—,”“平平平仄——”我們的心再次被詩人揪起來:落日西逝,暮靄籠罩,顛沛勞頓的詩人今夜會宿在何處?明日還將去往何方? “斷腸人在天涯。” 詩人此時愁苦之情溢于言表,是一種濃濃的離愁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所以“仄平平—仄平平——”詩人發(fā)出一聲仰天浩嘆,就此作結(jié)。 “傷心的旅人,在遙遠(yuǎn)的異鄉(xiāng)漂泊流浪?!笔莻模渴枪录??是悲哀?是無助?還是無奈?又似乎是兼而有之。這既是詩人對人生際遇的感懷與嗟嘆,也是對當(dāng)時黑暗現(xiàn)實的有力質(zhì)問和無情揭露。整首小令初看起來,純用白描手法,仔細(xì)揣摩,卻又滿是比喻象征。用詞之精煉準(zhǔn)確,結(jié)構(gòu)之精致巧妙,寓意之深刻廣泛,實為罕見。

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動的表現(xiàn)了一個長期流落異鄉(xiāng)的人的悲哀。這首小令句法別致,前三行全由名詞性詞組構(gòu)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義豐。 “斷腸”二字為詩眼。抒發(fā)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鄉(xiāng)、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過眾多自然景物的鮮明形象,濃重的深秋色彩,刻畫得淋漓盡致。

初一語文上冊最后面的四首古詩

答:應(yīng)該是以下四首:

一、《秋詞》【作者】劉禹錫 【朝代】唐

二、《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

三、《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作者】陸游 【朝代】宋

四、《潼關(guān)》【作者】譚嗣同【朝代】清代

初一語文書課外的后四首古詩是什么?

《秋詞》(其一)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 宋?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潼關(guān)》譚嗣同

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fēng)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guān)解不平。

初一人教版語文課本課外古詩詞四首

1.初一語文書課外的后四首古詩是什么

1. 《秋詞》(其一)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2.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3. 《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 宋?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4. 《潼關(guān)》譚嗣同

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fēng)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guān)解不平。

2.初一語文上冊課本古代詩歌四首

題目:美麗的青海湖

學(xué)習(xí)了《青海湖。夢幻般的湖》這篇文章。我被青海湖美麗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住了。久久不能自拔。去年暑假,我終于如愿以償?shù)馗改溉チ艘惶宋覊裘乱郧蟮那嗪:?/p>

我們先乘飛機到青海省,然后坐汽車去青海湖。在路上,我們的車翻過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穿過了一個又一個山谷,就像在山里走迷宮一樣。當(dāng)汽車又翻過一座山時,我們眼前一亮,??!是一大片金黃色的油菜花,一眼望不到邊的油菜花像一塊金黃色的地毯,風(fēng)一吹就隨風(fēng)擺動,又像金黃的波浪。我們的車在油菜花地之間的公路飛馳,漸漸地,油菜花邊緣出現(xiàn)了一條淺藍(lán)色綢帶——青海湖。車越行越近,綢帶越來越寬,青海湖的風(fēng)姿完全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

我站在湖邊舉目四望,青海湖像嵌在山谷里的一塊名貴的藍(lán)寶石。天空顯得那么藍(lán),那么清,那么高。青海湖的水也是那么藍(lán),那么清。一望無際的天和湖融成了一片,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我向遠(yuǎn)處望去,一座連綿不斷的山和無邊無際的綠草地,像一只大手捧著這藍(lán)寶石。

湖水是寧靜的,宛如一面明鏡一樣,鑲嵌在山谷中,清澈透明,能映出藍(lán)的天,百的云,紅的花,綠的樹,真是奇妙的“水中景”。

湖水是動感的。一陣微風(fēng)吹來,剛才水平如鏡的湖面上,立刻泛起了雨鱗般的波紋。層層細(xì)浪隨風(fēng)而起,伴著跳躍的陽光,在追逐,在玩耍,但是當(dāng)盈盈的湖水蕩漾到我的腳邊時,卻又緩緩地退了回去,像慈母輕輕地拍打著將睡未睡的嬰兒。

??!美麗的青海湖,你的美不是我這笨拙的筆能描繪出來的。我為祖國有如此美麗的青海湖感到驕傲和自豪。

3.初一語文四首古詩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dá)?歸雁洛陽邊。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天凈沙 秋思

元 馬致遠(yuǎn)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fēng)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4.初一人教版語文書的課外古詩,急

孟浩然: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常建 題破山寺后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泊秦淮 作者:杜牧(唐代詩人)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

浣溪沙-李清照

[編輯本段]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fēng)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如夢令 清·曹雪芹、脂硯齋(紅樓夢70回,史湘云)

豈是繡絨殘吐,

卷起半簾香霧,

纖手自拈(蔫同音,nian)來,

空使鵑啼燕妒。

且住,且??!

莫使春光別去

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找的好苦吖,- -

5.初一語文上冊 《古代詩歌四首》原文注釋

作者:曹操 作品:觀滄海 作品注釋 注釋: 《步出夏門行》,又名《隴西行》,屬古樂府《相如歌·瑟調(diào)曲》。

“ 夏門”原是洛陽北面西頭的城門,漢代稱夏門,魏晉稱大夏門。古辭僅存“市朝人易,千歲墓平”二句(見《文選》李善注)。

《樂府詩集》另錄古辭“邪徑過空廬”一篇,寫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書 · 樂志》歸入《大曲》,題作《碣石步出夏門行》。

從詩的內(nèi)容看,與題意了無關(guān)系,可見,只是借古題寫時事罷了。詩開頭有“艷”辭(序曲),下分《觀滄?!?、《冬十月》、《土不同》、《龜雖壽》四解(章)。

當(dāng)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樂漢末年,正當(dāng)軍閥逐鹿中原之時,居住在遼西一帶的烏桓強盛起來,他們南下攻城掠地,成為河北一帶的嚴(yán)重邊患。

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毀了袁紹在河北的統(tǒng)治根基,袁紹嘔血而死,其子袁譚、袁尚逃到烏桓,勾結(jié)烏桓貴族多次入塞為害。當(dāng)時,曹操處于南北夾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盤踞荊襄的劉表、劉備,北有袁氏兄弟和烏桓。

為了擺脫被動局面,曹操采用謀士郭嘉的意見,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師北征,五月至無終,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疇建議,斷然改道,經(jīng)徐無山,出廬龍塞,直指柳城,一戰(zhàn)告捷。九月,勝利回師,途經(jīng)碣石等地,借樂府《步出夏門行》舊題,寫了這一有名的組詩。

詩中描寫河朔一帶的風(fēng)土景物,抒發(fā)個人的雄心壯志,反映了詩人躊躇滿志、叱咤風(fēng)云的英雄氣概。關(guān)于曹操東臨碣石,過去多以為是北征烏桓去時的事,其實,這種看法與史實 不符,不可置信。

我們用《三國志》《武帝紀(jì)》和《田疇傳》的記載來核對,曹操當(dāng)時是在北征烏桓的歸途中登上碣石的,因為去時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改道走徐無山那條小路前往遼西?!熬旁拢粤沁€,……十一有至易水”,他應(yīng)在這年(207)九月或十月初“臨碣石”、“觀滄海”。

至于碣石山位于現(xiàn)今何處,目前學(xué)術(shù)界尚有爭議,或以為此山已沉入現(xiàn)今河北省樂亭縣境的大海中,或以為就是現(xiàn)今河北省昌黎縣北的碣石山。不管怎樣,在曹操登臨時,它應(yīng)是傍海一帶較高的石山。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頭二句點明“觀滄?!钡奈恢茫涸娙说巧享偈巾?,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樣子;“何”,何其,今言“多么”,是嘆美之詞?!板e!倍訃@美,那滄海的遼闊蒼茫氣象便可想而知了。

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 它們點綴在平闊 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yuǎn)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p>

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fēng)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xì)看,在秋風(fēng)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

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huán)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在我國文學(xué)史上,由于作家的世界觀和處境等種種原因,自宋玉《九辯》開悲秋文學(xué)的先聲之后,多少騷人墨客因秋風(fēng)而臨風(fēng)灑淚,見落葉而觸景傷情!然 而,曹操卻能面對蕭瑟秋風(fēng),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fēng)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diào)。

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diào),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p>

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lián)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托現(xiàn)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展現(xiàn)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 氣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勢態(tài)。

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shù)境界。(參見《古詩歸》卷七鐘惺評語)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fù),沒有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

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愤@類作品?!鞍詺狻碑?dāng)然是譏評,但如果將“霸氣”理解為統(tǒng)一中國的雄心,那么,這種藝術(shù)鑒賞的眼光還是可取的。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边@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guān),就不必細(xì)說了。

《觀滄?!愤@首詩,從字面看,海水、山島、草木、秋風(fēng),乃至日月星漢,全是眼前景物,這樣純寫自然景物的詩歌,在我國文學(xué)史上,曹操以前似還不曾有過。它不但通篇寫景,而且獨具一格,堪稱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特別受到文學(xué)史家的厚愛。

值得指出的是:客觀自然景物反映到詩人頭腦中,必然經(jīng)過詩人主觀的過濾--理解、融會、取舍、強調(diào),然后。

6.七年級課外古詩詞四首

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nèi)容內(nèi)容來自用戶:cnznqxxwzh課外古詩詞四首(七年級語文)一、《秋詞》1.運用對比手法,表達(dá)了詩人樂觀、積極向上的心境的句子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2.表達(dá)了詩人豪邁樂觀,抒發(fā)自己遠(yuǎn)大志向的詩句是: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3.本詩作者表達(dá)了對秋的什么迥異態(tài)度?答:借“鶴”,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飛,排云直上,矯健凌厲,體現(xiàn)了激越向上,積極樂觀人生態(tài)度。

4.你認(rèn)為這首詩最可貴的是什么?答:這兩首詩最可貴的是詩人對秋天和秋色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tǒng),唱出了昂揚的勵志高歌。5.你是如何理解第一首詩中的“鶴”的?答:那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矯健凌厲,奮發(fā)有為。

這只鶴是獨特的、孤單的。但正是這只鶴的頑強奮斗,沖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為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們精神為之抖擻。

這只鶴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奮斗精神的體現(xiàn)。6.詩的一、二句表露了詩人怎樣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答:表現(xiàn)了作者樂觀豁達(dá)的心境。

用了對比的手法,即將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頌秋進行對比來表現(xiàn)的。7.結(jié)合具體形象簡要說說最后兩句詩對你人生態(tài)度的影響。

答:雖遭遇人生坎坷,仍要不屈不饒,具備奮斗精神。8.賞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詩句。

12.“晴空一鶴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處?。

7.人教版初一上 《古代詩歌四首》

觀滄海

東漢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次北固山下(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dá)? 歸雁洛陽邊。

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天凈沙·秋思

[元] 馬致遠(yuǎn)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fēng)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8.初一語文題《古代詩歌四首》

1.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狈e雪已慢慢融化,因匯集了千山萬壑雪化之水,長江的水量逐漸大了起來,江面因之愈發(fā)寬廣,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掛起,使得長江兩岸的距離愈顯闊大。漸漸上漲的江水與恰到好處的正風(fēng)吹拂二者相合,才有這“風(fēng)正一帆懸”,勾勒出壯美的大江行船圖。如果我身處其境會感覺心情開闊,有一種干什么都有信心的感受。

2.首聯(lián):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jīng)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俺跗健?,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云腳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頷聯(lián):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頸聯(lián):寫花草,著重表現(xiàn)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chǎn)生迷亂的感覺。

尾聯(lián):直抒胸臆,表達(dá)詩人喜悅的心情?!靶胁蛔恪?,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3. 遠(yuǎn)望黃昏時的烏鴉,正在尋覓枯藤老樹棲息,近看有正依傍著小橋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馬馱著漂泊的游子,在秋風(fēng)古道上慢慢移步??聪﹃柕挠鄷熞呀?jīng)昏螟西下,羈旅在外漂泊的斷腸人浪跡天涯。

一種悲涼思鄉(xiāng)之情貫穿其中。

9.人教版初一語文課本的古詩詞

(七上)1、曹操——《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過故人莊》【唐】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3、題破山寺后禪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qìng)音。

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5、夜雨寄北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6、泊秦淮唐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7、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8、過松源晨炊漆公店楊萬里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9、《如夢令》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10、《觀書有感》朱熹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七下)山中雜詩年代:南北朝 作者:吳均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竹里館年代:唐 作者:王維 體裁:五絕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年代:唐 作者:岑參 體裁:七絕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年代:唐 作者:韋應(yīng)物 體裁:七絕 類別:山水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絕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體裁:五絕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guī)标?,青山獨歸遠(yuǎn)約客年代:宋 作者:趙師秀 體裁:七絕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論詩年代:清 作者:趙翼 體裁:七絕李杜詩篇萬人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

225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