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美文

5U文學(xué)網(wǎng) > 美文 > 經(jīng)典美文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大全,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大全一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大全,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大全一

| admin

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識有哪些?

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識有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禮前,先要沐浴、更衣、獨居,忌食魚肉葷腥,以示心地誠敬,這些活動叫做“齋戒”。(有司)官吏的通稱,古代設(shè)官分職,各有專司,所以稱有司。

(九賓)古代外交最隆重的禮節(jié),由儐者九人依次傳呼接引賓客上殿。(湯鑊)古代的一種酷刑,用滾水烹煮。鑊,古代的一種鼎。

文言文內(nèi)容解釋

赤縣、神州 代稱中國。上古時代,華夏族建國于黃河流域,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中國。中國又指春秋戰(zhàn)國時中原各諸侯國,后又泛指中原地區(qū)?!皣眲t是古代諸侯王的封域。

九州、九土、八荒、五服九州九土是傳說中的我國古代中原的行政區(qū)劃,又可泛指中國。八荒即八方。五服之古代京畿外圍的地方,每五百里為一區(qū)劃,按距離的遠近分為五等地帶,叫“五服”。

山東、山西戰(zhàn)國秦漢時代,通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為山東,西為山西。關(guān)內(nèi)、關(guān)外古代在今陜西建都的王朝,通稱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西王畿附近為“關(guān)內(nèi)”,相對者為關(guān)外。

三晉、三楚、三秦戰(zhàn)國時晉分為三(趙魏韓),后人把原晉地稱為“三晉”。秦漢時分原楚地為西楚、東楚、南楚,即三楚。項羽滅秦后,把關(guān)中分為三區(qū),分封給秦的三個降將,后泛稱關(guān)中地帶為三秦。

出身古代文化常識

1.古代文化常識

古代紀年紀月級日紀時法

紀年法

1年號紀年法:我國最早的紀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以“元,二,三……”為序數(shù),至去世為止。如:魯僖公元年,魯莊公十年。從西漢武帝建元起,以年號紀年,用“元,二,三……”為序,更換年號則重新開始。如:元嘉元年,漢末建安中,元和十年。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重新紀年,稱作“改元”。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2干支紀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叫十干,用以表序。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叫十二支,用以記時。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環(huán)花相搭配組成甲子,乙丑,丙寅……葵亥,然后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為數(shù)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環(huán)使用,周而復(fù)始,從東漢起采用干支紀年法。如“予猶記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3年號,干支結(jié)合紀年。如“順治二年乙酉四月,乾隆丁亥冬”。

紀月法

1按序數(shù)表示:即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歲首的一月也叫正月。古人又有“月建”之法,即把十二支與十二月相配 ,表示月份,通常以冬至所在的夏歷十一月配子,稱建子之月,由此順推,十二月為建丑之月,正月為建寅之月……十一月為建亥之月。 2按四季紀月:每季中的三個月,按孟仲季的順序排列,如孟春,仲夏等。

紀日法

1用干支紀日:如六月丁丑(即六月初九)夏四月辛已(即十三日)。由于六十甲子和夏歷的兩個月的天數(shù)(五十九天)并不等同,故每月的干支名稱與日期并不完全對應(yīng)。 2按初一初二至三十的序數(shù)紀日。每月的初一十五月底這三天又有特定的稱呼,分別叫做“朔”“望”“晦”。 (4)紀時法 古人紀時用地支表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于現(xiàn)在的兩小時。從23點(即夜十一點)起至夜一點 配子,依次順推,前一個時辰為初,后一個時辰為正,這樣也就等于將一晝夜十二個時辰分成二十四小時辰。搭配關(guān)系參見十二時辰與十二地支紀時關(guān)系表。 十二時辰 黃昏 人定 夜半 雞鳴 平旦 日出 朝食 隅中 日中 日仄 晡時 日夕

十二地支 戍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已 午 未 申 酉

二十四時 19 -

21 21-

23 23-

1 1-3 3-5 5-7 7-9 9-

11 11-

13 13-

15 15-

17 17-

19

五更 20-

22 22-

24 24-2 2-4 4-6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2.中國古代各種文化常識

關(guān)東】古代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東地區(qū),近代指山海關(guān)以東的東北地區(qū)。

曹操《蒿里行》:“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敝镐P(guān)以東地區(qū)。

【關(guān)西】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西地區(qū)。《赤壁之戰(zhàn)》:“馬超、韓遂尚在關(guān)西,為操后患?!?/p>

【關(guān)中】所指范圍不一,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guān)以西地區(qū)稱為關(guān)中。《鴻門宴》:“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

《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西域】古代稱我國新疆及其以西地區(qū)。

《雁蕩山》:“按西域書,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山芙蓉峰龍湫?!?【嶺嶠】五嶺的別稱,指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等五嶺。

《采草藥》:“嶺嶠微草,凌冬不雕?!保ㄟ@里特指兩廣一帶)。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單稱“朔”,泛指北方?!恫刹菟帯罚骸八纺畡t桃李夏榮。”

《木蘭詩》:“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彼窔庵副狈降娘L。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仍舊迎著朔風回來”,指北風。 【百越】又作百粵、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 *** 粵各地,統(tǒng)稱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區(qū)。

《過秦論》“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藥》“諸越則桃李冬實”。 【五岳】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夢游天姥吟留別》:“勢拔五岳掩赤城?!?【京畿】國都及其附近的地區(qū)。

《左忠毅公逸事》:“鄉(xiāng)先輩左忠毅公視學(xué)京畿。” 【三輔】西漢時本指治理京畿地區(qū)的三位官員,后指這三位官員管轄的地區(qū)。

《張衡傳》:“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薄队浲踔颐C公翱事》:“公一女,嫁為畿輔某官某妻。”

隋唐以后簡稱“輔”。 【三秦】指潼關(guān)以西的關(guān)中地區(qū)。

項羽滅秦后曾將此地封給秦軍三位降將,故得名?!端投派俑问裰荨罚骸俺顷I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郡】古代的行政區(qū)域。秦統(tǒng)一天下設(shè)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稱,明清稱府。

《過秦論》“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赤壁之戰(zhàn)》“已據(jù)有六郡,兵精糧多”。 【州】參見“郡”條。

《隆中對》:“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薄冻啾谥畱?zhàn)》:“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p>

【道】漢代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設(shè)道,這是一種行政特區(qū),與縣相當。唐代的道,先為監(jiān)察區(qū),后演變?yōu)樾姓^(qū),是州以上一級行政單位。

明清在省內(nèi)設(shè)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區(qū),而巡道只有監(jiān)察區(qū)性質(zhì)?!蹲T嗣同》“旋升寧夏道”,這里的“道”,指道的長官。

【路】宋元時期行政區(qū)域,相當于現(xiàn)在的省?!秢指南錄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達于漢陰?!薄皾h陰”指漢水南面。

《登泰山記》:“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薄队伟U山記》:“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p>

【古稱別稱】如南京又稱建康、金陵、江寧、白下?!读赐鳌罚骸皣L奉命至金陵?!?/p>

《病梅館記》:“江寧之龍蟠……皆產(chǎn)梅?!薄睹坊◣X記》:“吳中孫公兆奎以起兵不克,執(zhí)至白下?!?/p>

又如揚州稱廣陵、維揚,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煙花三月下?lián)P州?!苯纭稉P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p>

再如杭州稱臨安、武林,蘇州稱姑蘇,福州稱三山,成都稱錦官城。《柳敬亭傳》:“余讀《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

《楓橋夜泊》:“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春夜喜雨》:“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p>

《 后序》:“自海道至永嘉來三山,為一卷?!?。

3.關(guān)于古代文化常識

3、謙辭和敬辭 竊: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請:請允許我、請讓我。 枉駕:有勞大駕。

惠賜:指對方給以了好處。 科舉職官 鄉(xiāng)試(錄取者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會試(錄取者稱為“貢生”,第一名稱為“會元”) 殿試(錄取者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

拜:授給官職。 除:免去舊職任新職。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職。

遷:調(diào)動官職升官。 革:革除官職。

罷:罷免、停職。 免:免除官職。

黜:廢黜、貶退。 謫:降職遠調(diào)。

削:革職罷官。 廢:罷免或廢黜。

退:⑴撤銷或降低官職;⑵自己辭職。 斥:屏棄不用。

去:去職,被調(diào)離。 左遷:降低官職調(diào)動。

擢:提拔、選拔。 授:封給官職。

何謂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職名稱。據(jù)歷史記載,西周時期周王朝及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級。

戰(zhàn)國時期,不少國家沿用。上卿是當時最高的官職。

九卿之說始于秦漢,指的是太常、光祿勛、衛(wèi)尉、廷尉、太仆、大鴻臚、宗正、大司農(nóng)、少府九個官職。 具體一點來說,太常掌管宗廟祭祀與禮儀;光祿勛掌管宮廷的守衛(wèi)和護從;衛(wèi)尉負責宮門警衛(wèi)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車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獄、案件的審理等;大鴻臚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負責外交及民族事務(wù);宗正負責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務(wù);大司農(nóng)又名治粟內(nèi)史或大農(nóng)令,掌管谷貨、租稅、賦役、財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澤之稅,以供養(yǎng)皇帝。

到北魏時期,在正卿之下還設(shè)少卿,歷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廢止。 三公之說也起始很早,周時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西漢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使大夫(大司空)為三公。

到東漢時,名稱有所改變,指太尉、司徒、司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負責軍政事務(wù)。

4.介紹一些古代文化常識

【古代常識】 下列哪個稱呼是表示“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 古代所稱“不惑之年”是指(四十歲)注5 古代所稱“垂髫”只說女子(十三歲) 古代稱20歲的少年為(弱冠) 古代的“鼎”最初是一種(炊具) 古語所稱“按圖索驥”的驥是(良馬) 古代文人所稱的“懷袖雅物”是(扇) 古代科舉考試按順序排列需要經(jīng)過(鄉(xiāng)試會試院試殿試)注6 下列不屬于二十四史的史書的是(史通) 五岳之說自古就有,其中衡山被稱為(南岳)注7 古代地理所稱“陽”指的是(山南水北) 古人的“謚號”指的是(帝王所專用的稱號) 我國古代四大藝術(shù)是指(棋琴畫書) 人們所稱的“三伏”出現(xiàn)在農(nóng)歷的(六月) 下列屬于十二地支的是(午)注8 古人用“六畜興旺”形容家境繁榮,其中六畜指(豬馬牛羊犬雞) 左遷指的是(降官)注9 古代人所說的“寒舍”是指(自己的住房) “四書五經(jīng)”中的四書是(論語孟子中庸大學(xué)) 長城修建后關(guān)內(nèi)關(guān)外的說法中“關(guān)”指的是(山海關(guān)) 古代“上元節(jié)”是指(元宵節(jié))注10 古代“重陽節(jié)”是指(農(nóng)歷九月初九) 重陽節(jié)喝的是(菊花酒) 古語所稱“細軟”是指(錢財) 凌晨1:00至3:00古代稱為(丙夜) 古時的二更相當于現(xiàn)在的(1-3點) 在我國古代,下列哪個時段指現(xiàn)在的19:00-21:00( 黃昏) 我國農(nóng)歷把每月初一稱為(晦日) 【工藝建筑】 以下哪個是古代著名“唐三彩”工藝中的基本色彩之一(白色) 我國古代稱為“千年冰”的是(水晶) 我國古代稱為“吉金”的是(青銅) 關(guān)于白玉的是(水井) 我國被稱為“建筑業(yè)鼻祖”的是(魯班) 古人把硝石裝在竹筒里點燃,產(chǎn)生了火藥爆竹,最初用來( 驅(qū)散瘟疫,鎮(zhèn)妖避邪) 唐朝著名醫(yī)生孫思邈曾為四大放明之一(火藥)做出過卓越貢獻 東漢時期發(fā)明的“水排”作用在于(提高冶鐵質(zhì)量) 最早的手工藝品是(瓷器) 著名的“趙州橋”位于(河北?。?。

5.古代文化常識知多少

、人的稱謂 二、古代職官 三、天文歷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舉制度 六、風俗禮儀 七、飲食器用 八、音樂文娛 九、文史典籍 十、目錄辭書 十一、古代軍制 1、人的稱謂 古代時人的稱謂 ·常見稱謂 ·特殊稱謂 ·中國古代姓氏 2、古代職官 古代職官一覽,以及解說 ·古代官職的一覽, 詳細解說 ·官職的任免升降 ·古代授官稱謂 ·古代兼代官職的稱謂 3、天文歷法 天文歷法 ·星宿名稱 ·歷法 ·二十八星宿 4、古代地理 古代地理,稱謂 ·古代地理,稱謂 5、科舉制度 古代科舉的詳細解說 ·科舉制度一覽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發(fā)展 6、風俗禮儀 我國傳統(tǒng)習俗 ·風俗禮儀,傳統(tǒng)節(jié)日,稱謂等 7、飲食器用 古代飲食器用 ·古代的飲食與器用 8、音樂文娛 【五聲】也稱“五音”,即我國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zhi)、羽五個音級。

五聲與古代的所謂陰陽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樸素的理論形式一樣,是我國早期整體化的美學(xué)觀,被西方人看作是整個東方音樂的基本形態(tài)。

·古代音樂文娛 9、文史典籍 【四書】 【五經(jīng)】 【六經(jīng)】 【十三經(jīng)】 【三字經(jīng)】 【千字文】 【千家詩】 【唐詩三百首】 【文。、人的稱謂 二、古代職官 三、天文歷法 四、古代地理 五、科舉制度 六、風俗禮儀 七、飲食器用 八、音樂文娛 九、文史典籍 十、目錄辭書 十一、古代軍制 1、人的稱謂 古代時人的稱謂 ·常見稱謂 ·特殊稱謂 ·中國古代姓氏 2、古代職官 古代職官一覽,以及解說 ·古代官職的一覽, 詳細解說 ·官職的任免升降 ·古代授官稱謂 ·古代兼代官職的稱謂 3、天文歷法 天文歷法 ·星宿名稱 ·歷法 ·二十八星宿 4、古代地理 古代地理,稱謂 ·古代地理,稱謂 5、科舉制度 古代科舉的詳細解說 ·科舉制度一覽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發(fā)展 6、風俗禮儀 我國傳統(tǒng)習俗 ·風俗禮儀,傳統(tǒng)節(jié)日,稱謂等 7、飲食器用 古代飲食器用 ·古代的飲食與器用 8、音樂文娛 【五聲】也稱“五音”,即我國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zhi)、羽五個音級。

五聲與古代的所謂陰陽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樸素的理論形式一樣,是我國早期整體化的美學(xué)觀,被西方人看作是整個東方音樂的基本形態(tài)。

·古代音樂文娛 9、文史典籍 【四書】 【五經(jīng)】 【六經(jīng)】 【十三經(jīng)】 【三字經(jīng)】 【千字文】 【千家詩】 【唐詩三百首】 【文選】 【古文觀止】 【古文辭類纂】 【二十四史】 【史記】 【資治通鑒】 【太平廣記】 【詩文集的命名方式】 【史書編寫方式】 ·文史典籍。

6.古代文化常識中有關(guān)年齡的知識有哪些

古代有關(guān)年齡的比喻稱謂: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未滿周歲的兒童――襁褓;2-3歲――孩提;童年——總角,垂髫;8歲(男)——齠年;10歲以下――黃口;10歲(女)——髻年;12歲(女)――金釵之年;13—14歲(女)――豆蔻年華;13—15歲——舞勺之年;15歲(女)——及笄之年;15歲(男)――志學(xué)之年,束發(fā);16歲(女)――碧玉年華;15—20歲――舞象之年;20歲(男)――弱冠;20歲(女)――桃李年華;24歲(女)――花蓓(信)年華;出嫁——標梅之年;30歲(女)――半老徐娘;30歲(男)――而立之年;40歲(男)――不惑之年;50歲――知命之年、半百;60歲――花甲,平頭之年、耳順之年,杖鄉(xiāng)之年;70歲――古稀、杖國之年;77歲——喜壽;80歲――杖朝之年;88歲——米壽;80-90歲――耄耋之年;90歲――鮐(臺,駘)背之年;99歲——白壽;100歲――期頣

人瑞;108歲——茶壽。——常識稱謂篇。

7.古代文化常識

1、捫參歷井仰脅息 《蜀道難》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贈衛(wèi)八處士》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 《滕王閣序》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牛郎織女星

黃庭堅《二十八宿歌贈別無咎》:虎剝文章犀解角,食未下亢奇禍作。 藥材根氐罹斸掘,蜜蟲奪房抱饑渴。 有心無心材慧死,人言不如龜曳尾。 衛(wèi)平哆口無南箕,斗柄指日江使噫。 狐腋牛衣同一燠,高丘無女甘獨宿。 虛名挽人受實禍,累棋既危安處我。 室中凝塵散發(fā)坐,四壁矗矗見天下。 奎蹄曲隈取脂澤,婁豬艾豭彼何擇。 傾腸倒胃得相知,貫日食昴終不疑。 古來畢命黃金臺,佩君一言等觜觿。 月沒參橫惜相違,秋風金井梧桐落。 故人過半在鬼錄,柳枝贈君當馬策。 歲晏星回觀盛德,張弓射雉武且力。 白鷗之翼沒江波,抽弦去軫君謂何。

二十八宿值日占風雨陰晴歌訣:

春季:

虛危室壁多風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婁胃烏風天冷凍,昴畢溫和天又明, 觜參井鬼天見日,柳星張翼陰還晴, 軫角二星天少雨,或起風云傍嶺行, 亢宿大風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風聲, 箕斗蒙蒙天少雨,牛女微微作雨聲。

夏季:

虛危室壁天半陰,奎婁胃宿雨冥冥, 昴畢二宿天有雨,觜參二宿天又陰, 井鬼柳星晴或雨,張星翼軫又晴明, 角亢二星太陽見,氐房二宿大雨風, 心尾依然宿作雨,箕斗牛女遇天晴。

秋季:

虛危室壁震雷驚,奎婁胃昴雨霖庭, 畢觜參井晴又雨,鬼柳云開客便行, 星張翼軫天無雨,角亢二星風雨聲, 氐房心尾必有雨,箕斗牛女雨蒙蒙。

冬季:

虛危室壁多風雨,若遇奎星天色晴, 婁胃雨聲天冷凍,昴畢之期天又晴, 觜參二宿坐時晴,井鬼二星天色黃, 莫道柳星云霹起,天寒風雨有嚴霜, 張翼風雨又見日,軫角夜雨日還晴, 亢宿大風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風聲, 箕斗二星天有雨,牛女陰凝天又晴. 占卜陰晴真妙訣,仙賢秘密不虛名, 掌上輪星天上應(yīng),定就乾坤陰與晴。

古意

(唐 )孟郊

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

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秦觀的《鵲橋仙》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2、唐李白《游太山》詩之三:“平明登日觀,舉手開云關(guān)。”

《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與莊賈約,旦日日中,會于軍門?!?/p>

《孔雀東南飛》有“晻晻黃昏后,寂寂人定初”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p>

李白《別氈帳火爐》詩:“離恨屬三春,佳期在十月。”

柳永《望 海 潮 》 重湖疊山巚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8.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

文學(xué)的體裁和文章的體裁說略 吳余珍 體裁是文學(xué)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按不同的標準來分類。

本文著重談?wù)勎膶W(xué)的體裁和文章的體裁。 文學(xué)的體裁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戲劇。

詩歌 詩歌的特點:凝練地反映生活,有強烈的感 *** 彩,富于想象,構(gòu)思精巧,語言富于節(jié)奏感和音樂性。 詩歌的分類:按表達方式可分為抒情詩、敘事詩、說理詩;按韻律可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按語言可分為舊體詩、新詩。

我國古代詩歌包括舊體詩、詞、曲。舊體詩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

古體詩又稱古風,不受嚴格的格律限制,句式有四言、五言、七言(言即字);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格律極嚴,句式有五言和七言。詞,從篇幅長短來看,58字以內(nèi)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diào),90字以上為長調(diào)。

曲,指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是一種沒有說白的韻文形式富于抒情。 我國現(xiàn)代詩歌的主流是新詩。

新詩是1919年“五四”新文學(xué)運動時期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體詩,用白話寫。新詩的格律不像舊體詩那樣嚴格,但詩行有一定的節(jié)拍,雙數(shù)詩行最后一個字一般押韻。

新詩中的自由體新詩更自由,有的甚至不押韻,不用標點。 散文 在古代文學(xué)中,為區(qū)別于韻文、駢文,凡不押韻、句子排列不整齊的文章,都稱為散文。

現(xiàn)代的散文則指與詩歌、小說、戲劇相并列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

即選材廣泛自由,表現(xiàn)方法靈活多變,可采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但中心必須明確而集中。 散文可分為:敘事散文(以記人記事為中心)和抒情散文(側(cè)重于抒情)。

小說 小說是通過對人物、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 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和環(huán)境。

小說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通過肖像、心理活動、行動、語言等描寫手段來刻畫人物。 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包括:開端、發(fā)展、 *** 和結(jié)局。

有的小說還有序幕和尾聲。 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包括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

小說按篇幅長短可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及小小說等。 中國的小說淵源于古代神話傳說,經(jīng)歷了六朝志怪、唐代傳奇、宋元話本、名清章回小說和“五四”以來現(xiàn)代小說的發(fā)展過程。

戲劇 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shù),借助文學(xué)、音樂、舞蹈、美術(shù)、燈光、服飾等藝術(shù)手段來塑造舞臺藝術(shù)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 劇本乃戲劇作品,亦為戲劇表演的“腳本”,由人物對話或唱詞以及舞臺指示構(gòu)成。

劇本的戲劇價值是能夠演出,也可以脫離舞臺供閱讀而具有文學(xué)價值。 劇本的特點是:有集中尖銳的矛盾沖突,對話性格化,適于舞臺演出。

戲劇的分類:按題材分有歷史劇、現(xiàn)代劇、童話劇等;按作品類型分有悲劇、喜劇、正劇(以嚴肅的矛盾沖突為主);按結(jié)構(gòu)分有獨幕劇、多幕??;按藝術(shù)形式分有話劇、歌劇、舞劇、啞劇、戲劇小品等。 文章的體裁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yīng)用文,統(tǒng)稱為實用文。

1.記敘文 記敘文可分為寫人記事和寫景狀物兩類。 記敘文的要素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記敘文記敘的順序有:順序、倒敘、插敘、補敘等。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

記敘文的種類有:新聞、通訊、傳記、回憶錄、報告文學(xué)、小說、散文等。 2.說明文 說明文是抓住事物的特征,說明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特點、成因、關(guān)系、功能等內(nèi)容的文章。

常見的有一般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科學(xué)小品文)。 3.議論文 議論文是以議論的方式表明作者的見解和主張的一類文章。

議論文的要素是:論點、論據(jù)和論證。 議論文的基本結(jié)構(gòu)是:引論、本論和結(jié)論。

議論文基本的論證方法是:擺事實、講道理。 議論文中提出并證明自己的論點是正確的,叫立論;證明別人的論點是錯誤的,叫駁論。

4.應(yīng)用文 應(yīng)用文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經(jīng)常用的文體,包括書信、計劃、報告、合同、總結(jié)、說明書、申請書、證明書、便條、條據(jù)(借條、領(lǐng)條、收條)、通知、啟事等等。

文言文之文化常識

1. 在文言文中有哪些古文化常識

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識 文章來源:網(wǎng)友提供 點擊數(shù):441 更新時間:2008-7-6 16:14:29 一、科舉制度 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舉人-----------貢士---------------進士 解元-----------會元---------------狀元(榜眼、探花) 二、地理 1、中國:九州、華夏、四海、神州 2、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3、陰陽:古時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 4、南京:建康、金陵 5、揚州:廣陵 6、蘇州:姑蘇 7、成都:錦官城 三、官職任免 拜:授給官職;除:免除舊職任新職;授:授給官職;擢:提撥;遷:調(diào)職,一般指升官;左遷:降職調(diào)動;罷:免職停職;免:免除官職;黜:廢黜,貶退;謫:降職并調(diào)動 四、時間 旦:早晨(夙) 中午:(日中、亭午、晌午) 傍晚:暝 朔:農(nóng)歷初一 望:農(nóng)歷十五 既望:農(nóng)歷十六 晦:農(nóng)歷每月最后一天 五、并稱 1、王孟: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 2、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3、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轍、蘇軾、王安石、曾鞏、歐陽修 4、韓柳:韓愈、柳宗元 5、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林、駱賓王 6、蘇辛:蘇軾、辛棄疾 7、孔孟:孔子、孟子 8、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莫泊桑、契訶夫、歐.亨利 9、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但丁、莎士比亞 10、三曹 :曹操、曹植、曹丕 11、三蘇:蘇軾、蘇轍、蘇洵 12、蘇黃:蘇軾、黃庭堅 13、元曲四大家:關(guān)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 14、四大文學(xué)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 15、四書:《大學(xué)》《中庸》《孟子》《論語》 16、歲寒三友:松竹梅 17、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8、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9、 *** :《詩經(jīng)》中的《國風》和《楚辭》中的《離騷》 20、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木蘭詩》 21、三吏三別: 六、代稱 1、學(xué)生:桃李 2、婦女:巾幗 3、弟兄:手足 4、詩人:騷人 5、菊花:黃花 6、杜鵑:子規(guī) 7、家鄉(xiāng):桑梓 8、國家:社稷 9、史冊:汗青 10、平民:布衣 11、戰(zhàn)爭:烽煙 12、音樂:絲竹 13、文學(xué)才華: *** 14、自己的作品:拙作 七、人物別稱 李白:詩仙 青蓮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蘇軾:東坡居士 蒲松林:柳泉居士 世稱聊齋先生 杜甫:詩圣 詩史 陶淵明:靖節(jié)先生 歐陽修:醉翁 六一居士 李清照:易安居士 陸游:放翁 辛棄疾:稼軒 孟子:亞圣 名、字、號 古人幼年時取名,成年時取字。

名字均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

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長輩稱字表禮貌和尊敬。

號,又叫別號、表號,由自己取號,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fā)某種情感。 八、年齡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成年加冠 九、計時 年號記年 天干地支紀年 十、集本命名方式 籍貫:《柳河?xùn)|集》 書室:《聊齋志異》 表字:《李太白全集》 別號:《稼軒長短句》 謚號:《歐陽文忠公文集》 官職:《杜工部集》 年號:《白氏長慶集》 十一、名著人物與事件 盤古開天辟地、女媧煉石補天、精衛(wèi)銜石填海、伏羲發(fā)明八卦、夸父追日 十二、專著 《詩經(jīng)》:第一部詩歌總集 《水經(jīng)》:第一部記述河道水系的專書 《史記》: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論語》 《孟子》 《左傳》: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水滸》:第一部反映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小說 《紅樓夢》:我國古代小說中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 《儒林外史》: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 《三國演義》:我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章回體小說。

2. 文言文的文體常識

知識點總結(jié)

1.說 是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從內(nèi)容上看,文體可以敘述事情,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fā)表議論;大多是一事一議,要求說出作者對某個問題的深刻見解。這種“說”,它的敘事及議論,都是為了表明作者對社會生活中的某個問題或某種現(xiàn)象的看法,從本質(zhì)上說,它是屬于議論性的文體,與現(xiàn)代的雜文或雜感小品相似。初中階段所學(xué)的有《馬說》《愛蓮說》《黃生借書說》等。

2.表 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特殊文體。在古代,臣子寫給君主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zhàn)國時期統(tǒng)稱為“書”,“書”是書信、意見書的總稱。到了漢代,這類文字被分成四個小類,即章、奏、表、議。劉勰在《文心雕龍。章表》里說:“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笨梢?,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達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希望,“動之以情”是這種文體的一個基本特征。此外,這種文體還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開頭要說“臣某言”,結(jié)尾常有“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之類的話。我們初中課本所選諸葛亮的《出師表》即“表”中范例。

3.序 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種序是惜別贈言的文字,叫做“贈序”,內(nèi)容多是對所贈親友的贊許、推重或勉勵之辭,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即是作者寫給同鄉(xiāng)晚輩的贈序。還有一種是寫在詩歌前面的序,叫“詩序”,多交代所詠故事的有關(guān)內(nèi)容或作詩的緣起,如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前面有一段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边@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詞的緣起與過程。

4.銘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一般都用韻,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內(nèi)容多含頌揚、鑒戒之意。我們學(xué)過的如劉禹錫的《陋室銘》。

5.記 是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文言文標題中的“……記”,相當于現(xiàn)代文“記……”的形式。如“小石潭記”,就是“記小石潭”,即記述游小石潭的行蹤以及小石潭的景物。這類文章當中,大多數(shù)是游記,一種用來記敘旅途見聞和某地政治生活、社會面貌、風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勝古跡等的散文體裁。其次是些普通的敘事性散文或者“雜記”(包括如《桃

花源記》這樣的詩前序文)。除以上兩篇,我們學(xué)到的還有《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滿井游記》《核舟記》等。

6.傳 記述個人生平事跡的文章。一般來說多為記述那些在歷史上較有影響而事跡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跡。多采用敘述、描寫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風貌。這種文體,慣用于史書。一般為他人所寫,如《張衡傳》等,也有寫自己的傳記,如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

7.書 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yīng)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尺牘文學(xué)功能多種多樣:可以抒情,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林覺民的《與妻書》;也可以寫景,如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可以寫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也可以進謁顯貴,勉勵后學(xué),形成別具特色的書牘文傳統(tǒng)。尺牘講究謀篇布局,文質(zhì)俱佳。

3. 文言文文學(xué)常識

測試要求:1、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2、理解課外淺易文言文的基本內(nèi)容.3、文言翻譯4、常見實詞5、常見虛詞6、默寫課文或片斷.7、正確朗讀或斷句.文言文翻譯(一) 翻譯文言文的原則.翻譯文言文的三個基本原則是“信”、“達”、“雅”.“信”的要求是忠實于原文的內(nèi)容和每個句子的含義,用現(xiàn)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直譯出來.“達”的要求是翻譯出的現(xiàn)代文表意要明確,語言要通暢、語氣不走樣.“雅”的要求是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nèi)容、形式及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一般做到“信”、“達”即可.(二)文言文翻譯的關(guān)鍵是譯準重點字詞.(三)文言文翻譯五字法:1、留 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器具、時間名詞等,可照錄不翻譯.例:“慶歷四年春,騰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2、補 在翻譯文言文時應(yīng)補出省略成分.3、刪 古文中有的虛詞現(xiàn)在已不用,不譯也不影響表達,可刪.例發(fā)語詞“夫”,相當于頓號的“之”等.4、換 在翻譯時應(yīng)把古詞換成相應(yīng)的現(xiàn)代詞.例:“歲賦其二”中“歲”換成“年”.5、調(diào) 古漢語的謂語前置、定語后置、賓語前置、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等翻譯時須調(diào)整詞序,使之合乎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律.。

4. 文言文,文學(xué)常識

書信

尺牘,信禮

第一個書:中書,南朝時候的官員稱謂。

第二個書:即書信,是文體的一種。

所以由此我們知道,“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給謝中書的一封信。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yīng)用性文體。但是,中國的應(yīng)用性文體從來不排斥審美的文學(xué)屬性,尤其是書信一體,多記事陳情,中國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書信,書信的實用性和審美性的結(jié)合十分完美。漢魏六朝的尺牘重在實用,文人多無意把其寫為審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筆下,尺牘的實用功能明顯淡化,審美性能日益強化,有些尺牘刻意寫成純粹的文學(xué)作品(參考《中國尺牘文學(xué)史》序,詹福瑞)。尺牘文學(xué)功能多種多樣,可以抒情,比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林覺民的《與妻書》;也可以寫景,比如吳均的《與宋元思書》;可以寫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也可以談?wù)撐膶W(xué),如曹丕的《與吳質(zhì)書》,談?wù)撜?,如歐陽修《上杜中丞論舉官書》,還可以進謁顯貴,勉勵后學(xué),如此等等,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書牘文傳統(tǒng)。尺牘和其他文體一樣,也講究謀篇布局、文質(zhì)俱佳。另外,尺牘不一定都用“書”字標明,如蘇軾的《與子由弟》《答秦太虛》就是。

5. 初中語文文學(xué)常識和文言文,要人教版八年級下冊5、6單元,九年級上

下面是課文標題,你點擊進入,把標題復(fù)制進去,就能查原文及相關(guān)資料了.《鄒忌諷齊王納諫》 《細柳營》 《詩詞五首》(包括《采薇》《十五從軍征》 《送別》《清平樂·村居》《朝天子·詠喇叭》) 《桃花源記》《岳陽樓記》 《詩詞五首》(包括《長歌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山居秋暝》《漁家傲》《長相思》)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加油!2010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學(xué)期需要背的課文和文言文最佳答案 第一單元《沁園春 雪》 *** 第六單元《出師表》諸葛亮《詞五首》(包括《望江南》溫庭筠、《漁家傲 秋思》范仲淹、《江城子 密州出獵》蘇軾、《武陵春》李清照、《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課外古詩詞背誦《觀刈麥》白居易《月夜》劉方平《商山早行》溫庭筠《卜算子 詠梅》陸游《破陣子》晏殊《浣溪沙》蘇軾 《醉花陰》李清照《南鄉(xiāng)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山坡羊 驪山懷古》張養(yǎng)浩《朝天子 詠喇叭》王磐。

6. 必修三文言文重點知識整理和古代文化常識

高中語文必修3文言知識歸納《寡人之于國也》文言知識歸納一、通假字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過。)

2.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通“毋”,不要。)3.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也(頒,通“斑”,斑白。)

4.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涂,通“途”,道路。)二、古今異義詞①寡人之于國也(寡人,古代國君稱自己的謙詞。

今用于形影孤單的人。)②河內(nèi)兇(河,黃河,今泛指河流。

兇,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腸狠。) ③請以戰(zhàn)喻(請,請允許我。

今常用于對方。例如:“請坐”,讓對方坐下;“請指導(dǎo)”,讓對方做指導(dǎo)。)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憑借。今常連用,表示同意,認可。)

⑤棄甲曳兵而走(走,跑,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詞。今常用于選擇復(fù)句中的選擇詞。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則,那么。

今常用于代詞,當“這”“此”講,如“斯文”等。)⑧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供養(yǎng)活著的人;今常用義是保養(yǎng)身體。)

⑨王無罪歲(無罪,不要歸咎;今常用義是沒有犯罪)三、一詞多義1.數(shù)①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觸龍說趙太后》) (名詞,數(shù)目、數(shù)量)②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寡人之于國也》)(數(shù)詞,幾、若干)③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名詞,命運)④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副詞,shuò,屢次)⑤數(shù)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國也》)(形容詞,cù,密、細密)⑥蒙沖斗艦?zāi)艘郧?shù)(《赤壁之戰(zhàn)》)(動詞,shǔ,計算)2.直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愛蓮說》)(形容詞,與“曲”相對,不彎曲)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國也》)(副詞,僅、只)③系向牛頭充炭直(《賣炭翁》)(名詞,通“值”,價值)④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 后序》)(副詞,徑直、直接)3.發(fā)①百發(fā)百中(成語)(動詞,發(fā)射)②發(fā)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動詞,征發(fā)、派遣)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寡人之于國也》)(動詞,打開糧倉,賑濟災(zāi)民)④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醉翁亭記》)(動詞,花開)⑤主人忘歸客不發(fā)(《琵琶行》)(動詞,出發(fā))⑥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以猝發(fā)(《五人墓碑記》)(動詞,實施)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動詞,發(fā)出、抒發(fā))4.兵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國也》)(名詞,兵器)②窮兵黷武(成語)(名詞,戰(zhàn)爭)③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名詞,軍隊)④草木皆兵(成語)(名詞,士兵)5.勝①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動詞,承受)②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寡人之于國也》)(副詞,盡)③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形容詞,勝利)④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憶江南》)(動詞,超過)⑤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樓記》)(形容詞,優(yōu)美的)6.于①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介詞,比)②寡人之于國也(介詞,對)③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介詞,在)④移其民于河?xùn)|(介詞,到)⑤移其粟于河內(nèi)(介詞,從)⑥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介詞,與,和)7.王①然而不王者(動詞,為王,讀“wàng”)②梁惠王日(名詞,君王,讀“wáng”)8.以①請以戰(zhàn)喻(介詞,用、拿)②可以無饑矣(介詞,憑借,此處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義)③以時入山林(介詞,按)④申之以孝悌之義(介詞,把)9.食狗彘食(動詞,吃)人食(名詞,食物)而不知檢10.之①填然鼓之(音節(jié)助詞,沒有意義的襯字)②王道之始也(結(jié)構(gòu)助詞,“的”)③申之以孝悌之義(復(fù)指代詞,代“孝悌之義”。或為兼詞“于之”,向他們)④寡人之于國也(結(jié)構(gòu)助詞,起舒緩語氣的作用)⑤無如寡人之用心者(結(jié)構(gòu)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⑥雞豚狗彘之畜(結(jié)構(gòu)助詞,提賓的標志。

或作復(fù)指代詞,指代“雞豚狗彘”)四、詞類活用(一)名詞的活用1.名詞作動詞①填然鼓之(鼓,名詞用作動詞,“敲起鼓”“擊鼓”。一說,非活用,用本意) ②樹之以桑(樹,名詞用作動詞,“種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詞用作動詞,“穿上”)④王無罪歲(罪,名詞用作動詞,“歸罪”)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詞用作動詞,“為王“稱王”“統(tǒng)一天下”)2.名詞的為動用法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喪,名詞的為動用法,“為……辦喪事”)(二)動詞的活用1.動詞當名詞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生:活著的人;死:死去的人)2.動詞的使動用法則移其民于河?xùn)|,移其粟于河內(nèi)(移,使……遷移,使動用法)(三)形容詞的活用1.形容詞作動詞謹庠序之教(謹,形容詞作動詞,“認真從事”“認真辦好”) 五、古漢語句式(一)判斷句 ① 非我也,歲也(……也,表判斷) 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斷) 是亦走也(……也,表判斷)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也,表判斷)② 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斷) (二)倒。

7. 高中文言文文學(xué)常識

1、從中國上古到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公元前221年)期間的文學(xué),叫先秦文學(xué)。

2、神話產(chǎn)生在文字發(fā)明以前。神話中充滿了豐富的想象,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源頭。

3、在中國流傳最廣的神話是“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wèi)填?!薄ⅰ版隙鸨荚隆钡?。

4、《尚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總集,相傳曾經(jīng)由孔子編選。

5、《詩經(jīng)》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廟樂章共305首。

6、《楚辭》為西漢劉向所輯,收有屈原、宋玉寫的賦,因具楚地方聲,故稱《楚辭》,對后代文學(xué)創(chuàng)作有深遠影響。

7、屈原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屈原《離騷》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兩類?!蹲髠鳌泛汀稇?zhàn)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墩撜Z》、《孟子》、《墨子》、《莊子》是先秦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歷史著作,在歷史、文學(xué)和語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學(xué)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學(xué)生寫成。這部儒家經(jīng)典對中國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1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朋友從遠方來是值得高興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應(yīng)該讓別人去做),這是孔子《論語》里的名言。

詳情見:/link?url=vFBR9KHGRycr1U382f_ckEyjBhohjhNCQmz34kpUtLTw_5ZU3pTtfa6DekQpTTszjmOvF3mjCHctcgHaV9WAfiR9Lia7VHuL2WoJHgWD3V_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讀后感因為在做關(guān)于《節(jié)日文化資源在語文教學(xué)中的合理運用研究》這一課題,所以最近多接觸關(guān)于傳統(tǒng)文化、中外文化、節(jié)日文化等類似的書籍,而我對傳統(tǒng)文化尤為感興趣,所以就打開了王力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這本書,徜徉書中,趣味多多。讀傳統(tǒng)文化的書一般都感覺比較枯燥晦澀,甚至會有大量的生僻字不知其音其意。這本書涉及天文地理、衣食住行,傳統(tǒng)文化涵蓋面之廣自不用說,且文筆風趣詼諧,插圖精美,圖文結(jié)合,穿插故事、文獻等,配有相關(guān)注釋,讀來不覺無味深奧,通俗易懂,趣味橫生。書中的插圖,或是關(guān)于器皿,或是關(guān)于建筑,或是關(guān)于絲帛……線條清晰,真實可感,觸摸上去好像在和中國古代的這些精品做最親密的接觸,不禁感慨傳統(tǒng)文化的美好和厚重。本書簡介中就是一連串的發(fā)問“你知道知名的司母戊鼎有一個假耳朵么?你知道孟姜女姓姜不姓孟么?你知道最古老的同心結(jié)是什么樣子么?你知道黃帝戰(zhàn)蚩尤的真相么?”……真想做一位學(xué)識淵博、旁征博引的老師,如果真能在語文教學(xué)中,必要之時,將這些知識、故事、文獻信手拈來,延伸引用,我的課堂肯定頗受歡迎吧。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是需要汲取多方面的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學(xué)修養(yǎng),才能給予學(xué)生最好的文學(xué)滲透。關(guān)于傳統(tǒng)節(jié)日書中也有涉及。比如中元節(jié)是中國人非常重要的祭祀去世親人的節(jié)日,又叫“盂蘭盆節(jié)”或“河燈節(jié)”。盂蘭盆是梵文音譯,原意為“從苦難中拯救”。這個故事和目犍連(也就是中國民間目連戲的男主角目連)救母的故事有關(guān)。傳說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成就神通后,欲度化父母,以報生養(yǎng)哺育之恩。結(jié)果送給母親的飯食一遞到母親手上就化成火炭。佛陀說每年七月十五日,是佛歡喜日,我們都要集結(jié)佛法僧三寶的力量,超度我們的七世父母。這個故事的內(nèi)涵,其實還遠比它表面上看要來得深刻。實際上,佛教界內(nèi)的人大多認為盂蘭盆的故事講的就是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轉(zhuǎn)化的原因。其實中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尤其是詩詞小說中關(guān)于中元節(jié)的描寫并不少。中元節(jié)作為寄托哀思,為已逝親人祈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歷史甚至比清明節(jié)更為悠久,意義也不在清明節(jié)之下。它已被列入民俗項目類別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各地均有不同的民俗活動,類似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有上巳節(jié)和寒衣節(jié)。僅以中元節(jié)為例,關(guān)于節(jié)日文化資源在語文教學(xué)的運用需要篩選、提取、比對、舍棄。關(guān)于節(jié)日文化中的消極思想是糟粕,需要摒棄,涉及的詩詞文化、哲學(xué)思想、節(jié)日意義則是精華,可以酌情保留。同一節(jié)日的不同資源需要深思熟慮,找準切入口;不同節(jié)日的文化資源,也要需要對比和取舍。這要看這種節(jié)日文化資源在語文教學(xué)中是否必要,是否有意義,是否有積極意義。這是一個長期研究和思考的命題。我看《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與其說是研究,更像是一種“掃盲”,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意蘊深刻,真正感悟絕非一朝半夕之事。了解未知領(lǐng)域或不精通的領(lǐng)域,是一種自我學(xué)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讀書多一點,發(fā)現(xiàn)多一點,懂得多一點,僅希望在具體的教學(xué)實踐中或課題研究中有所價值,有所運用。這是一種責任,需要堅持。

高中古代文化常識

1. 「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識」不小心穿越了怎么辦

高考語文試卷中經(jīng)常會用到的文化常識匯總:

1.“四書”:《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

2.“五經(jīng)”:《史記》、《尚書》、《禮記》、《易記》、《春秋》

3.“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4.“四庫”:經(jīng)、史、子、集

5.《詩經(jīng)》六義:鳳、雅、頌、賦、比、興

6.六藝:也稱六經(jīng),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傳說之一是“伏羲、女媧、神農(nóng)”

9.“五帝”:據(jù)《史記》載為: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10.“三山”:相傳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萊、方丈、瀛洲。

11.“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qū)劃,后成為中國的別稱。

13.赤縣:古人把中國稱作“赤縣神州”。

14.海內(nèi):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

15.四海:指天下、全國。

16.“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

18.三國:指東漢后分裂成魏、蜀、吳。

19.三秦:指潼關(guān)以西的關(guān)中地區(qū)。

20.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陽。

21.古代別稱:南京(建康、金陵、江寧、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谷:上古對糧食作物的統(tǒng)稱。(即稷、黍、麥、菽、稻)

2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5.六畜:六種家畜:馬、牛、羊、豬、狗、雞

26.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27.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28.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29.歲寒三友:松、竹、梅

30.六書:象形、會意、指事、形事、轉(zhuǎn)注、假借

31.連中“三元”:凡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連續(xù)獲得第一名的即連中

32.解元、會元、狀元。

33.五聲:五個音級。也稱“五音”,即我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徵(zhi)、羽。

34.四大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白蛇傳》、

35.《孟姜女》

36.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鄉(xiāng)官。

37.及第:指科舉考試中選,應(yīng)試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試:也叫“童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xué)習,所以又叫入學(xué)考試,應(yīng)試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舉試: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40.鄉(xiāng)試:(稱秋闈或大比)每三年在省舉行一次,秀才才有資格參加考中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41.會試:在鄉(xiāng)試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禮部舉行(稱春闈或禮闈)參加者必須是舉人,考中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42.殿試:由皇帝主持,貢士有資格參加,考中稱進士。第一是狀元,第二名是稱榜眼,第三名是稱探花。合稱三甲鼎。

43.光緒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學(xué)校教育,科舉制度被廢止。

44.《爾雅》:我國最早的釋詞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體系的詞典。

45.“風雅”,指《詩經(jīng)》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常用作代指文學(xué)才華。

46.《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按音樂性質(zhì)分

47.“鳳、雅、頌”三大類

48.頓首:古代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

49.稽首: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行大禮。

50.跪:古代兩膝著地,聳身挺腰、臀不沾腳跟。

2. 高中語文古代文化常識要怎么積累

文化常識對應(yīng)的大方向是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與掌握。2017版新課標中也多次提及“傳統(tǒng)文化”“文化常識”,要求“了解相關(guān)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tǒng)文化積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藝術(shù)的營養(yǎng),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

對應(yīng)在考試中,主要就是文言文閱讀的一道3分選擇題。文化常識的記憶功夫應(yīng)當在平時,不建議拿文化常識清單去背誦,當然這也是一種辦法。個人在教學(xué)中提倡的是在文言文閱讀練習中積累,每題4個,碰到即列入應(yīng)當掌握的范圍,同時,每個文化常識都是可以輻射其他知識點的,這方面強烈推薦王力先生的一本書——《古代文化常識》,學(xué)習空余翻看,權(quán)威準確,內(nèi)容涵蓋廣,可以積累很多,了解一些傳統(tǒng)文化的來歷本身也很有趣。

3. 高一必修一、二涉及到的古文化常識

古文化常識一、年齡稱謂1、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2、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3、不惑之年:指四十歲4、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5、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6、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7、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二、古代主要節(jié)日(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03)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jié)”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禱農(nóng)事。

(05)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吳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jié)” (10)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xiāng)(11)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zāi) (12)冬至:又叫“至日”,節(jié)氣的起點。

(13)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舊迎新(3)王公年次紀年:用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一種紀年方法,如:趙惠文王十六年三、有關(guān)官職的問題1、詞語(1)授官:除 拜 (2)升官:遷 擢 (3)降官:謫 左遷 (4)免官:罷 黜(5)招聘:征 辟 (6)京官調(diào)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辭職:乞骸骨2、六部:(1)吏部(官職任免升調(diào)等)(2)戶部(土地稅收戶口等)(3)禮部(典禮科舉學(xué)校等)(4)刑部(司法刑獄案件等)(5)兵部(軍事軍隊邊防等)(6)工部(工程營造水利等)*“六部”是漢以后的中央官職,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關(guān)于史書 (1)編年體: 以年代為線索編排的有關(guān)歷史事件。 (共三部)第一部是春秋時期孔子編的《春秋》;記事詳備的一部是春秋時期左丘明作的《左傳》;最大的一部是北宋史學(xué)家司馬光的《資治通鑒》。

(2)國別體: 以諸侯國為單位分別記敘的歷史。 (共兩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時期左丘明作的《國語》;較好的一部是漢代初期劉向編訂的《戰(zhàn)國策》。

(3)紀傳體: 通過記敘人物活動來反映歷史事件。第一部是西漢時期司馬遷的《史記》;第二部是東漢時期班固的《漢書》;……《清史》。

(共二十多部)(4)通 史: 打破朝代界限,自古及今地記敘歷史。第一部是司馬遷的《史記》;第二部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

(共兩部)(5)斷代史: 記敘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第一部是東漢時期班固的《漢書》;第二部是南北朝時期范曄的《后漢書》;……《清史》。

(共二十多部) 說明(1)以上是按不同的標準分類,實際上同一史書可歸入不同體例。如《史記》,可以說它是一部紀傳體通史。

(2)清代乾隆年間編訂的“二十四史”是24部史書,打頭的一部是《史記》,壓尾的一部是《明史》,體例全都是紀傳體。而且除《史記》是通史外,其余23部都是斷代史。

*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第一” (1 )《詩 經(jīng)》: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作者不詳)(2 )《孫 子 兵 法 》: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

(春秋?孫武)(3 )《國 語》: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 (春秋?左丘明)(4 )《春 秋》: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春秋?孔子)(5 )《左 傳》:我國第一部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 (春秋?左丘明)(6 )《史 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西漢?司馬遷)(7 )《漢 書》:我國第一部斷代史。 (東漢?班固)(8 )《 孔雀東南飛 》: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

(作者不詳)(9 )《離 騷》:我國第一首長篇抒情詩。 (戰(zhàn)國?屈原)(10)《狂 人 日 記 》:我國現(xiàn)代第一篇白話小說。

(現(xiàn)代?魯迅)(11)屈 原:我國第一位詩人。 (戰(zhàn)國) (12)陶淵明:我國田園詩的開創(chuàng)者。

(東晉)(13)謝靈運:我國山水詩的鼻祖。 (南北朝)(14)陸 游:我國古代詩歌最多的詩人。

(南宋)。

4. 高考歷史中重要的古代文化常識積累,比如陰陽五行,天干地支等

這屬于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屬于天文歷法,因為古代使用干支紀念法,當然現(xiàn)在仍在使用,十二生肖就是和十二地支對應(yīng)的。

(很不幸的是現(xiàn)代很多小人拿此來算命欺騙老百姓)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zhì)觀。多用于哲學(xué)、中醫(yī)學(xué)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gòu)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chǎn)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huán)不已。

五行學(xué)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zhì)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gòu)成。它強調(diào)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和運動形式。

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tǒng)一學(xué)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tǒng)論。 什么是五行 在中國古代哲學(xué)所記載,五行是宇宙萬物的基本元素,它們是金、木、水、火、土,而它們之間也存有相生相克的關(guān)系。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的性質(zhì)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各個性質(zhì),依次如下: 木-好華美,且具有風雅的個性。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愛,又行善的意思。

火-性情急躁,而富有自尊心?;鹦源矶Y,就是為人謙讓謹慎,敬上而不欺下。

土-性情溫厚篤實,而具有自信心。土性代表信, 就是又誠實又溫厚誠懇之意。

金-性情剛強,而具有自尊心。金性代表義,就是崇善棄惡,事事都順理。

水-人聰明,并能推測事物。水性代表智, 就是觀察事物詳細,對于任何事能預(yù)知前兆,善理權(quán)謀術(shù)事。

也可以說是仁、義、禮、智、信的五常。 中醫(yī)五行相生相克圖 五臟:木性為肝臟;火性為心臟;土性為脾臟;金性為肺臟;水性為腎臟。

五色: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紅色;土代表黃色;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 五行相克 五行相沖 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五行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

‘五行相生’是互相生旺的意思,表示生成化育,‘五行相克’就是互相反駁、互相戰(zhàn)斗、制衡。 根據(jù)宇宙的磁場原先是浩瀚的大海(水).在海中產(chǎn)生了植物(木).再經(jīng)由太陽(火)的照射慢慢的有了陸地(土).再從陸地中去發(fā)現(xiàn)了鐵的礦物質(zhì)(金).爾后從鐵礦中提煉成鐵器做成盆子來取水。

這就是大地自然的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循環(huán)狀態(tài)。 又 *** 裸的大地一定要植樹(木),用大樹的根來拱固土質(zhì)大雨來時才不會土質(zhì)流失(土),大雨會造成水災(zāi)就必需用土來筑墻保衛(wèi)家園(水),古時家園的門口都要擺個大水缸下雨時備水以備火災(zāi)可滅火(火),為保衛(wèi)家園及家中煮飯生火必需有刀槍斧頭器具所以要提煉頑鐵(金), 生火需要用鋸子斧頭來劈材(木),這自然的相克制衡道理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天地間的萬物產(chǎn)生之后,雖然有相生但也要有制衡 ,如水會使樹木生長,也會使土質(zhì)流失,而木按照‘木克土’的道理來克土,這就是自然的循環(huán)狀態(tài)。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

在中國古代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

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干地支在我國古代主要用于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 天干地支tiān'gāndìzhī 天干地支產(chǎn)生于漢代,它以立春作為一年的開始而不是以農(nóng)歷的正月初一。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稗o源”里說,“干支”取義于樹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對應(yīng)十二生肖[1]——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歷之符號。根據(jù)《五行大義》中記載,干支是大撓創(chuàng)制的。

大撓“采五行之情,占斗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枝。有事于天則用日,有事于地則用月。

陰陽之別,故有枝干名也?!?天干地支 我國歷法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365.24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shù)與回歸年的天數(shù)相符,設(shè)置閏月。

據(jù)記載,公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采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xié)調(diào)陰歷和陽歷。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歷法時,為了方便做60進位而設(shè)出的符號。

對古代的中國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 *** 數(shù)字般的單純,而。

5. 有哪些高中生該知道的古代文化常識

直接稱名01大致有三種情況。

(1)自稱姓名或名,以示自謙,并表示對對方敬重。如《鴻門宴》:“不然,籍何以至此?”《醉翁亭記》:“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p>

(2)用于敘述或作傳。如《陳涉世家》:“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p>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薄?/p>

(3)稱所厭惡、輕視的人。如文天祥《指南錄后序》:“不幸呂師孟構(gòu)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p>

稱字02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人稱字是出于禮貌和尊敬。

如韓愈作有《柳子厚墓志銘》,子厚為柳宗元的字。稱號03號又叫別號、表號。

名與字、號的根本區(qū)別是:名由父親或尊長取,字、號大多自己取。號一般用于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fā)某種情感。

對人稱號也是一種尊敬。如:陶潛號五柳先生,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歐陽修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號半山,蘇軾號東坡居士,等等。

稱謚號04古代帝、后及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跡評定一個稱號,這個稱號就叫謚號。起于周代,秦代廢,漢代復(fù)行,歷代相沿至清。

如齊宣王的“宣”、漢武帝的“武”,諸葛亮的“忠武”、歐陽修的“文忠”等。此外又有私謚,為民間所加,始于漢代。

如陶淵明謚“靖節(jié)”。稱廟號、年號05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立的名號,如某祖、某宗。

始于商代,如太甲稱為“太宗”。西漢之初承襲此制,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古訓(xùn),新即位的皇帝為剛?cè)ナ赖幕实圩h立廟號(漢高祖并非廟號。

劉邦廟號太祖,謚高皇帝,俗稱漢高帝、漢高祖)。此后歷代沿襲此制至清代滅亡。

年號是古代帝王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63356633為表示自己統(tǒng)治紀年而定的一種名號。始于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此后直至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每因祥瑞或重大事故而立號改元,有一帝改年號至十數(shù)次,一年之中數(shù)次改年號者。

自明太祖朱元璋始,直至清末,除明英宗外,每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明英宗因土木之變,前后做了兩次皇帝,有兩個年號)。歷代君王稱謂:夏、商稱名,如禹、啟、湯;自周至隋,多稱謚號,如周厲王、周幽王、秦穆公、燕昭王、漢武帝、隋文帝等;自唐至元,多稱廟號,如唐高祖、唐太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等;自明至清,多稱年號,如永樂帝、康熙帝等。

稱齋名06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楊萬里稱楊誠齋,姚鼐因齋名為惜抱軒而稱姚惜抱、惜抱先生,蒲松齡稱聊齋先生,梁啟超稱飲冰室主人等。

稱籍貫07如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柳宗元是河?xùn)|(今山西永濟)人,故而人稱柳河?xùn)|;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故而人稱王臨川;明代戲曲家湯顯祖亦為臨川人,被稱為湯臨川;清初學(xué)者顧炎武是江蘇昆山亭林鎮(zhèn)人,被稱為顧亭林;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清末有一副飽含譏刺的名聯(lián):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nóng)常熟世間荒。

上聯(lián)“合肥”指李鴻章(安徽合肥人),下聯(lián)“常熟”指翁同龢(江蘇常熟人)。稱郡望08如韓愈為河陽(今河南孟州)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昌黎先生。

稱官名09如稱賈誼為賈太傅;“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東晉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王維曾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遺,故而被稱為杜拾遺,又因任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被稱為杜工部;劉禹錫曾任太子賓客,被稱為劉賓客。稱爵名10如諸葛亮曾封武鄉(xiāng)侯,所以后人稱其為武侯;謝靈運襲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魏徵曾封鄭國公,故世稱魏鄭公;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因功封爵汾陽郡王,世稱郭汾陽;王安石封爵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司馬光曾封爵溫國公,世稱司馬溫公;明初劉基封爵誠意伯,人們遂以誠意伯相稱。

稱官地11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如賈誼曾任長沙王太傅,世稱賈長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稱孔北海;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駱賓王曾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岑參曾任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韋應(yīng)物曾任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賈島曾任長江縣主簿,世稱賈長江,他的詩集就叫《長江集》。

兼稱12如《游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鼻皟扇思娣Q籍貫、姓名及字,后兩人先寫與作者關(guān)系,再稱名和字。

《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鼻皟扇思娣Q官職、字和姓,后一人稱字和姓。

謙稱13(1)表示謙遜的態(tài)度,用于自稱。如: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xué)識淺??;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下、私自之意,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nèi);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謙稱自己是對方的仆人,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孤(小國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等。(3)古代官吏的自謙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讀書人的自。

6. 古代文化常識高考宗廟

宗廟

詞意探源

(1)指古代帝王、諸侯或大夫、士為維護宗法制而設(shè)立的祭祀祖宗的處所?!兑住ふ稹罚骸俺?,可以守宗廟社稷?!笨追f達疏:“君出則長子留守宗廟社稷?!卑春笫雷源蠓蛞韵陆苑Q家廟。(2)王室的代稱?!稘h書·霍光傳》:“伊尹相殷,廢太甲以安宗廟?!?/p>

基本解釋

1.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的專用房屋 宗廟之祟?!稇?zhàn)國策·齊策四》 2. 先王之宗廟。 3. 立宗廟于薛。 4. 王室國家的代稱 宗廟社稷?!濉?周容《芋老人傳》 宗廟之事?!墩撜Z·先進》 5.宗廟會同。

詳細解釋

1. 古代帝王、諸侯祭祀祖宗的廟宇。 《國語·魯語上》:“夫宗廟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長幼,而等胄之親疏也。”《史記·魏公子列傳》:“今 秦 攻 魏 , 魏 急而公子不恤,使 秦 破 大梁 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 唐 韓愈 《論捕賊行賞表》:“陛下神圣英武之德,為巨 唐 中興之君,宗廟神靈,所共祐助?!?葉恩《上振貝子書》:“甲午之役,陵寢躪于戎馬之足;庚子之亂,宗廟翻夫五色之旗?!?2. 朝廷和國家政權(quán)的代稱。 《墨子·非命下》:“不顧其國家百姓之政,繁為無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廟?!薄逗鬂h書·伏湛傳》:“猾臣 王莽 ,殺帝盜位。宗室興兵,除亂誅 莽 ,故羣下推立 圣公 ,以主宗廟?!?宋 王安石 《上皇帝萬言書》:“而今公卿大夫,莫肯為陛下長慮后顧,為宗廟萬世計,臣竊惑之?!薄度龂萘x》第二回:“中官統(tǒng)領(lǐng)禁省, 漢 家故事。先帝新棄天下,爾欲誅殺舊臣,非重宗廟也。”

古代文化常識尊卑

1.古代文化常識

【古代天文】 【四象】古人把二十八宿分東、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為四種動物形象,叫作四象。

東方七宿如同飛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龍,故而稱為東蒼龍;北方七宿似蛇、龜出現(xiàn)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稱為北玄武;西方七宿猶猛虎躍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稱為西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飛翔的朱雀,出現(xiàn)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稱為南朱雀。 【月亮的別稱】 月亮是古詩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寫的對象。

它的別稱可分為:(1)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 (2)因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

(3)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 (4)因傳說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稱銀兔、玉兔、金蟾、銀蟾、蟾宮。

(5)因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 (6)因傳說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宮殿,故稱廣寒、清虛。

(7)因傳說為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亮為望舒。 (8)因傳說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為嫦娥。

(9)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嬋娟。 【古代地理 】 【江河】古代許多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

如《鴻門宴》:“將軍戰(zhàn)河南,臣戰(zhàn)河北?!?《過秦論》: “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祭妹文》“先塋在杭,江廣河深”,此處“江”即指長江,“河”則指運河。 【西河】又稱河西,黃河以西的地區(qū)。

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會于西河外澠池。” 《過秦論》:“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東】長江以東。 如李清照詩云:“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p>

《赤壁之戰(zhàn)》:“兼仗父兄之烈,割據(jù)江東?!?【江左】即江東。

古人以東為左,以西為右。 《群英會蔣干中計》:“即傳令悉召江左英杰與子翼相見?!?/p>

【江表】長江以南地區(qū)。 《赤壁之戰(zhàn)》:“江表英豪,咸歸附之?!?/p>

【江南】長江以南的總稱,所指區(qū)域因時而異。 白居易詞云:“江南好,風景舊曾諳?!?/p>

王安石詩云:“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 還?!?【淮左】淮水東面。

《揚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揚州在淮水東面。 【山東】顧名思義,在山的東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東”之“山”,可指崤山、華山、太行山、泰山等數(shù)種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盡相同。下面是以崤山為標準的“山東”。

如《漢書》曾提到“山東出相,山西出將”。 《鴻門宴》:“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p>

《過秦論》:“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關(guān)東】古代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東地區(qū),近代指山海關(guān)以東的東北地區(qū)。

曹操《蒿里行》:“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敝镐P(guān)以東地區(qū)。

【關(guān)西】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西地區(qū)。 《赤壁之戰(zhàn)》:“馬超、韓遂尚在關(guān)西,為操后患?!?/p>

【關(guān)中】所指范圍不一,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guān)以西地區(qū)稱為關(guān)中。 《鴻門宴》:“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p>

《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紀年法】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1)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數(shù)來紀年。《廉藺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p>

(2)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

此后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號紀年。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3)干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后。

《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 【紀月法】我國古代紀月法主要有三種: 序數(shù)紀月法。如《采草藥》:“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

地支紀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稱十二個月,每個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杜甫《草堂即事》詩:“荒村建子月,獨樹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紀月法指農(nóng)歷十一月。 時節(jié)紀月法。

如《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薄懊隙贝r(nóng)歷十月。

【紀日法】我國古代紀日法主要有四種: 序數(shù)紀日法?!俄椉管幹尽罚骸叭逯?,明月半墻?!?/p>

“三五”指農(nóng)歷十五日。 干支紀日法。

如《肴之戰(zhàn)》:“夏四月辛巳,敗秦軍于肴?!薄八脑滦了取敝皋r(nóng)歷四月十三日 月相紀日法。

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紀時法】我國古代紀時法主要有兩種: 天色紀時法。古人最初是根據(jù)天色的變化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它們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時、日入、黃昏、人定。

如《孔雀東南飛》:“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p>

地支紀時法。以十二地支來表示一晝夜十二時辰的變化。

人的稱謂 【直稱姓名】大致有三種情況: (1)自稱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

(2)用于介紹或作傳。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quán)”,“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

(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gòu)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

【稱字】古人幼。

2.古代文化常識的禮俗

三從四德,三綱五常

封建社會強迫婦女遵守的道德標準為三從四德。三從:未嫁從父,即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三綱五常是我國封建時代所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guī)范。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

封典、封禪

封典,封建時代帝王以爵位名號賜予臣下及其家屬的榮典。封禪是古代祭天地的典禮。一般由帝王親自到泰山上舉行,在泰山上筑土為壇祭天,報天子之功,稱封;在泰山腳下的梁父山辟場祭地,報地之功,稱禪。

避諱

指凡遇到君王、尊長的名字相同的字面,為避免直接說出,則改用同音字或缺筆的辦法來回避。帝王、孔子之名,眾人共諱,稱作公諱。避家人父祖稱家諱。

北面、南面、東向

古代朝堂,君主南面而坐,臣子北面而拜,故君王稱南面,臣子稱北面。如“室坐則東向為尊,南向次之,北向為卑,西向最下”。

坐、跪、跽、箕

兩膝著地,臀部貼在腳跟上為坐;直身為跪,是有急事或表示謝罪、表示尊敬;跪起,準備起身,但雙膝尚未離地,是為跽,又叫長跪,是受驚而聳身欲起的樣子;臀部著地,兩腿伸直,形似畚箕,叫箕踞,表示傲慢的態(tài)度。

婚禮

女子出嫁叫“歸”,回家省親叫歸寧,而被夫家拋棄回歸母親家叫遣歸。古代婚姻要經(jīng)過六道手續(xù)叫“六禮”。舉行婚禮時,夫婦在青布帳篷里交拜,這帳篷叫青廬。

喪葬、祭禮

天子死叫“崩”,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祿”,庶人死叫“死”。古人喪葬有棺有槨(外面的套棺)。裝尸之棺叫“柩”,死人入棺待葬叫“殮”,停棺叫“殯”,埋棺如穴叫"葬".在喪禮中,根據(jù)親疏關(guān)系穿一定規(guī)制的喪服,有“斬衰”“齊哀”等五服之說 ,喪服又統(tǒng)稱“缞绖”。古代天子供奉七代祖先,祭品用三個太牢;諸侯五廟,用一個太牢;大夫三廟,用少牢。為人餞行要祭路神,叫“祖”;要灑酒于地,稱“酹”。

古人把拜分為九種。最重要的是“稽首”:跪于地,頭扣地多時,是臣事君之禮。頓首,以頭叩地,同時要面色失常、言語失聲,只在有急事求人時才用?!懊C拜”最輕,拱手而已,類似現(xiàn)在的作揖。“再拜”是拜兩次,表示禮節(jié)隆重,有時用作敬辭。

歃血、釁鐘

古人定盟,雙方口含牲血或以血涂口旁,表示信誓,叫歃血。重要的器物如鐘、鼓制成,殺牲或殺人以祭,將其血涂在器物上表示誠敬,稱為“釁”。

3.古代文化常識高考宗廟

宗廟

詞意探源

(1)指古代帝王、諸侯或大夫、士為維護宗法制而設(shè)立的祭祀祖宗的處所?!兑住ふ稹罚骸俺觯梢允刈趶R社稷?!笨追f達疏:“君出則長子留守宗廟社稷?!卑春笫雷源蠓蛞韵陆苑Q家廟。(2)王室的代稱?!稘h書·霍光傳》:“伊尹相殷,廢太甲以安宗廟?!?/p>

基本解釋

1.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的專用房屋 宗廟之祟?!稇?zhàn)國策·齊策四》 2. 先王之宗廟。 3. 立宗廟于薛。 4. 王室國家的代稱 宗廟社稷?!濉?周容《芋老人傳》 宗廟之事?!墩撜Z·先進》 5.宗廟會同。

詳細解釋

1. 古代帝王、諸侯祭祀祖宗的廟宇。 《國語·魯語上》:“夫宗廟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長幼,而等胄之親疏也?!薄妒酚洝の汗恿袀鳌罚骸敖?秦 攻 魏 , 魏 急而公子不恤,使 秦 破 大梁 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 唐 韓愈 《論捕賊行賞表》:“陛下神圣英武之德,為巨 唐 中興之君,宗廟神靈,所共祐助?!?葉恩《上振貝子書》:“甲午之役,陵寢躪于戎馬之足;庚子之亂,宗廟翻夫五色之旗。” 2. 朝廷和國家政權(quán)的代稱。 《墨子·非命下》:“不顧其國家百姓之政,繁為無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廟。”《后漢書·伏湛傳》:“猾臣 王莽 ,殺帝盜位。宗室興兵,除亂誅 莽 ,故羣下推立 圣公 ,以主宗廟?!?宋 王安石 《上皇帝萬言書》:“而今公卿大夫,莫肯為陛下長慮后顧,為宗廟萬世計,臣竊惑之。”《三國演義》第二回:“中官統(tǒng)領(lǐng)禁省, 漢 家故事。先帝新棄天下,爾欲誅殺舊臣,非重宗廟也。”

4.古代文化常識是否要遵守

【禮教】 《金剛經(jīng)》是(佛教)著作 唐朝六渡日本宣揚佛教為當時兩國邦交做出巨大貢獻的是(鑒真) 道教創(chuàng)始于(東漢)注1 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其中祭祀活動被稱為(吉禮)注2 按照古人的飲食禮儀,在上一道燒魚時應(yīng)該(魚尾向著客人) 俎是古時的一種禮器,為祭祀時使用,用途是(宰殺和擺放祭祀用的牲畜) 古人以“孝悌”為美德,其中悌指的(尊敬兄長) 古人講究尊稱禮節(jié),談到對方父親一般稱為(令尊) 古人講究謙辭禮讓,談到自己兒子一般稱為(犬子) 古人稱呼自己父親的侄女婿為(堂姐夫/妹夫) 古人稱“拙荊”指(自己的妻子) 古人稱“連襟”指(姐妹之丈夫) 在古代,下列哪個詞語中用來稱呼對方妻子(令困)【歷史常識】 下列年代相對最早的一個朝代或時期是(漢) 東晉和西晉的順序是(先有西晉后有東晉) 唐朝前是(隋朝) 唐朝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下面哪個省不在三省之列(下書?。┳? 南北朝時期的南朝不包括(楚) 下列朝代按時間順排列應(yīng)為(夏商周) 曾經(jīng)東征高麗的隋煬帝名叫(楊廣) 著名的陳勝吳廣起義地點大澤鄉(xiāng)在哪個?。ò不眨?不屬于二十四史的史書是(史通) 李世民在位期間的治平局面稱為(貞觀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國號是(貞觀) 唐朝的開國皇帝是(唐太祖) 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建造者是(李冰) 墨子屬于(墨家) 莊子屬于(道家) 提倡“兼愛,非攻”的是(墨家)【琴棋書畫】 被稱為酒仙的是(李白) “說琴諫國王”所說的是(鄒忌諫齊王) 我國古代最早出現(xiàn)的樂器是哪一類(吹奏樂器) 五音是(宮商角徵羽)不包括(雅) 吹奏橫笛的正確口型應(yīng)該是(嘴角向兩邊) 古人所稱的“鍬秤”指的是哪種物品(棋盤) 中國象棋棋盤上的“米”字形方框叫做(九宮) 以下哪一個是象棋中不會出現(xiàn)的走法(象四進五,士二進四) 關(guān)于象棋的說法錯誤的是(兵和卒只允許前行,不能后退和平移) 以下關(guān)于象棋的說法,哪個是正確的(象棋起源較早,戰(zhàn)國時期就已有記載) 關(guān)于圍棋的說法錯誤的是(圍棋的棋子分數(shù)量同的黑白子) 圍棋開局的落子規(guī)則是(執(zhí)黑先行) 圍棋的棋盤圖案是(橫豎十九條直線) 圍棋棋子緊鄰的直線交叉點成為(氣) 被稱為“文房四寶”的是(筆墨紙硯) 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是(王羲之的蘭亭序) 被譽為“書圣”的是(王羲之) 被譽為“草圣”的是(張旭) 有畫圣美譽的吳道子是哪朝人(唐朝) 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分析字形和考求字義的字典是(說文解字)注4 著名的《女史箴圖》是哪位畫家的作品(顧愷之) “夢幻西游”四個字一共由多少筆畫組成(三十二畫) “唐”(十畫) “朝”(十二畫) “長安”(十畫)【唐詩】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這首膾炙人口的《俠客行》出自(李白) “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出自(《長恨歌》) 被稱為樂府雙壁的是《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 古詩名句“夕陽無限好”的下句是(只是近黃昏) 古詩名句“前山鳥飛絕”的下句是(萬徑人蹤滅) 古詩名句“舉杯邀明月”的下句是(對影成三人) 古詩名句“男兒何不帶吳鉤”的下句是(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 古詩名句“東邊日出西邊雨”的下句是(道是無晴還有晴) 古詩名句“正是江南好風景”的下句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古詩名句“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的下句是(白云千載空悠悠) 古詩名句“千里鶯啼綠映紅”的下句是(水村山郭酒旗風) 古詩名句“仰天大笑出門去”的下句是(我輩豈是蓬蒿人) 古詩名句“十年一覺揚州夢”的下句是(贏得青樓薄幸名) 古詩名句“今日聽君歌一曲”的下句是(暫憑杯酒長精神) 古詩名句“幾處早鶯爭暖樹”的下句是(誰家新燕啄春泥) 古詩名句“黃河遠上白云間”的下句是(一片孤城萬仞山) 古詩名句“可憐九月初三夜”的下句是(露似珍珠月似弓) 古詩名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的下句是(無人知是荔枝來)【古代常識】 下列哪個稱呼是表示“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 古代所稱“不惑之年”是指(四十歲)注5 古代所稱“垂髫”只說女子(十三歲) 古代稱20歲的少年為(弱冠) 古代的“鼎”最初是一種(炊具) 古語所稱“按圖索驥”的驥是(良馬) 古代文人所稱的“懷袖雅物”是(扇) 古代科舉考試按順序排列需要經(jīng)過(鄉(xiāng)試會試院試殿試)注6 下列不屬于二十四史的史書的是(史通) 五岳之說自古就有,其中衡山被稱為(南岳)注7 古代地理所稱“陽”指的是(山南水北) 古人的“謚號”指的是(帝王所專用的稱號) 我國古代四大藝術(shù)是指(棋琴畫書) 人們所稱的“三伏”出現(xiàn)在農(nóng)歷的(六月) 下列屬于十二地支的是(午)注8 古人用“六畜興旺”形容家境繁榮,其中六畜指(豬馬牛羊犬雞) 左遷指的是(降官)注9 古代人所說的“寒舍”是指(自己的住房) “四書五經(jīng)”中的四書是(論語孟子中庸大學(xué)) 長城修建后關(guān)內(nèi)關(guān)外的說法中“關(guān)”指的是(山海關(guān)) 古代“上元節(jié)”是指(元宵節(jié))注10 古代“重陽節(jié)”是指(農(nóng)歷九月初九) 重陽節(jié)喝的是(菊花酒) 古語所稱“細軟”是指(錢財) 凌晨1:00至3:00古代稱為(丙夜) 古時的二更相當于現(xiàn)在的(1-3點) 在我國古代,下。

5.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最低0.27元/天開通百度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nèi)容

原發(fā)布者:chuixuezhui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匯總目錄:一、人的稱謂二、古代職官三、天文歷法四、古代地理五、科舉制度六、風俗禮儀七、飲食器用八、音樂文娛九、文史典籍十、目錄辭書十一古代軍制 一、人的稱謂 【直稱姓名】大致有三種情況:(1)自稱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2)用于介紹或作傳。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quán)”,“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gòu)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 【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于禮貌和尊敬。如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韓愈為韓退之,柳宗元為柳子厚,歐陽修為歐陽永叔,司馬光為 【稱號】號又叫別號、表號。名、字與號的根本區(qū)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于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fā)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陶潛號五 【稱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如稱陶淵明為靖節(jié)征士,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范文正公,王翱為王忠肅公,左光斗為左忠毅公,史可法為史忠烈公,林則徐為林文忠公。而稱奸臣秦檜為繆丑則是一種“惡謚”。 【稱齋名】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人們稱其為楊誠齋;姚

6.古代文化常識50例

【月亮的別稱】 月亮是古詩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寫的對象。

它的別稱可分為: (1)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2)因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

(3)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4)因傳說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稱銀兔、玉兔、金蟾、銀蟾、蟾宮。

(5)因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6)因傳說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座宮殿,故稱廣寒、清虛。

(7)因傳說為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亮為望舒。(8)因傳說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為嫦娥。

(9)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嬋娟?!局袊?現(xiàn)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

但在古代文獻中它是一個多義性的詞組。從春秋戰(zhàn)國至宋元明清,多用來泛指中原地區(qū)。

如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彼抉R光《赤壁之戰(zhàn)》:“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

“驅(qū)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 【中華】 上古時期華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黃河流域一帶,故稱“中華”,后常用來泛指中原地區(qū)。

如《三國志》:“其地東接中華,西通西域。”今已成為中國的別稱。

【九州】 傳說中的我國上古時期劃分的九個行政區(qū)域,州名分別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后成為中國的別稱。

陸游詩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薄哆^秦論》“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中原】 又稱中土、中州。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或整個黃河流域。

如《出師表》:“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标懹巍妒緝骸吩姡骸巴鯉煴倍ㄖ性?,家祭無忘告乃翁?!?/p>

指整個黃河流域?!竞?nèi)】 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海內(nèi)大亂,將軍起兵江東?!?/p>

【四?!?參見“海內(nèi)”條。指天下、全國。

如賈誼《過秦論》“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冻啾谥畱?zhàn)》:“遂破荊州,威震四海?!?/p>

《阿房宮賦》:“六王畢,四?!??!薄段迦四贡洝罚骸八暮V?,有幾人歟?” 【六合】 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如《過秦論曠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為家,骰函為宮”。李白《古風》詩:“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八荒】 四面八方遙遠的地方,猶稱“天下”。

《過秦論》:“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縱有千古,橫有八荒?!?/p>

【江河】 古代許多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如《鴻門宴》:“將軍戰(zhàn)河南,臣戰(zhàn)河北。”

《過秦論》:“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薄峨戎畱?zhàn)》:“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p>

再如《祭妹文》“先塋在杭,江廣河深”,此處“江”即指長江,“河”則指運河?!窘蟆?即江東。

古人以東為左,以西為右?!度河Y干中計》:“即傳令悉召江左英杰與子翼相見?!?/p>

【江表】 長江以南地區(qū)?!冻啾谥畱?zhàn)》:“江表英豪,咸歸附之。”

【江南】 長江以南的總稱,所指區(qū)域因時而異。白居易詞云:“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王安石詩云:“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淮左】 淮水東面。

《揚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揚州在淮水東面?!旧綎|】 顧名思義,在山的東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東”之“山”,可指崤山、華山、太行山、泰山等數(shù)種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盡相同。下面是以崤山為標準的“山東”。

如《漢書》曾提到“山東出相,山西出將”?!而欓T宴》:“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p>

《過秦論》:“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關(guān)東】 古代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東地區(qū),近代指山海關(guān)以東的東北地區(qū)。

曹操《蒿里行》:“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敝镐P(guān)以東地區(qū)。

【關(guān)西】 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西地區(qū)。《赤壁之戰(zhàn)》:“馬超、韓遂尚在關(guān)西,為操后患?!?/p>

【關(guān)中】 所指范圍不一,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guān)以西地區(qū)稱為關(guān)中?!而欓T宴》:“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p>

《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 【西域】 古代稱我國新疆及其以西地區(qū)。

《雁蕩山》:“按西域書,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山芙蓉峰龍湫?!?【朔漠】 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單稱“朔”,泛指北方。

《采草藥》:“朔漠則桃李夏榮?!薄赌咎m詩》:“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朔氣指北方的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仍舊迎著朔風回來”,指北風。

【百越】 又作百粵、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 *** 粵各地,統(tǒng)稱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區(qū)?!哆^秦論》“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藥》“諸越則桃李冬實”。

【五岳】 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夢游天姥吟留別》:“勢拔五岳掩赤城?!?/p>

【京畿】 國都及其附近的地區(qū)?!蹲笾乙愎菔隆罚骸班l(xiāng)先輩左忠毅公視學(xué)京畿?!?/p>

【三輔】 西漢時本指治理京畿地區(qū)的三位官員,后指這三位官員管轄的地區(qū)?!稄埡鈧鳌罚骸昂馍偕茖傥?,游于三輔?!?/p>

《記王忠肅公翱事》:“公一女,嫁為畿輔某官某妻?!彼逄埔院蠛喎Q“輔”。

【三秦】 指潼關(guān)以西的關(guān)中地區(qū)。項羽滅秦后曾。

22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