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稿

5U文學網(wǎng) > 實用文 > 教學資料 > 說課稿 > 祖父的園子教學說課稿

祖父的園子教學說課稿

| 發(fā)昌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guī)淼淖娓傅膱@子教學說課稿7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祖父的園子教學說課稿篇1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我在祖父的園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揣摩、品讀重點句段,體會我在園子里的心情,選擇課文段落能有感情地朗讀。

3、認識蚱、嗡、啃、櫻等幾個生字,正確書寫螞蚱、櫻桃、蚌殼等詞語,摘錄描寫優(yōu)美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介紹作者。

1、出示課題:祖父的園子,讀讀注釋。

2、介紹作者。蕭紅,現(xiàn)代著名作家,原名張乃瑩,黑龍江呼蘭人。1933年與蕭軍自費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發(fā)表了成名作《生死場》,開始用筆名蕭紅,l940年發(fā)表了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同時思考:祖父的園子給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讀出來的?

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理解和體驗,只要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詞句,言之有理的,都應該鼓勵。學生可能的會有這樣的印象:

(1)祖父的園子是一個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園子里充滿了快樂。

(3)祖父的園子非常美麗。

(4)祖父的園子是一個很自由的地方。

......

2、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反復地朗讀。

三、走進園子,品味童年

1、默讀課文,園子里的哪些情景給你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2、課堂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

(1)園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螞蚱。

①朗讀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寫的情景。

②用一個詞概括園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螞蚱給你留下的印象。

(充滿生機、熱鬧、美麗......)

③有感情的朗讀,讀出熱鬧和生機勃勃的感覺。

(2)我和祖父在園子里邊干活邊玩。

①默讀課文4--15自然段,畫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細細地讀讀這些句子,想象我是怎么干活,怎么玩的。

◇其實,不過是東一腳西一腳的瞎鬧......

◇其實哪里是鏟,不過是伏在地上,用鋤頭亂鉤一陣......

◇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我跑過去摘下來,吃黃瓜去了......

◇祖父澆水,我也過來澆,但不是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一揚,大喊著下雨啰!下雨啰!

......

②討論:我在園子里到底是玩還是干活?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滿了歡樂。

③選擇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我的快樂。

(3)園子里的花、鳥、蟲子、倭瓜等。

①朗讀課文第17自然段,你從這段話中讀出了什么?從哪些句子里讀出來的?

②課堂交流。引導學生關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復地朗讀中體會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樣,就怎么樣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

◇愿意接一個瓜,就接一個瓜

◇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

......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體會其中的自由和快樂。

3、默讀課文,思考:我在園子里心情是怎樣的呢?可以從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現(xiàn)我心情快樂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四、積累語言,留住記憶

1、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或幾個自然段背誦。

2、摘錄句子

祖父的園子教學說課稿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讀“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圓滾滾”等詞語,通過查字典,并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仔細閱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體會出“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

重難點:

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童年冬日下的一隊隊駱駝,給作者留下了難忘的記憶,下面這篇課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讓“我”對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懷呢?板書課題:祖父的園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2、找出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

3、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與同桌探討,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4、分小組討論,交流,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在祖父的園子里快樂玩耍的哪些情景?

5、全班匯報交流,師根據(jù)學生交流。

三、體會作者在園子里的心情

1、默讀課文,體會“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用筆勾出相關句子,并在旁邊批注自己的體會。

2、全班交流

讓學生通過找句子,談體會,有感情朗讀,體會到“我”在園子里的心情,達成共識:“我”在祖父的園子里是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領悟表達特點。

討論:作者為什么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通過交流,老師點撥,使學生明白,作者留心觀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寫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課外延伸:課外閱讀有關寫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為口語交際學習作準備。

3、預習新課。

板書:

祖父的園子──“我”的樂園

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表達感受

祖父的園子教學說課稿篇3

《祖父的園子》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單元主題是走進童年。通過引領學生朗讀一篇篇充滿童真童趣的文章,感受童年的天真爛漫與童年時光的可貴,并學習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將學生領進課外閱讀的樂園,讓他們走進原著,走近作者,將課內(nèi)與課外有效的銜接,激發(fā)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

《祖父的園子》選自《呼蘭河傳》,講述的是作者蕭紅童年的故事。那份藏在祖父園子里無拘無束,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兒童生活,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學中,我試圖通過本文的學習,為學生打開一扇窗戶,以此走近中國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蕭紅,走進她的作品——《呼蘭河傳》,更深層次的領悟她和祖父間的情。初步感悟“蕭紅體”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著名作家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贊譽——“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面對這樣的名篇,如何才能引導學生讀懂作者的心,真正領悟字里行間的情,課后能靜下心來讀《呼蘭河傳》呢?在備課前我想了很多,盡管這只是一篇略讀課文,可它卻承載了滿滿的語文味兒,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典范。因此在我對《呼蘭河傳》認識的基礎上,又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了解作者寫這本書的背景,以及找了許多名師上這一課的視頻,借鑒他們的一些方法,最終才把本課的教學設計定稿。

教學中,我把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劃分為四大板塊。板塊一:整體感知,鳥瞰園子;板塊二:眼中園,樣樣都有;板塊三:心中園,一切自由;板塊四:夢中園,光芒四射。這四大板塊也是教學中的四大環(huán)節(jié),整節(jié)課就以這四個環(huán)節(jié)推進,不難看出,這個設計是層層遞進的。由于有了課前的充分準備,在課上我?guī)ьI孩子們盡情地在園子里走了個來回,用評委彭老師的話說,孩子與我都在園子里暢游了一節(jié)課,仿佛自己就是園中的一員。

上完本節(jié)課后,我們組織了評課、議課,所有觀課老師都發(fā)表了自己獨到的看法。結合觀課老師的評課和自我反思現(xiàn)將本課中的得失總結一下,老規(guī)矩,還是先談談做得好的方面吧!

1、突顯了年段目標?!墩Z文課程標準》對第三學段的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默讀有一定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jù)需要搜索信息。在本節(jié)課中,我安排了兩次默讀,并在默讀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默讀時要圈畫關鍵詞,做批注。對于這樣的長篇,默讀是一種非常必要的學習方式,最終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突顯了教材特點,半扶半放,抓重點詞。課堂中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始終都是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在讀中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如在感悟祖孫情時,主要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祖父對“我”的愛語句,在學生充分默讀、圈畫后進行交流,并拓展了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的片段。

3、突顯了本體特征。語文課就要充滿濃濃的語文味,這是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之一。在課堂上,學生時而瀏覽課文,時而默讀片段,時而在我的引領下深情朗誦。特別是在體會園子的自由時,通過個別讀、范讀、師生對讀、接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把教學推向了高潮。讀后順勢讓學生寫,園子中還有什么也是自由的。

4、突顯重難點。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指出:“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笨梢?,孩子的自主閱讀能力是應該在略讀課中得到訓練和提高的。何謂學以致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边@些話十分精辟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道出了略讀課文教學的重要功能。精讀課是為學,略讀課是為了用。老師平時在精讀課加強指導,教給孩子閱讀的方法,孩子才能在自主讀書中訓練和運用讀文能力,最終達到能自主閱讀和理解感悟的目的。在課堂中,學生運用前面學到的閱讀方法,圈點勾畫重點詞句,深入領悟“蕭紅體”的文字魅力。

5、突顯方法的指導。雖然課文篇幅很長,但我沒有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采用了提領而頓的教學策略。在品析重點詞句時,適時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如作者描寫園子是個大花園時,沒有直接寫園里的花兒,而是寫蜜蜂和蝴蝶,就勢學習側(cè)面描寫的寫作方法。

6、補充原文。為了將學生引進文學巨匠的樂園,在教學中多次穿插《呼蘭河傳》中的章節(jié),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同時也彌補了課文的空白。

課堂是一門藝術,既然是藝術,就沒有完美這一說,課后細細回想課堂中的一些細節(jié),發(fā)現(xiàn)還有許多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因為我有個無法逾越的心理障礙——字寫得難看。因此只要有人聽課,我一般都把板書精簡成電報式,從不在黑板上多寫一個字。本課中的寫作指導方法——側(cè)面描寫、借景抒情等都沒有板書,只是一帶而過。若板書了,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其次,在課堂上沒有大刀闊斧的放手,將課堂還給學生,還是我引得較多,顯得有些匆忙,若一個問題提出,學生沒有及時答上來,就立馬指手畫腳。最后一點就是課堂容量偏大,加之在品析重點段時用時過長,導致后面草草收尾。說明我的課堂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

教無涯,學無涯。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的語文教師,我還得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庫,修煉內(nèi)功。常反思,多讀書,多積累,多向名師名家學習,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氛圍,力爭早日成為一名語文味十足的語文人。

祖父的園子教學說課稿篇4

《祖父的園子》節(jié)選自現(xiàn)代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第三章第一篇,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在教學課文時,我從介紹蕭紅和她的《呼蘭河傳》入手,激情導入:有人說作者蕭紅是一朵開在中國北方原野里的花,盛開在中國東北的農(nóng)家院落里,她從來不用澆水,任著風吹,任著太陽曬,卻越開越紅,越開越旺盛。事實就是這樣,在20世紀30年代的文壇,蕭紅就像是她筆下那北方庭院的花兒們一樣,鮮明而熱烈地開放,潑辣地,不嬌貴,不做作,自由自在地開在陽光下。

無論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與饑餓,無論她面對多少困苦與不幸,她都用她的筆寫著她的字,大氣的文字。蕭紅的《呼蘭河傳》,就是對故鄉(xiāng)的一本回憶錄。也就在寫完后的一年,這個女子就從世間消失了,只有31歲。但她把她對鄉(xiāng)土農(nóng)家的愛戀,把她對生活的嚴肅思考,傳達給了她的讀者,世世代代的讀者。在《呼蘭河傳》里,她用了許多的文字寫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點描寫了家里的園子,她稱它為祖父的園子,自己的后花園。為什么她對園子如此念念不忘呢?這個園子給童年的蕭紅留下了什么呢?讓我們隨著作者美好的回憶,走進她魂牽夢繞的《祖父的園子》。

一、走進園子,初步感知園子的自由

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用一個詞語概括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學生通過初讀很容易就能感知這是一個非常自由的園子。學生的答案異彩紛呈,如:生機勃勃、無拘無束、鳥語花香、豐富多彩、自由自在……

二、深入園子,感知動植物的自由和我身心的自由

我讓學生先學習第一和第十七個段落,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讀和想象畫面中,在一次次的小練筆中孩子們感受到園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受到園子的活潑、快樂和靈動。在作者蕭紅心中,倭瓜、黃瓜……是有靈性的,自己為自己做主,是自由的快樂的,不受任何約束的,由著自己性子生長,它們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陽也不過問。這種感受與作者快樂的童年分不開。通過交流討論:我在園子里做了哪些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我跟著祖父種小白菜、鏟地、澆菜時,也是自由的,種小白菜,我是在瞎鬧;鏟地,我是在亂勾;澆菜,我是在亂鬧。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都是自由的。孩子們在交流互動中感受到了“我”在祖父的園子里勞動時的那份自由和快樂,情不自禁為蕭紅和祖父的這份純真親情而感動。

三、課堂小練筆,走進童年,共享自由的陽光

學習第十七自然段時,朗讀感悟“一切都活了,花開了……”分析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進行本課的第一次小練筆。在學習“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怕上房……太陽也不知道。”后,舉例:哪些動植物是自由的,想怎么樣就怎么樣?進行本課的第二次小練筆。在總結升華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第三次小練筆: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當你來到這生機勃勃、無拘無束的園中時,你想干什么?用上“想……就……愿意……就……”這種設計,既考查了學生對這種句型的把握,又能充分體會到蕭紅那顆充滿自由的童心,讓學生與作者快樂共享。

四、走進原著,進一步感受作者的童心

最后我簡單補充蕭紅的資料,《呼蘭河傳》這本書里寫道:“呼蘭河這座小城住著我的祖父,也埋著我的祖父……”著名作家茅盾稱這本書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想讓學生通過這些能對作者如此眷戀故土與懷念祖父的認識會更深刻與明白,祖父和祖父的園子是蕭紅心靈中唯一溫暖的家園,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

祖父的園子教學說課稿篇5

語文教師必須擔負起文本閱讀的引領責任,這個引領,本質(zhì)上是使學生除了看到文本表面的絢麗,更能看到文本背后的深度和獨特。

《祖父的園子》這篇文章平白易懂,在初步備課的時候,看到文章篇幅較長,學生不易歸納。我就想到了版塊是的教學思路。將課文內(nèi)同分為三個部分:“昆蟲的樂園”“我的樂園”。對于這部分內(nèi)容,學生只要讀上兩邊就能感受到。課文的價值難道僅止于此嗎?我想應該“再往前走一步”?!霸僮咭徊健蹦蔷褪且叩綄W生的前面,走到學生無法抵達的地方,隨時隨地拉他們一把,這需要“細讀”,這種細讀,不能僅僅解釋為“細致的讀”。一個字,一個詞,一個標點也不放過的讀。“細讀”還應該是教師的情感思想,人生閱歷,生命體驗,審美情趣等的全面介入,這種閱讀,其最大的價值就是見之所未見,思人之所未思。

課文中第一自然段,寫到了“昆蟲的東園”。語言優(yōu)美,我在引導學生欣賞美文的同時,想到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霸僮咭徊健弊寣W生說說自家的園子。因為讓學生描述的是他們每天見到的最熟悉的情景。所以每個學生都能產(chǎn)生共鳴,我在此時,有借助課文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引導,結果學生描述的“我家的園子”豐富多彩,充滿生機。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訓練,不但是學生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跟為學生的習作打下了基礎。

祖父的園子教學說課稿篇6

在引導學生感受“莊稼的東園”一節(jié)后,我也想到了只讓學生體會莊稼在園中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是不夠的。于是,我也是帶學生“再走一步”,讓學生用一個詞來概括對整個園子的印象,學生這是興趣來了,各抒己見,異常積極。有的說這是個“五彩繽紛”的園子,是“豐富多彩”的園子,是“自由自在”的園子,是“生機勃勃”的園子,是”鳥居蟲棲“的園子等等,這一環(huán)節(jié)即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也有利于學生的詞語積累,更是學生對文章的內(nèi)容有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進行到文章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時,師生共同感受“祖父的園子”是“我的東園”。如果在此只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在園中的東趣,體會作者的童真,童趣。這很容易做到。但我姐的此時應“再走一步”。讓學生在感受作者快樂的同時,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找一找自己有沒有與作者相似的生活場景,這一句,學生的興趣來了,思維打開了,快樂洋溢在臉上,幸福蘊含在學生一段段精彩的描述中,讀到到作者跟祖父在院子中干活的情景時,學生都聯(lián)想到了自己在田間跟父母勞動的場面,都感到這段描寫太熟悉了,簡直就是在寫自己的生活,還有當同學們讀到作者用瓢給莊家澆水。將水澆向天空時,有個男生回憶起了自己玩耍的情況,他記得當時那里一個噴水槍,將水噴到天空,沒想到天空中竟然出現(xiàn)了一條彩虹,伙伴們興奮極了,叫著,跳著,笑著,飛快的從彩虹橋下鉆過……

教學至此,課文的學習也接近了尾聲,教室里同學們沉浸在作者的快樂和自己的幸福生活中,我也感受到了教師在教學中深挖教材的意義,在教學中,除了使學生看到文本表面的絢麗之外,“再走一步”,使能體會到文本背后的深邃。

祖父的園子教學說課稿篇7

溫儒敏教授認為:“培養(yǎng)讀書興趣是語文教學的‘牛鼻子’”??梢娫谡Z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興趣是多么重要的事情。然而,語文又是一門實踐性的課程。無論是面對當前的考試還是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僅僅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興趣是不夠的。更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語言的積累,多進行練筆活動。

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主要來自于課堂,評價課堂質(zhì)量的高低不是看老師教了多少,教得精不精彩。而是看學生有沒有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對老師所教的內(nèi)容有沒有興趣。即使老師教得再精彩,可是學生沒有興趣,這樣的課堂教學也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正如課程論專家泰勒所言:“評價一堂課質(zhì)量的高低不是看教師教了什么,而是看學生學會了什么?!比欢鵁o論是今天的這節(jié)課還是前幾節(jié)課中,都使我產(chǎn)生了一種這樣的感覺:這種課堂并不是我所想要的課堂。學生在課堂之中缺乏活力,不夠投入。我不知道是在哪里出了問題,但是一直都困惑著我。但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學生的讀書興趣還是比較濃的,自學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如何在教學設計上多下點功夫,充分地發(fā)揮學生較強的自學能力,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精彩呢?在接下來,需要進一步地進行相關的探索,改進教學設計的方案,使教學變得更加高效。

近年來,隨著管建剛老師提出了“指向?qū)懽鞯拈喿x教學”的口號,以及許多專家提出的“與內(nèi)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說再見”口號,導致語文教學已經(jīng)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重理解到重表達,這其中確實為語文教學開拓了新的天地。然而,無論怎么樣的改變,言語積累始終是放在第一位的。學生的言語積累的質(zhì)和量不過關,將是嚴重影響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的。然而,這一轉(zhuǎn)向又給我造成了一些困惑:課文理解的內(nèi)容在教學中到底應該占據(jù)多大的比重?以言語形式教學為主的課堂教學怎樣進行教學設計才能激活學生學習的生命力?以《祖父的園子》這課為例,文中第十七自然段的語言表達形式非常優(yōu)美,語言文字中透露出了一種自由、輕松、愉快的氛圍。這種感覺學生自己一讀也能夠讀懂。但是,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去體會這段文字的言語表達之美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我始終覺得,任何言語形式及的謀篇布局,最好是能夠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只有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的,學生才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將這段話改成了詩的形式進行教學:

花 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樣,就怎么樣,

都是自由的。

通過這樣的改編,學生在朗讀中會看得更加清晰明了。學生欣賞了之后,自己就可以動筆進行寫一寫。但是,我始終覺得在課堂中安排這樣的讀寫結合活動,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tài),并不是學生主動想嘗試去寫的。即是說這樣的教學設計并沒有很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欲望。但是到底要如何進行改進呢?“假如你就是小蕭紅,你打算寫一段相類似的文字來體現(xiàn)出你當時的自由自在與無憂無慮,你會怎么寫呢?寫好之后,請在同學面前大膽地展示一下吧,可以帶上你夸張的表情和動作喲。”進行這樣的改進會不會好一點呢?

教學,教學,無非就是教學生學會學習。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才能夠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什么是好的教學設計呢?

19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