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稿

5U文學網 > 實用文 > 教學資料 > 說課稿 > 制定中學物理說課稿大全

制定中學物理說課稿大全

| 梓茵

說課活動分課前說課和課后說課兩種形式,不論是課前說課還是課后說課上述內容必須闡述清楚。課前說課還應說疑點,說明在備課中自己拿不準的疑點,求教于其他教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制定中學物理說課稿大全,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制定中學物理說課稿大全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折射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光現(xiàn)象》第四節(jié)的內容。本課題是重要的光學現(xiàn)象,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同時又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xiàn)象的基礎。本節(jié)教材讓學生認識光的折射現(xiàn)象和初步規(guī)律,是為以后幾節(jié)課學習活動進行充分準備。所以本節(jié)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結合學生的情況以及新課標的要求,將教學目標定位以下三個維度:

(1)知識目標

知道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折射光線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規(guī)律及在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可逆;能夠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xiàn)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指導學生觀察現(xiàn)象,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引導學生動手做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及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通過對日常光現(xiàn)象的分析,對進行唯物主義教育。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學目標的分析,將教學重點定為光的折射規(guī)律,光路可逆。

由于初中生側重于對直觀現(xiàn)象進行具體、形象的思維來獲得知識,因此將教學難點定為:光線進入不同介質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用光的折射解釋自然現(xiàn)象。

二、說學情

八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fā)育、成長階段,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但是他們的邏輯思維還需要經驗支持,因此應以學生身邊現(xiàn)象引入知識,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光的折射現(xiàn)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通過對現(xiàn)象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密切聯(lián)系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xiàn)象的習慣和能力,更重要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質。

三、說教法

基于以上對教材、教學目標和學情的分析,采用以下的教法:講授法、實驗法和啟發(fā)式教學法。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fā)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guī)律。

四、說學法

基于對學情的分析和教法的選擇,選用以下的學法:觀察法。教師在做好演示實驗時,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實驗并由他們總結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使學生通過觀察總結規(guī)律,聯(lián)系實際,運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五、說教學過程

1、問題導入

教師提出兩個問題:(1)均勻介質中如何傳播?(2)什么是光的反射定律?繼而引出今天要學習另外一種光學現(xiàn)象,叫做光的折射。

2、實驗探究

教師演示,引導學生來初步認識光的折射現(xiàn)象:

【演示一】

在碗中放入硬幣,放在一定的高度讓學生剛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幣,再倒入適量的水,請同學觀察實驗現(xiàn)象。

【演示二】

在碗中倒入適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讓學生側面斜視觀察現(xiàn)象。請學生思考這是為什么。

【演示三】

演示光的折射,讓一束光線從空氣中斜射入玻璃中。(多媒體演示)

學生可觀察到進入玻璃中的光線在界面處改變原來的傳播方向,教師指出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特別強調折射光線和折射角的概念。進而引導學生觀察光的折射規(guī)律,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提出問題〗

①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三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②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如何?

③隨著入射角的變化,折射角如何變化?

④當入射光線垂直于水面入射時,折射光線的方向如何?

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演示實驗。

【演示四】

利用光的折射儀演示:

①光線斜射入水中;

②讓入射角先發(fā)生變化;

③光線垂直射水中;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實驗,并思考規(guī)律,得出結論。

①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三線共面);

②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③(光線從空氣斜射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

④光線垂直射入水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如果光從空氣進入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質時,折射情況與上述相同。

【演示五】

①電腦課件模擬演示光的折射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關系。

改變入射角度,在電腦上直觀顯示及折射角度隨入射角度的變化關系。

復習: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

中公教育專家指出: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提問〗如果光線從水中到空氣中,那折射角是否小于入射角。

繼續(xù)演示:

②光線從水中斜射進入空氣中

〖結論〗:

①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偏離法線。

②在光的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可逆。

讓學生動筆畫出光折射的光路圖,并總結光的折射規(guī)律。

3、拓展應用

用光的折射解釋以下現(xiàn)象:

〖現(xiàn)象一〗插入水中的筷子為什么會彎折[學生討論,代表回答]〔利用電腦課件解釋〕

〖現(xiàn)象二〗原來碗底的硬幣看不見,倒入水后卻能看到硬幣[學生討論,代表回答]〔利用電腦課件解釋〕

〔問〕我們看到河水的深度(視深)跟河水的實際深度那個大[利用電腦課件解釋河底變淺的原因]

〔講述故事〕在清澈見底的池塘,常有小孩下水戲耍而溺死,有的老人說,這是水中有鬼迷惑小孩。請同學們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分析小孩溺水可能的原因。[學生分組討論,請代表發(fā)言]

[提問]若從水中看岸邊的物體位置是變高了還是變低了。

4、鞏固練習

①下圖那個能正確表示光從空氣射向水中。

②請畫出光經過三角形玻璃柱的折射光路圖。

5、課堂小結

采用學生自主問答的方式進行課堂總結,這樣既有利于對于本節(jié)知識的鞏固和強化,又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布置作業(yè)

本節(jié)課布置的作業(yè)分為兩類:一類是必做題,選用課本p67閱讀材料《海市蜃樓》,探究海市蜃樓的成因;二類是選做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作,選用一個小實驗,觀察壓在厚玻璃板下的圖像文字有何變化并用折射規(guī)律加以解釋。這樣設置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

六、說板書設計

第四節(jié)光的折射

1、折射現(xiàn)象: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中時,傳播方向一般發(fā)生變化,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3、光的折射規(guī)律

(1)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質中時:

①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上;

②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④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

⑤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2)光從水或其它透明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4)人從空氣看到水中的物體是看到物體的虛像。

制定中學物理說課稿大全2

各位專家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的第三節(jié)《平面鏡成像》。下面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主要有三個內容:1、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2、虛像的概念;3、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xiàn)象。它在光的直線傳播與光的反射定律之后,學習、認識平面鏡的成像,是前兩節(jié)所學知識的應用;另外,學生將首次較完整的研究“像”這個新概念,為進一步學習凸透鏡成像奠定基礎。同時,通過平面鏡成像的探究活動,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增強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節(jié)課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是這一章的重點內容之一。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重視過程與方法、重視科學探究的要求,結合教材的內容以及學生認知發(fā)展的水平,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維度:

知識與技能:能說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xiàn)象。

過程與方法: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有用信息的記錄;觀察實驗現(xiàn)象,感知虛像的含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探究過程中,領略平面鏡成像現(xiàn)象中的對稱之美,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喜悅。

3、重點和難點

科學探究活動,有利于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學習、體驗科學方法,因此,“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由于“虛像”比較抽象,“看得見”,卻“摸不著”,因此,虛像的概念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難點;由于學生缺乏經驗,思維能力不強,很難提出確定虛像位置的方法,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探究活動中的又一個難點。

二、說教法

八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同時,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平面鏡,容易使他們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根據學生這些心理特征,結合教材內容的編排,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為教師引導發(fā)現(xiàn),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另一方面,學生雖然對平面鏡成像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由于思維定勢的影響,往往得出一些錯誤的結論,例如:他們會認為“物體離平面鏡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把“像”與“影”混淆等,這些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對于這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則通過多媒體動畫展示、演示實驗、教師講解等教學手段,來突破難點。

三、說學法

在教師的引導下,要使學生領會物理學的基本方法之一——科學探究,讓學生從觀察現(xiàn)象入手,在質疑、探究、觀察、思考、討論、交流中學到知識,同時,體驗實驗的基本思想方法,學習科學探究。

四、說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首先通過一個魔術視頻引入新課。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還暗示出將“平面鏡改為玻璃板”有助于確定虛像的位置,為學生設計探究方案搭建一個“支架”。

2、組織探究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我將組織探究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按照提出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得出結論的順序進行??紤]到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和教學時間的限制,探究活動的重點放在設計探究方案上。

(1)提出猜想:

在板書課題之后,展示一幅平靜的水面成像的圖片。這樣,一方面可以拓展平面鏡的概念,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之美。然后,讓學生觀察自己在平面鏡內所成的像,并對成像的特點提出猜想,將猜想一一列在黑板上,作為后面探究的課題。

(2)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引導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是突破探究過程中難點的關鍵。首先提出:“如何來探究像與物體大小的關系呢?”以明確探究目的。如果學生感到困難,可以適時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我們怎樣比較兩個物體大小?”使學生明確解決問題的關鍵。然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實驗方案。之所以以小組為單位,一方面是由于該探究活動與以前接觸到的探究活動相比,難度要大一些,以小組為單位,便于學生隨時交流、相互啟發(fā),共同獲得發(fā)展;另一方面,通過交流,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合作能力。

(3)進行實驗

提供實驗器材時,將平面鏡和玻璃板同時給出,讓學生自主選擇。直接選平面鏡的學生在實驗中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無法同時看到物體的像與替代物,所以無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學生就會陷入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考。此時,可能會有學生受到“水中蠟燭”的實驗啟發(fā),想到把平面鏡改為玻璃板做實驗。如果學生沒有想到,可以提醒學生回想該演示實驗。這樣,學生通過實驗的親身體會,產生認知沖突,再聯(lián)系已有信息,解決沖突,體會更加深刻。這樣就突破了探究過程中的難點。

在得出像與物體大小相等的關系后,近一步提出“怎樣研究像距與物距的關系?”以引導學生進行下一步的探究。由于學生在前一步的探究活動中已掌握了確定虛像位置的方法,學生完全可以自主進行探究。

(4)交流探究成果,及時矯正

各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對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像物等大等距”的結論,同時對學生掌握知識、參與實驗的態(tài)度和效果進行反饋,在這一階段,通過教師的引導和針對性反饋練習,學生將完成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

3、理解“虛像”

首先借助多媒體課件,根據光的反射定律作圖,進行動態(tài)分析,使學生從理論上知道平面鏡成像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形成的。并由非實際光線相交形成。

接著再演示:把蠟燭點燃放在玻璃板前,把白紙放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上。會發(fā)現(xiàn)紙上并沒有像,從而說明并沒有光到達成像的位置,再次證明平面鏡所成的像確實不是實際光線相交而成的,使學生從實際中感受什么是虛像。這樣,通過理論分析、實驗驗證等教學手段變抽象為形象,變靜為動,突破“虛像”這一難點。

4、平面鏡成像的應用

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認識到平面鏡成像在生活中的應用,播放一段有關平面鏡成像應用的影片,通過這段影片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認識到科技對生產、生活產生的重要影響,加深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和認識。

五、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平面鏡成像

一、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等大:像物大小相等;

(2)等距:像與物到鏡面距離相等

(3)虛象:像與物連線與鏡面垂直

二、平面鏡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反射光線的方向延長線形成虛像

以上是我對《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的一些認識,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正。

制定中學物理說課稿大全3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jié)內容在全書及章節(jié)的地位:《慣性現(xiàn)象》是初中物理新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四章第六節(jié)《慣性慣性定律》的第一課時內容,本節(jié)的學習為后面學習慣性定律起著重要的鋪墊作用。因此,雖然內容相對簡單,但對于慣性定律的理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在多媒體演示實驗和學生自主實驗中,通過有趣的慣性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求知欲;并培養(yǎng)學生有重點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和準確按照實驗要求進行操作的能力。在對慣性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進行討論和解釋時,糾正學生對慣性概念可能存在的一些錯誤認識,加強學生使用物理語言的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從而達到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對慣性概念的理解和運用,難點在理解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一種屬性。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jié)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教法

物理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思維,發(fā)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xiàn)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诒竟?jié)課的特點,應著重采用實驗與討論的教學方法。即:通過對慣性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和討論,加深學生對慣性概念的理解,從而達到會用慣性概念解釋現(xiàn)象的目的。

五、學法

我們常說:“現(xiàn)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為上這節(jié)課作鋪墊,我提前一周讓學生以慣性為題出了一期黑板報,使學生對慣性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起到預習的效果,在接受這節(jié)課的知識時不會感覺太過生硬。在慣性概念和對慣性現(xiàn)象的解釋方法的得出中,采用了學生自主分析、討論、歸納的方法,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其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程序及設想

1、由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地沉思,期待尋找理由和解釋過程。在實際情況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對于本課教學中的演示實驗和學生活動,都采用先猜測,后實驗,再分析解釋的方法,使學生思維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利于知識的不斷鞏固和理解。

2、分析實例。我們在分析實例時,不僅在于怎樣解釋現(xiàn)象,更在于為什么這樣解釋現(xiàn)象,而及時對解題方法進行概括,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對鐵鍬鏟沙的現(xiàn)象分析中,按照這樣的步驟來解釋:沙子開始和鐵鍬一同運動,當鐵鍬在外力作用下突然停止運動時,沙子由于具有慣性,仍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脫離鐵鍬飛了出去。在具體事例的分析中,通過對學生語言的規(guī)范,進一步加深他們對慣性概念的理解,并鍛煉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4、能力訓練。

通過活動卡上的練習,使學生能鞏固所學知識與解題思想方法。

5、總結結論,強化認識。

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盡快化為學生的素質;解題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并且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6、板書。

§4.6慣性現(xiàn)象

一、慣性概念

一切物體不論它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都具有一種維持它原來運動狀態(tài)(靜止也是一種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物理學中把這種性質稱為慣性

二、解釋慣性現(xiàn)象的表述步驟:

(1)確定研究對象。

(2)弄清楚研究的物體原來處于什么狀態(tài)?(運動還是靜止)

(3)什么原因使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4)由于慣性,研究對象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于是出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

7、布置作業(yè)。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結束: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上說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闡明了“為什么這樣教”。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對本堂說課提出寶貴意見

制定中學物理說課稿大全4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jié)是在學生已掌握了牛頓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及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牛頓運動定律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一節(jié)課。是人教版02年審查通過的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一冊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中的第七節(jié)。是牛頓運動定律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超重與失重又是生活中學生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因此,本節(jié)課不論從“學以致用”上還是從糾正生活中錯誤觀念上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2. 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

教學大剛中指出,物理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中有廣泛應用。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具有普遍意義。高中物理教學內容應該包括與基礎知識聯(lián)系密切的實際知識,要引導學生弄清實際問題中的物理原理。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態(tài)度、科學方法與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再結合學校提出的“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依據教學目的和原則,以及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我制定了本節(jié)課將要完成的教育目標:

① 知識目標:知道什么是超重與失重;運用牛頓運動定律研究超重與失重的實質。

②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運用牛頓運動定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 德育目標:滲透“學以致用”的思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3. 重難點的確定及依據:

以往的教學經驗使我體會到:學生對牛頓運動定律的簡單應用普遍感到不難,但對一些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刻,容易從物理名詞的表面結合語文分析字詞的方法錯誤理解。為此,教學過程中我將學生理解超重與失重的實質以及如何運用牛頓運動定律研究超重與失重的實質作為本節(jié)重點。

二.教材處理:

1.學生現(xiàn)狀及對策:

高一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自主意識增強的階段,所以,在教學中注重從實況錄象入手,抓新奇促興趣;而且,雖然學生已學習了牛頓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及牛頓運動定律的簡單應用。但學生在生活中存在的習慣思維、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勢讓學生對超重與失重的初步印象就是超過重力、失去重力。所以仔細講解超重,讓學生自己歸納類比失重。達到糾正錯誤、指導學法、主動參與的效果。(探究此過程正是培養(yǎng)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科學方法的過程。)

2. 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讓學生盡快掌握知識,針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借助電教和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能直觀感覺知識,在此基礎上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正確性,進而過渡到對超重與失重實質的認識。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

1. 教學方法的采用:

教無定法,教必有法,貴在得法?,F(xiàn)代教學觀明確指出: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學校反復強調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再根據本節(jié)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以及學生認知規(guī)律 ,我采用啟發(fā)、引導、探索、類比、總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啟發(f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然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探索、類比、總結,實現(xiàn)“兩種方式”的根本轉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且體現(xiàn)課堂是德育的主陣地。

2.教學手段的采用:

根據本節(jié)內容的特點,為了更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盡快掌握本節(jié)的教學任務,除采用常規(guī)的教學手段,特采用電教和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記憶,節(jié)省教學時間,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學程序:

1. 激趣引入:(5分鐘)

上課前,利用片頭中的名人名言激勵自信、自強、勇于探索(體現(xiàn)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上課后,通過神六升空圖片引出課題(板書課題)。讓學生講解對超重、失重的感性認識,提出本節(jié)教學目標。接下來通過“趙老師測體重”的實況錄象從身邊事入手,引導學生對比指針變化(提出問題),制造一種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物理情景,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產生研究探索熱情后引入新課。

2. 突破重難點:(15分鐘)

從高教版王淑賢著的《力學》第四章第五節(jié)對重量、重力概念入手,首先破除學生心中重量就是重力的錯誤認識,進而分析超重失重的由來及其與語文字詞分析的關系,讓教學內容明朗化。(重量、重力的區(qū)分可以使本節(jié)教學內容變的輕松易懂,但同時應告訴學生重量是一個已經遺棄的名詞。)

結合教材中人在升降機中的情況,分析人對升降機上秤的壓力,幫助學生理解超重現(xiàn)象。應用牛頓運動定律分析研究超重狀態(tài)下重力不變,壓力變大,得到超重概念.然后讓學生練習課后習題3中的第4問,抽一學生演板(老師巡視,檢查學生對牛頓運動定律應用的掌握)。(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之后,結合人在升降機中與此題引導學生給出超重完整的概念,尋找超重的規(guī)律,理解超重的實質。(投影顯示超重的概念、規(guī)律、實質,簡單板書)(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3. 學法指導:(5分鐘)

為了使學生掌握類比、聯(lián)想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抽象概括、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失重,就采用對比超重讓學生自己總結失重的概念、規(guī)律、實質。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突出以學為本,因學論教的要求,體現(xiàn)自主、探究、互動的組織、引導和情景創(chuàng)設等特征(投影顯示失重的概念、規(guī)律、實質,簡單板書)。(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又通過閱讀教材與思考課后“做一做”,抽生回答總結完全失重的概念、規(guī)律、實質。分析解決“做一做”中的現(xiàn)象,增強“學以致用”,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播放漏水的瓶子自由下落時的視頻,請學生分析,下落過程中水為什么不漏了?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釋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投影顯示完全失重的概念、規(guī)律、實質,簡單板書)(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4. 適當擴展,自由提問:(5分鐘)

①完全失重的空間里還有許多未被開墾的處女地,各國宇航局都力圖率先在這些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此,發(fā)達國家的宇航局也曾向世人征求可在飛船里進行實驗的方案。北京市一名中學生曾設計出一個方案:即研究在完全失重的條件下,人的思維反應速度是不變、變快還是變慢。受到了發(fā)達國家宇航局的關注。如果在座的各位同學在這方面有什么奇思妙想,不妨寄與我國宇航部門,希望將來在我國飛船上進行的實驗里,有你們設計的方案。

②環(huán)繞地球飛行的宇宙飛船里用秤是稱不出任何物體的重力的。說明宇宙飛船里的物體處于什么狀態(tài)?飛船內的空間是一個什么樣的空間?飛船內的物體都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飛船內的空間是一完全失重的空間。(投影顯示)

③生活中有沒有超重、失重、完全失重?讓學生舉身邊的事例(過山車、汽車變速上下坡、蹦極等),與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緊密;讓學生自由提問,師生共同討論解惑。 “學以致用”,增強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5. 反饋練習,首尾呼應:(5分鐘)

回顧引入時趙老師在秤上起立時指針偏轉(投影顯示),讓學生解釋原因。突出本節(jié)所學,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強化鞏固所學知識。此處有難度,可以先提示學生分析起立過程的運動狀態(tài)如何變化。(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6. 歸納總結:(5分鐘)

讓學生歸納總結本節(jié)知識,突出超重與失重是兩種現(xiàn)象,其研究都運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目的是強化所學,加深理解,加強記憶與理解,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組織、引導、指導、幫助等作用。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促進全體學生主動發(fā)展。突出科學探究和師生互動。(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

7. 布置作業(yè):(5分鐘)

通過布置作業(yè),使學生更進一步掌握和鞏固本課

制定中學物理說課稿大全5

下午好!

我叫________,來自________,我說課的題目是《勻速圓周運動》?!秳蛩賵A周運動》選自高中物理第一冊第五章。它是學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線運動的規(guī)律后,接觸到的一個較為復雜的曲線運動,本節(jié)內容作為該部分的起始章節(jié),主要要向學生介紹圓周運動的幾個基本概念,為后繼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根據本節(jié)課學要求和特點,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點: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

2、理解什么是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間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

能夠勻速圓周運動的有關公式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再學習過程中能用信息技術手段為物理學習服務。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理性的知識感性化;復雜的概念,簡單化。

三、德育目標:

通過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對于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側面進行研究,認識事物的復雜性,多面性。

教學重點:

1、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

3、線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對勻速圓周運動是變速運動的理解

教學方法:

講授、推理歸納法、討論,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主動的去探究知識,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教學步驟:

為了達成上述教學目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一些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有以下構想:

一、導入新課

(1)物體的運動軌跡是圓周,這樣的運動是很常見的,同學們能舉幾個例子嗎?(例:轉動的電風扇上各點的運動,地球和各個行星繞太陽的運動等)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最簡單的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

二、新課教學

1、勻速圓周運動

(1)用通過放錄像讓學生感知衛(wèi)星做圓周運動,在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相等的弧長。

(2)并出示定義:質點沿圓周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的圓弧長度相同棗這種運動就叫勻速圓周運動。

2、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線速度

a:分析:物體在做勻速圓周運動時,運動的時間t增大幾倍,通過的弧長也增大幾倍,所以對于某一勻速圓周運動而言,s與t的比值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

b:線速度

1)線速度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瞬時速度。

2)線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3)線速度的大小

4)線速度的方向 在圓周各點的切線方向上

5)討論: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是不變的嗎?

6)得到:勻速圓周運動是一種非勻速運動,因為線速度的方向在時刻改變。

(2)角速度

a: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

b:出示閱讀思考題

1)角速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

2)角速度等于 和 的比值

3)角速度的單位是

c:說明:對某一確定的勻速圓周運動而言,角速度 是恒定的

d:強調角速度單位的寫法rad/s

(3)周期、頻率和轉速

a: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

b:出示閱讀思考題:

1) 叫周期, 叫頻率; 叫轉速

2)它們分別用什么字母表示?

3)它們的單位分別是什么?

C:閱讀結束后,學生自己復述上邊思考題。

(4)線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間的關系

a:過渡:既然線速度、角速度、周期都是用來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那么他們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b:用出示思考題

一物體做半徑為r的勻速圓周運動

1)它運動一周所用的時間叫    ,用T表示。它在周期T內轉過的弧長為 ,由此可知它的線速度為    。

2)一個周期T內轉過的角度為    ,物體的角速度為     。

c:通過思考題總結得到:

d:討論

1)當v一定時, 與r成反比

2)當 一定時及v與r成正比

3)當r一定時,v與 成正比

(二)例題討論(用課件出示)

例1:分析下圖中,A、B兩點的線速度有什么關系?

分析得到:主動輪通過皮帶、鏈條、齒輪等帶動從動輪的過程中,皮帶(鏈條)上各點以及兩輪邊緣上各點的線速度大小相等。

例2:分析下列情況下,輪上各點的角速度有什么關系?

分析得到:同一輪上各點的角速度相同。

三、分組探究

利用網絡資源探究“神州飛船”, 把學生大體分成兩組,各組先在網絡上查找資料,為了降低學生上網查詢的難度,我利用校園網設計一個專題欄目,把網上有關神州飛船的資料集中到這個專題網頁中,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更充分的信息,然后由各組選派代表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鍛煉了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養(yǎng)成敏銳的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追求證據的科學態(tài)度,這正是我們物理教育所致力追求的

86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