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

5U文學網 > 實用文 > 教學資料 > 教案模板 > 數(shù)學試卷講評課教學教案

數(shù)學試卷講評課教學教案

| 發(fā)昌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參加過一些主題班會吧?主題教案必須有明確的教育目的,自始至終貫穿,滲透著極強的教育性。你知道什么樣的主題教案才是好的主題教案嗎?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guī)淼臄?shù)學試卷講評課教學教案7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數(shù)學試卷講評課教學教案篇1

何老師執(zhí)教的是三年級下冊的《搭配問題》,首先我要說的是何老師原來是帶初中數(shù)學的,現(xiàn)在帶三年級,從這堂課可以看出語言干練、富有親和力,邏輯思維清晰,說明何老師適應力很強、轉型很快。

這節(jié)課主要以直觀的內容為主,她充分利用了教材資源。在情境創(chuàng)設時以低段學生喜聞樂見的美羊羊開生日宴會為主線,選取學生熟悉的吃早餐、穿衣、選禮物作為學習素材串聯(lián)起來認識生活中的搭配問題,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等待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實踐課。課標的第一學段中綜合與實踐的目標是這樣指出的:1、通過實踐活動,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體驗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獲得初步的數(shù)學活動經驗;2、在實踐活動中,了解要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3、經歷實踐操作的過程,進一步理解所學內容。

本課的目標重在通過搭配問題以培養(yǎng)學生有序全面思考的能力,體會有序的好處“不重復、不遺漏”。從制定目標上看何老師制定的比較具體、合適。整個教學流程很清晰,從設計搭配圖讓學生動手操作擺一擺、畫一畫、連一連、讓學生體驗“做數(shù)學”。到合作學習、探究方法,從實物圖去擺,到學生抽象到用數(shù)字、圖形代替連線,再到練習時總結出用乘法解答,都是通過學生的展示和學生自己“說一說”,得到的,讓學生體驗“說數(shù)學”。最后用所學知識解決類似問題,如“讀書好”鞏固練習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老師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方式,很好的落實了“有序思考”這一重難點。另外教材里僅僅給出兩種連線方法:一種是每件上裝跟不同的下裝搭配起來,這樣就有兩個連線圖,另一種是將第一種連線中的兩個圖合并起來的綜合連線。并沒有出現(xiàn)2×3這樣的乘法算式,而今天的課堂中出現(xiàn)了,我認為這是合理的,因為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直觀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在經過前面一系列的討論交流后,學生能意識到有序搭配,在這個前提下,算式的得出是水到渠成的。

俗話說的好“教學永遠是門遺憾的藝術”,我認為有些地方還是值得商榷的。

1、感覺課堂上生成的東西有些少,分析原因:一是課前,她看時間還多,讓學生翻書預習了,雖然預習也是一個好習慣,但這節(jié)課比較簡單的,一讓看了,學生就有了定式思維了,沒有了發(fā)揮,原因二是提問過于簡單,你一問學生馬上就能一口回答,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太少,只在鞏固練習時2x3的算術發(fā)揭示時,給了學生思考的空間。

2、過度依賴課件,練習“拉動紙條”學生都已經把答案說的很清楚了,也有學生上臺投影展示了,就沒有必要再課件重復回放。

“有序“的揭示哪里總感覺有點不太自然。如果在例題的教學時,出示了2件上衣3件下裝后,一共有多少種搭配方法,你準備怎樣搭配?”再追問一句“擺的時候再想想怎樣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學生其實都會用前面學過的定位法來解決,這時候你自然而然的就可以揭示出“有序”。后面在學生活動的時候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問用定位法“有序”的擺,我們就能做到?,學生就不需要教師提示“這么做有什么好處呀?”學生就會答不重復不遺漏。教師在小結時:“這都是要干啥?”我們能否換一種問法:“同學們你覺得在簡單的搭配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第二,在例題教學完后,咱們加一件上衣,現(xiàn)在就不是他們預習時預先知道的答案,增加一下難度,有坡度的,有意識的設計題型,讓學生要跳起來夠一夠,可能課堂上生成的就會多一點了。

數(shù)學試卷講評課教學教案篇2

課題:正比例函數(shù)的性質

課型:展示課+反饋課

授課人:高麗

地點:喬集中學八(7)班教室

過程簡介:

課前每組把本組要處理的知識或題目提前寫在各自黑板上,先由四個小組處理本課的基本知識,其中一個小組陳述課題,兩個小組通過描點、連線、畫圖,畫出兩個不同類型的正比例函數(shù)的圖像,最后一個小組根據前面的圖像得出了結論:正比例函數(shù)的性質。

第二階段是由兩個小組應用所得結論,處理課本上的兩個練習題

第三階段是五個小組分別用一個題目進行了知識的擴展,使學生的知識運用有了進一步提高。

第四階段是一個小組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小結,最后老師布置了作業(yè)。

優(yōu)點:

1、整體感覺是學習過程邏輯清晰,小組分工明確,學生主體地位體現(xiàn)充分,學生配合好,課堂氣氛活躍;

2、學生充分小老師角色非常到位,有講有問,學生回答積極配合;

3、教師穿插點評、補充、總結、講解,少好精;

4、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四部分:基本知識、知識應用、擴展部分、總結部分。前后緊密相連,由易而難,步步推進;

5、充分體現(xiàn)了杜郎口模式的10+35原則、學生為主體原則、分作協(xié)作原則,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課。

建議:

1、第5組在提出如何用簡單的辦法畫函數(shù)圖像是,老師不應代為回答,動員其他學生回答,并把結論板書在黑板上;

2、第6組有個同學在講解不清楚,老師不應代為講解,應動員其他學生來講;

3、擴展的題目有點偏難過繁,拔的太高。

借鑒:

把展示課與反饋合二為一,不同組分領不同類型的任務。

數(shù)學試卷講評課教學教案篇3

縱觀全課,蔡老師能細研教材,結合實際,靈活組織教材,通過截取“乘法口訣”、“數(shù)的排列”與“圖形排列”三個知識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探求給定事物中隱含的規(guī)律及其變化趨勢,鼓勵學生探索數(shù)字之間、圖形之間以及現(xiàn)實生活中蘊涵的數(shù)學規(guī)律?,F(xiàn)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賞析及商榷,評得不到之處請見諒。

一、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讓孩子在輕快、神秘的魔術色彩中進入新課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好的開課能讓人耳目一新,通過“猜數(shù)魔術”開課,能充分激發(fā)孩子的學習熱情,教師的語言及教態(tài),此時都能散發(fā)出一種強大的氣場。稍為遺憾的是教師陳述結果時不夠干脆利落,還略有疑慮及出錯現(xiàn)象,這稍有降低“魔術”的神秘色彩及吸引力;另外,由于時間關系,在課尾沒有看到這個“魔術”的揭秘環(huán)節(jié),略為遺憾。

二、關注情感,讓學生在愉悅體驗中學習數(shù)學

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學生的學習不僅是認知的參與,更需要情感的投入。蔡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了人文和諧的師生對話情景,旨在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在自由、輕松的氣氛下,盡情地發(fā)揮聰明才智,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

三、關注過程,讓孩子在思維活動中體悟成功的快樂

通過呈現(xiàn)“乘法表”讓學生觀察表格探索其中的規(guī)律,教師能啟發(fā)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及滲透思維的有序性,把以前分散學習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整理,幫助學生溝通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此環(huán)節(jié)個人感覺還是挖掘得不夠,如:當學生的思維只停留在橫看豎觀的觀察層面時,教師還可以啟發(fā)或呈現(xiàn)斜看或其它更多的觀察層面所隱含的規(guī)律,如第一行“9的乘法口訣”中乘積的兩數(shù)之和都等于9這些規(guī)律,同時引伸拓展能被9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以及如何判斷等,又如尋找乘積相同的兩個因數(shù)成反比例關系的規(guī)律,旨意在于拓寬孩子的思路,滲透多層面尋找事物之間所隱含的規(guī)律性。

通過呈現(xiàn)“數(shù)的排列”及“桌椅的擺放”知識,讓學生探索研究并填空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能啟發(fā)學生逐一進行充分探究,抓住變與不變的規(guī)律去解決問題,還從多角度地揭示規(guī)律并反饋交流,引領孩子在采擷豐盛的思維成果時體悟到了成功的喜悅。但感覺在時間的分配上有失偏頗,在挖掘規(guī)律的深度也有待商榷。比如“數(shù)的排列”環(huán)節(jié),能否只選取其中三幾個題例進行精講,其余略講,放手給學生嘗試練習,又比如有“桌椅的擺放”環(huán)節(jié),能否將孩子找出來的各種字母表達式:6+4(n+1),6n—2×(n—1)……作一個合并同類項的計算,揭示出最簡字母表達式:4n+2。

總的來說,教師都能根據本班實際情況對教材作一個重新調整,細致的分析,引領孩子充分地探究,只是在時間的安排上略為遺憾,沒能看到孩子當堂在練習中去檢測知識的鞏固運用。

數(shù)學試卷講評課教學教案篇4

11月5日上午第二節(jié),我們裴主任上了一堂《圓的認識》,讓聽課老師和六年級同學一起認識了圓,認識了什么是有效教學。

一、在小學數(shù)學大綱里,關于圓的教學相關要求有以下一些:

(一)使學生理解、掌握數(shù)量關系和幾何圖形的最基礎的知識。

(二)使學生具有進行整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四則計算的能力,培養(yǎng)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使學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學要求:

使學生獲得有關整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百分數(shù)和比例的基礎知識;常見的一些數(shù)量關系和解答應用題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數(shù)和簡易方程、量與計量、簡單幾何圖形、珠算、統(tǒng)計的一些初步知識。

使學生逐步形成簡單幾何形體的形狀、大小和相互位置關系的表象,能夠識別所學的幾何形體,并能根據幾何形體的名稱再現(xiàn)它們的表象,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間的數(shù)量關系和形體特征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根據數(shù)學的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三、教學內容的確定和安排

根據九年義務教育的性質和任務,適應現(xiàn)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趨勢和社會需要,為了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小學數(shù)學要選擇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學生能夠接受的、最基礎的數(shù)學知識作為教學內容。通過直觀學習一些幾何初步知識,認識常見的簡單幾何形體的特征,學會計算它們的周長、面積和體積,對于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進一步學習幾何都是有益的。在安排內容時,要注意加強測量、拼擺、畫圖等實際操作方面的訓練,求積計算的數(shù)據不應過繁。組合圖形作為選學內容,只限于兩個圖形的組合。幾何形體要從低年級起逐步認識,合理安排。

認識圓,會畫圓。

本堂課的教學任務歸納起來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1、讓學生對幾何圖形——“圓”建立最基礎的認識(當然是在一年級的圓的認識的基礎上);

2、認識事物間——圓的特征、直徑和半徑的數(shù)量關系和基本特征;

3、學會用字母表示圓的有關知識,主要是指:2r=d;

4、會畫圓;

5、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間的數(shù)量關系和形體特征的興趣和意識;

6、增強民族自豪感:祖沖之和圓周率。

關于教學任務,老師們一般都很容易把握,更重要的是,大綱提出的教學方式為我們的“有效教學”的提供了思考:

1、學數(shù)學要選擇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學生能夠接受的、最基礎的數(shù)學知識作為教學內容。

2、在安排內容時,要注意加強測量、拼擺、畫圖等實際操作方面的訓練。

3、通過直觀學習一些幾何初步知識,認識常見的簡單幾何形體的特征。

日常生活、實際操作、直觀學習雖然簡簡單單的12個字,卻值得我們數(shù)學老師時時為之警惕,因為在我聽過的數(shù)學課中,很多老師如能做到其中一點都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今天的課堂中,老師的三大理念使《圓的認識》更加有效:

1、數(shù)學生活化使教學更加有效;

課堂教學中,時時注意啟用生活中的素材開展數(shù)學教學,如導入:早幾天的秋游中,大家都把座位讓給了小弟弟小妹妹,今天老師讓大家座一次車!又如:生活中你看到過哪些圓形的物體呢?再比如:假如要在草坪中間建立一個圓形大水池,你該怎樣畫圓呢?

2、利用學生動覺智能來促進數(shù)理——邏輯智能的發(fā)展,使教學更加有效;

這個理念在教師的本堂課中體現(xiàn)得更是淋漓盡致,如:圓的對折;測量直徑的長度和半徑的長度;畫圓等等,學生通過自己動手來學習和了解圓的相關知識,學習興趣濃厚,感性認識增強,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積極主動的建構。

3、直觀教學相得益彰:

這主要是借助于課件,如:老師在教學"同一圓內每一條直徑的長度都相等"時,結合學生動手測量,屏幕上的多條直徑依次旋轉至同一條直徑完全重合,非常直觀地凸現(xiàn)出這一知識點。類似之處還有很多。

由此看來,這堂數(shù)學課在教法上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如何實施有效教學,看來真是值得我們多加揣摩!

當然,課堂中存在的諸如:教師的語言還要更加嚴謹、有些局部處理是否可以更加有效等等,那都是難免的事情,這就無傷大雅了!

數(shù)學試卷講評課教學教案篇5

數(shù)學源自生活,運用于生活,幼兒生活中就有許多“數(shù)學問題”存在,如果教師只是用敘述性的語言對幼兒進行講解,那些零散、無意識的知識,他們只會感到枯燥、無味,毫無興趣,怎樣引導幼兒輕松自主的學習呢?《綱要》指出:“讓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并體驗到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北敬位顒右裕簢鴳c快到了,森林里的小動物都忙著布置引出,先參觀小熊家——幫助小狗擺花盆——送禮物給小朋友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排序活動,讓幼兒在輕松的氣氛中自主學習、探索,并且為以后的數(shù)學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次活動的設計,我認為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體現(xiàn)了玩中學的教學思想。

翁老師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幾個情境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有趣的操作活動中產生興趣,孩子們通過自己親手操作,獲得了感性經驗,且感到奇妙無比,學習興趣一下子就提升上來了,為下面一個游戲做好了鋪墊,在不斷的成功操作中,那種愉快的心情,激起了他們學習的欲望。

二、體現(xiàn)了循序漸進的原則。

從整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看,十分清晰。一共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參觀小熊家,引導幼兒觀察燈籠、彩旗和花的有規(guī)律排列,幼兒有了初步感知,這里很快落實了按顏色排序。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幫助小狗把花盆排的漂亮一點,“你覺得怎么放是最漂亮的?”讓幼兒在探索、嘗試中學習排序方法。整個活動要求明確,同時組織有序而有效,并將幼兒的操作結果展示,進行了有效的檢驗。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為了感謝小朋友,小狗還準備了禮物,到底準備的是什么禮物?將幼兒的好奇心完全調動起來。幼兒制作禮物興趣很濃,都很投入,幼兒在思考怎樣設計的過程中,再次激活了幼兒的思維和學習策略,體驗到了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整個過程體現(xiàn)了教師設計活動的科學性,與《綱要》的要求緊密貼和。

三、兩點建議:

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不明顯。小熊家的布置如燈籠、彩旗、花的顏色有點零亂,顏色層次區(qū)分不是很明顯。前后、高低層次錯開,再把顏色對比強烈些可能會更好。

數(shù)學試卷講評課教學教案篇6

這節(jié)課講的是自行車里的數(shù)學,齊老師的引入簡潔明了,直接告訴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是數(shù)學,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自行車里的數(shù)學,然后緊接著出示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非常簡潔,這正好符合數(shù)學這門學科的特點。可能有的課題需要激起學生興趣的情景設置,可就這節(jié)課來說,學生的興趣已經很高了,而且教師也準備了實物教具,所以我認為直接引入會給學生更多的時間來研究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問題。不過后來高老師說我們可以插入一個小情境,先讓學生開放性的找找自行車里的數(shù)學知識,然后老師再給予適當?shù)囊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自行車蹬一圈走多遠?這樣可能對于本屆的重難點并沒有多少幫助,甚至會占用一些寶貴的時間,但是這樣的思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特質。猶太人堪稱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了,他們教育孩子每天都要質疑,父母每天必須問孩子的一個問題就是:今天你提問了嗎?所以,孩子的智慧來自于提問,這遠比讓孩子掌握一些簡單的知識要珍貴的多。

齊老師對于“自行車蹬一圈走多遠”這個問題,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放在了自行車的工作原理,這是很不錯的。學生回答也很好,教師直接板書了自行車的工作原理:腳蹬——鏈條——后齒輪(個人認為應該在最后加上一個“后車輪”,根據初中孩子的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抽象性還是有些欠缺的,可能由后齒輪轉動直接聯(lián)系到自行車的滾動還是有一定困難的,開始的模糊就會給學生后來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壓力。下課后,聽見后面幾個孩子在議論說聽了一節(jié)課也沒聽懂,大概原因就在這里),也就是說,可能自行車的工作原理學生還了解的不夠??赡苁怯捎谟袀€孩子思維稍微靈活一些,把問題直接引入到了前后齒輪之間的關系。這時候學生可能還不明白自行車走多遠跟齒輪比有什么關系,齊老師已經帶領大家在研究前齒輪轉動一圈后齒輪轉動幾圈了。其實我覺得可以帶領孩子們走這樣一個思路:

首先要用最通俗的語言告訴學生自行車的工作原理,腳蹬一圈,帶動前齒輪轉動一圈。由于前后齒輪用鏈條連接,前邊過一個齒數(shù),后面也跟著過一個齒數(shù),這樣前齒輪的轉動帶動了后齒輪的轉動,后齒輪是和后車輪連在一起的,也就是后齒輪轉動一圈帶動后車輪也轉動了一圈,后車輪的轉動驅動了前車輪的轉動,這樣自行車就工作起來了。

學生在充分了解了自行車的工作原理后,剩下的工作就只剩下前齒輪轉動一圈后齒輪轉動幾圈(后齒輪轉動的圈數(shù)也就是后車輪轉動的圈數(shù)),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要充分相信我們的學生,大膽交給學生去完成就可以了。

如果知識是學生自己探究出來的,那么原理也自然會了解的很透徹,后面的變式題也會深入本質的去理解和變通。練習部分的【學以致用】的題目,如果讓學生理解前后齒輪的齒輪數(shù)之比就等于周長之比,也就等于半徑之比或者直徑之比,那么這個題目就不會出現(xiàn)學生簡單模仿公式形式的問題了。

另外,數(shù)學其實是一門很抽象的學科,它來源于生活,卻遠遠高于生活。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可能會有一定的滯后性,也許數(shù)學研究出來的結論會在幾萬年后才能用上,這完全得益于高度概括后的升華。齊老師就是特別注重知識的總結和升華。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后,敏銳的捕捉并加以總結和提升。就像在【學以致用】題目中,學生容易將前后順序比錯,于是齊老師迅速的捕捉到學生的這個困惑點,然后加以總結,并提升成為一條規(guī)律。

數(shù)學試卷講評課教學教案篇7

經過楊老師對《角的認識》這節(jié)課的精心設計,整節(jié)課的教學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理念,能夠立足于學生的主體發(fā)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動口表達、動腦思考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另外在教學畫角這一環(huán)節(jié),尹老師先讓學生討論怎樣畫角,再讓電腦演示畫角的步驟,然后又學生模仿著老師畫角,最后再讓學生獨立畫角。

可能一定程度限制了學生操作能力的發(fā)揮,但我覺得尹老師的教學方式可能能更好地落實這一知識,并能有效合理利用課堂時間。個人覺得在教學角的特征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可以讓學生拿手中的三角板摸一摸角,體驗角的特征。角是比較抽象的幾何知識,只有摸過,感受過學生才能對角的特征留下深刻的印象??傊?jié)課無論是基礎知識的落實還是重難點的突破,都是相當?shù)轿坏摹?/p>

本節(jié)課分為三塊內容,角的認識及判斷,畫角和角的大小。尹老師在這三塊內容教學中處理得清楚恰到好處。本人比較欣賞尹老師在教學中的細致,如在判斷中,除了說說是角還是不是角的原因,還通過變一變把不是角的圖形變成角,或把角轉一轉還是角。在角的大小教學中,我覺得是不是可以出示兩個角,一個開口大但邊短,另一個開口小但邊長讓學生判斷哪個角大?學生可能會判斷開口大的角大,以此來得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189839